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人(作家榜经典文库)

读书评论:
  • 唐棠
    10-29
    一生中总有太多遗憾,忙于生忙于死便也可以茫茫不觉,唯有某个大雪天或者清晨午后,才恍然想起也是多年前的某刻,自己曾错过和辜负了什么,便也有些戚戚然,留下泪来。所谓没有结尾的技巧,不过是真正的生活。“加布里埃尔倚着臂肘,心平气和地望着她那蓬乱的发丝和半启的嘴唇,听着她那深沉的呼吸。原来她的生命中有过这样一段浪漫的恋情:一个男人为她而死。想到自己作为丈夫,在她生命里扮演了这样一个可怜的角色,之前的痛苦怨怼,也渐渐释怀了。她沉睡着,他在一旁看着她,好像他和她从未像夫妻一样生活过。他好奇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她的脸庞和头发上:他想象着她当年的模样,想象着她在豆蔻年华美貌初现,一种莫名的、友善的怜悯之情在他灵魂里涌动。他甚至不愿承认,她的脸庞已经风华不再,但他知道那不再是迈克尔·弗瑞为之慨然殉情的脸庞。”
  • 尘公子
    10-15
    作者是天才,对逝去的爱尔兰入木三分的刻画在爱恨中交织,在迷恋与期待变好中恨其瘫痪。打翻了圣杯的神父在自责中逝去……伊芙琳即便厌恶家里的一切,也终究逃离不了适应了的一地鸡毛的生活环境……还有那个死者。爱尔兰,离开后终生乔伊斯不再踏足,却从未离开过的故乡。
  • 夏小花的花
    02-07
    2022年 第9本 图书馆借 看作者的名字再翻开目录《阿拉比》好熟悉 看导读 阿拉比就是自己在英美文学中学习一篇文章 期末考试中还出现的题目 乔伊斯的文章难读好几次一段文章读几次才理解过来 看这样书我感觉自己的阅读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
  • lisa_asil_f燕子
    02-24
    这个译本不错,比译文那本看起来舒服多了,不那么拗口。虽然是名家名篇,不得不承认,我不是很欣赏得来。文章多有一种戛然而止的味道,总觉得没写完。比较喜欢《阿拉比》《泥土》《死者》三篇,其他的有点不知所云。《阿拉比》写出了年少时暗恋的感觉,寥寥数笔就描绘出了那种,容易激动、不敢表露又默默注视、为一点点小事高兴、有时又跟自己生气的复杂心绪。真是个神人啊!《泥土》不知道为何,有些小细节很触动人心。比如买甜点时候关注糖霜,带着小礼物去看望一家人的那种亲切感,摸到泥土全场静默的场景,都有种莫名的动人。《死者》是最后一篇,那个为了见“喜欢的人”一面,不惜死去的少年;那个听着妻子诉说,心理很忧伤的丈夫,仿佛就活生生的在眼前。
  • sherry
    02-10
    文化隔阂太大了,读起来费劲。对《母亲》这篇小说印象深刻。乔伊斯写这些小说的时候,才刚过20岁,就能敏锐地感觉到爱尔兰民族面临的困境,信仰,习俗,民族认同都面临着挑战,乔伊斯通过描写一个个普通人,展示出一幅幅时代时代速写
  • sleepless
    03-19
    互相独立的15个短篇,分成五个篇章——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死亡,在成长和衰老中有了串联的关系。第一篇章的少年最喜欢,有鲜活、新奇、探索的活力。但到中年的篇章就很明显,成年人的那种世俗、欲望、暴力、困窘和压力展露无遗。
  • 陸沉林皋
    03-31
    乌合之众中间那些索然无味的脸庞。他们活着也像雪夜中寂寂站立的幽灵,撑着病体,一本正经地仰望。
  • 绫懒遥
    09-15
    在对面书店两个中午看完的,来不及回味,只记得个底包袱,就是《死者》里的那片雪了。待二刷。
  • 乐佩
    01-30
    《死者》不错!《一抹微云》和《一桩惨案》也还可以~剩下的篇目基本无感………
  • 緑緑
    07-23
    这本书适合慢慢读,文中很多地方人称的消失和突然出现的人名都会让人停下来。几乎每个故事都在最后时刻戛然而止,在高潮时突然松弛,留下一个语焉不详、模棱两可的结尾,甚至留下一片空白,让读者去遐想~
  • 江介
    07-21
    乔伊斯早年的经典之作。对于爱尔兰民族精神群像的精细描摹,颇见几分契诃夫的神韵。翻译者的语言极具诗意感,用词考究、传神。
  • 砺剑阁主
    07-21
    我曾和朋友笑称,对于爱尔兰,我最喜欢的是乔伊斯和黑啤。那种黑色的浓郁芳香,打破了孤独与湿冷,仿佛让纷飞的大雪也有了纯真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