好老师,坏老师

读书评论:
  • void eyes 家族
    09-21
    美国教师体制怎么在进步
  • x10
    01-19
    评分太低了,四星拉高下。其实书本身内容不错,就是这翻译,尤其是后半本的翻译是我读过最差的了。很多长句子感觉跟机翻没什么差别。另外主标题《好老师,坏老师》跟本书内容感觉不太贴合。
  • 信口开荷
    01-03
    外国的月亮没有更圆,当下中国教育的问题,放之美国同样适用。还是大家对教育的期待都太高,贫富差距的问题为什么指望教育可以解决?
  • 闲人
    11-07
    对美国教育史有了一个初步概念,美国底层人民的教育还是很扯的
  • 唐印看过小世界
    11-06
    被题目吸引结果只是美国教育行业的历史记录罢了,与其说是个体经历,不如说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发展史
  • alpha
    02-23
    自己买的书可是我没兴趣读完,可能我真的对历史太不感兴趣,误以为这书是对当下的美国教育现状的描绘。。。
  • 櫻井アヤキ
    03-30
    我觉得这书真的不行。读完没有什么启发,只觉得绝望。教育系统与教育到底有没有关系,还是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饭碗系统,为美国而教到底是为美国儿童还是为了自我标榜的虚荣,真的让人很无语。而且书本身缺乏条理,读起来非常难受。
  • 04-05
    修行2ed:1中文翻译的书名具有明显的诱导性和欺骗性;2可读性不高只读了前言结语和量化目标的一章;3作为美丽中国的前老师看到‘为美国而教’依然亲切两国教育的发展有所差异 但二个教育组织的发展确有共性可循4美丽中国也是同样值得研究的尤其做对比研究与我们传统的师范教育5美国的人的愿景原来就是我们的远景,教育公平是个永恒的命题6我们的教育改革同样任重道远 所以局部的科学尝试值得鼓励
  • 外出偷狗
    04-09
    介绍美国公共教育内容和想象中不太一样。前一半要不断感叹现代公共教育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斗争,与女权、黑人及工会的斗争始终密不可分。而且每一次的进步几乎都伴随着巨大的局限性,等待下一次被推翻。后一半则是始终感觉有哪里不太对的当代教师工作评价体系,很多先进的“科学方法”和研究仍然令人心生疑虑,没有神圣化这个职业又似乎走向另一种极端。用学生的成绩或“增值”类理论建立的评价体系,大概只是人类被困在算法里的未来的又一个缩影吧。
  • 吊诡彼岸梦
    10-08
    两星,两星半水平。美国现当代的公共教育发展史,材料很多,问题很多,结论也无非就是多远,包容,增加老师地位等老生常谈。就是这个翻译太一言难尽了,一看译者和《穷忙》一个人,怪不得读起来难受。翻译的费劲,读起来也费劲。
  • 上海译文社科
    06-05
    公共教育该何去何从?
  • Shirley
    07-07
    我不知道为什么作者那么推崇上海教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上海也有上海的问题。人才快速导入,随迁子女优惠政策,要保证每一个孩子相对公平的受到教育,必定会导致教育资源紧缺。哪有那么多优秀的老师和优秀的学校。学生,老师,学校,家长每天都倍受压力的煎熬多了去了。什么是真正的好的教育,值得每一个人深思。不过,对于那些迷信动辄一年几万的外教机构的家长真应该读读这本书,我就会问自己,那些家里有条件去更好教育资源的私立学校的人,会跑到中国来当外教吗?
  • Nelly.L
    09-01
    有点难读,两百年美国教育史就是宗教、种族、阶级等等社会问题不断介入教育的大混战,对于外国读者来说很难进入语境。而且这本书的翻译不做校对的吗,有19世纪写成20世纪的,人名只写一半的。译文纪实系列要维持好之前的高质量呀。
  • 孟梦
    07-30
    可能是翻译原因,整体不好读。
  • Sachiyo
    06-13
    作者写了美国将近两百年公共教育事业改革的弊端和影响,这两百年的问题也是现代公共教育的问题。对学生有教无类、教师的流动性大、好教师的验证方法、教学方法的改进等问题进行了数据上的分析,适合教师节人手一本的读物,让你找回教育初心。
  • Eva
    06-11
    美国公共教育改革之路,道阻且长。从1815年开始,关于公共教育的讨论就开始了。那时候的教授内容着重于道德教育多于严肃的内容。女性主义、种族隔离和种族融合一直是公众特别是女教师和黑人教师关注着的话题。薪酬不平等相关话题是女教师们站起来发起运动的诱因。黑人教师和非白人学生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更是使得美国南北地区的师资分配不均和学生成绩大受影响。种族融合制度一边在推行一边却被里根gov所阻挠。教师的审核评估更是混乱。1917年–1960年间,美国大量的教师受调查。校方有可能会因为教师的政见不同/坚决不接受“忠诚宣言”内容而辞退“有问题”的教师。就业歧视仍存在着。千禧年后的教育改革仍有进步空间:“有教无类”法律助长学校教师仅注重成绩和应试教育,“落后计划”和增值测量相对有效但还得持续改进。漫漫改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