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暗
读书评论:
-
null10-19从挖通到获救的那一段,人性真是复杂。
-
∞11-16【No.045】提供了极多细节,但因缺乏将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强有力的主旨,显得非常琐碎。宗教色彩浓重,全书表现出来的荒谬感也令人困惑,我本以为普利策获奖作品的质量应该更好一点的。
-
脸盲症玛丽苏12-1733名矿工,700米地下,69天营救,最终全部获救,堪称人类史上的奇迹。但这个奇迹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足够的饮用水,亲人的不放弃,全球关注和支援,工人们本身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比较好…这些元素缺一不可。最近看了一些纪实文学,对这种还原历史事件的书籍感觉还挺不错的。
-
心里住着一个V03-01一堆名字把我搞糊涂了。除了幸运,危难中的信仰和友情,支撑人类扛过灾难
-
文小妖04-04关于智利圣何塞矿井的真实事件,电影《地心营救》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类似英雄式的故事。而纪实文学《深暗》才是最真实的存在,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层的思考。
-
似是故人来09-05本书根据真实事件创作。2010年科皮亚波矿难,又称智利矿灾。事故地点位于智利阿塔卡马大区科皮亚波以北45公里处圣何塞矿,于2010年8月5日33位矿工受困在矿坑崩落处更深的地点。直至事发第70天,当地时间2010年10月13日0时12分,第一名矿工成功获救,并于同一天晚间9时56分,第33名矿工救出,全部安全。本次矿灾意外并未有罹难者,所以成为国际新闻,并打破世界纪录。整个救援计划花费约2000万美元,其中三分之一为私人企业捐献,其余则由智利国营矿业公司Codelco及智利政府支出。救援行动中使用的是凤凰号逃生舱。遭遇本次矿灾之矿工们,均为男性。分别为智利籍32名与玻利维亚籍1名。其中一名是法兰克林·罗伯斯,他为智利前国家足球队的国脚。作品着重描绘矿工们在地下的各色心态以及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
夏日漱口04-08这群小人物的命运与国家政治宣传联系在了一起,这也是他们的幸运。
-
前行的老欧08-032018.63 电影《地心营救》的原著纪实小说。 “纪实能经历他人不寻常的过往,这是什么都不能比的”,33名矿工,地下深埋700米,谁曾料想历经近70天好莱坞式的英雄营救,所有人竟然能够安全获救。 在幽暗的矿井巷道深处,每一个个体都无比脆弱,除去矿难背后掩盖的众多问题,不止是摄像机记录的光鲜画面,还有一个对生命足够尊敬,对形象足够珍惜的政府,才让这一奇迹真正发生。
-
陈小二09-16陆陆续续看了一个月,特别真实特别感慨,当33个矿工受困矿井,那些没有预知的意外提前来到,每个人的生活好像按下了暂停键,几个小时前的生活一下子好像被切断开,于是挣扎绝望抗争认命等情绪接踵而来,而更有意义的是,进而讲到了被困在等待救援但可以与外界交流的那一个阶段——他们一下子被赋予了政治意义和娱乐意义,成为整个智利备受关注的“英雄”,于是各种的心态变化耐人寻味。“新闻报道了他们神性的切面,却忘记了他们饱暖一旦被满足之下的人性。”被得知即将得救的彼此间的矛盾、被救出之后的心理创伤,比起一开始被困时的状态,来得更需要去解剖。
-
璃人泪@201103-19难怪作者每次提到某人都会再提示下身份,人名太难记……叙事精彩评论也是点到为止,不错~
-
死咗02-26作者以尽可能的克制来展现了这一起传奇般的矿难事故和营救行动的始末,但是还是能读出很多嘲讽的意味在里面。关于矿工的妻子家庭的部分写的太过于简单苍白了,最后一部分关于矿工后来的变化其实更有意思。
-
熊阿姨01-24前半截过于琐碎啰嗦,很多细节可以砍掉。从发现矿工起叙述开始精彩,外部和矿洞通过一根通讯线沟通,明与暗的颠覆有巨大冲击力。最后一部分叙述者「我」进入文本,质感更真切,一句PTSD没有提,有矿工会午夜惊醒,戴上安全帽,打开矿灯,长久地独自坐在客厅里,这种细节有三个就足够震撼了。最后的致谢实际是详细交代了信源,更增加文本可信度。
-
PulpOrange05-26没有好莱坞的最后一秒营救,只有第三世界的现实象征。希望营地妻子情人,避难所中集体祈祷,矛盾冲突卖故事,政商界百态浮生。坍塌的矿井既是死亡的牢笼,也是隔离世界的暂安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英雄。
-
郭丙仑03-21看看书里面的,发生矿难了,第一天都没有动作,国家也在公众的要求下才介入。还不是主导,看看我们国家,发生这些,国家第一时间赶到展开营救。我们不说,直接就做,感谢我们生在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