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读书评论:
-
鲁鲁08-30这套书中最深刻、最洗练的一卷。每一章都是一个专题,不同剖面上亦有纵深感。掩卷而思,真是愈发感慨“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而对历史的叙事方式,则包含观念的塑造,对大众而言,这就是一个悲剧,只能活在被塑造的想象中。很幸运,我们现在有机会读不同叙事方式的历史,至少,我有机会对同一段历史,看出不同的故事。
-
Swallow02-06大一时被问及为何喜欢清史。当时没能回答这个问题,有想法却不知如何回答,现在我的回答是“清朝是中国步入近代,由古代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变的起点,许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清史里去”。本书基本上算是新清史研究的总集。重结论胜过叙述,简要地阐明了清朝不同于历代汉人王朝的“帝国性”;证明清代时中国虽无所谓的资本主义,但是已经发展出同西欧中世纪类似的城市经济,因此当国门打开时发达地区能够迅速接受西方化的经济组织和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强调清朝的衰败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社会发展之间产生的历代矛盾,列强只是在这一过程中的加速剂,不仅体现在列强的武力上,还体现在借由输入新思想、新组织对瓦解清帝国传统社会结构和塑造反满主张民族主义化的客观支持上。“清”不再是个历史王朝,而是个历史阶段:探寻救国救民和中国道路的阶段。
-
哈雷希撒一世06-16更像是最近几十年海外清史研究的大综述。个人觉得特别值得一看的是以最近的理论分析清帝国的自我认同、定位和构建;政府行政管理理念和地方社会实践的结合;清代在19世纪应对危机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以及清代新的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带给后代的遗产4个部分。2020.06.08—2020.06.14
-
Николай.02-03对于不是学历史的我,这本书更像是清史研究导论,实打实地丰富和重构了我对清史的了解。清帝国的内亚性整合出了多民族的国家,比起讲究同一的雍正,乾隆更倾向于cosplay不同的帝国角色,跟随着时代,清有属于自己的显著变化,但原生的封建制毒瘤一点一点地消耗并拖垮这个帝国,腐败无限滋生,缺乏魄力的君主使反腐停滞,比起一鸦,二鸦更像是他的分水岭,内忧外患到了极点,却又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进程,实现中兴,失去贸易进口关税的控制权,又为日后产品竞争的落败埋下隐患,内亚反叛战争与统治者的奢靡又葬送了自强运动,东亚朝贡体系随之彻底崩溃,功能性反满加剧,民族主义兴起,黄白之斗,宪政共和猛然浮出水面,最后的挣扎,新政延长了清几年寿命,最终还是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宿命。中国也进入了如何从清帝国的废墟上,建立新式国家的问题。
-
颗颗小红莓03-25说到清朝很多人会想到两个极端:一为清政府的无能;另外一边想到的可能是康熙、雍正与乾隆三位皇帝的能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切入点上选择的是:清朝是一个克服种种挑战、成就斐然而必须完整视之的重要断代,全书抛弃了清朝无能保守及中国近代史起于西力入侵的传统观点,以深入展现中国近代历史自身演变的特质。
-
江海一蓑翁12-18“哈佛中国史”系列的最后一卷,照例采取社会史、文化史的视角,对清代的中国历史进行全新解读,其内容堪称是海外汉学关于清史研究的集大成者。由于作者的他者化视角,因而会将清帝国视为全球帝国主义扩张的典型范例,同时对清亡时期针对满人的种族屠杀也不加隐晦,让读者感受历史的多元面相。
-
[已注销]07-18小政府(除雍正之外);真正意义上的多民族国家;高度发达、一度领先西欧的商业;满族的塑造和民族冲突....原来China responses to the west 理论在学界已经过时到没什么人接受的程度了,以及王夫之还有中国很多早期革命者算是种族主义者了吧
-
流惜子08-07新清史汇总,作者能非常娴熟的驾驭形形色色的研究成果,提供海外清史研究新进展的直观成果,可惜翻译实在太差
-
太阳车09-252019021,算是对《剑桥中国晚清史》一些概念的延伸和修正补充,除了“似乎”之类的词用的有点多,有碍阅读的顺畅,至少比讲谈社的良心一些
-
知闲06-04主要从中国自身的发展脉络来写,改变费正清的冲击回应范式;挖掘满清政府的统治技艺及其成就,颠覆中国革命派的历史叙事;注重传教士和日本的史料,所谓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吸取社会科学的理论,将中国置于比较的视野之中。当下能写出来的最佳著作。
-
阿道克05-10视野很广气魄很大的新清史导论
-
挂耳珈琲猫11-06此系列中学术性最高的一本。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以梳理清朝通史的方式反驳了长期以来流行的西方中心论,体现了“在中国发现历史”的思考方式。作者不再机械地将鸦片战争定义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不以西方的近代化标准来衡量中国的近代化,而是强调了清朝“小政府”的管理方式,以及在此影响下产生的清代社会的自主性与能动性。以此为前提,在回应清朝的灭亡与帝制的终结这一问题上,作者不再以冲击-反应说为解释,而是认为清朝的灭亡是长时段的社会经济问题、王朝中后期的政府失能,以及西方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此同时作者也注意到同时期西方社会的动态发展。“近代化”的这一过程并非西方人站在“文明”的一端看着“落后”的中国逐渐向自己走来的过程,而是一个西方与中国平行发展的过程。
-
见识城邦10-11哈佛中国史第6卷,哈佛大学出版社典范之作,代表50年来世界中国史研究的全新成果,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国际著名汉学家卜正民倾10年之功主编。美国首屈一指的清史大家罗威廉新作首次出版,海外清史研究扛鼎之作。清史专家张广达、李伯重、赵世瑜、夏明方等联袂推荐!
-
成知默11-072019136:和珅被乾隆重用是因为其长得很像乾隆年轻时喜欢但追求不到的一个宫女??在严肃的史学专著里引入如此众说纷纭、没有定论的野史,真的合适吗?以及行文中不止一处的“据说”,作为“驰名国际的清史专家”,如此不够严谨也是让人大跌眼镜。仍旧是大的政治事件与社会、经济、文化等专题并行,基本涵盖了明清易代、大清盛世、由盛转衰、末世危机等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对于由内部的战乱、政府的失能、长期的经济危机以及西方扩张的冲击所导致的帝国崩溃梳理清楚,但整体只算是将前辈汉学家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一下,少有新见。另外,将1911辛亥革命类比为汉唐之间的南北朝与唐宋之间的五代,认为其并不如看起来的那么像是时代的里程碑,虽不一定认同,却也提供了一种思考的维度。
-
Larene03-20英语世界里清史研究的文献综述,也有丰厚的研究基础。看起来是chronicle,其实叙事不拘泥于时间顺序,文笔简练而持正。对雍正时期和清末十年state building有比较积极的评价。或许也可作为简体中文读者的新清史入门……
-
悲丿要歪常08-24新时代的清史教材,完全跳出固有的叙事体系,全面聚焦社会变迁、经济发展与文化观念上的新现象,令清史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
Brasidas03-12宋以来的小政府向清末大政府开端的长时段历史,脱离规模不经济的治理模式,中有王安石、雍正等人的短期努力,于民国形成上层的共识,于本朝达到执行力的贯通
-
罗成11-20弱化王侯将相,以小见大,让历史回归社会,天朝原来是个小政府。大量汉学家的观点,秘密社会和湖南人影响近代中国。
-
Tradition11-30把清代吹到宇宙的书,作为总结新清史观点的简史还是不错的,对长毛暴行,辛亥对满人的大屠杀,孙文的虚假领袖作用也不避讳
-
延期席缪可爱浪11-03据说中信编辑又出新花样了:卜正民变成“蒂姆布鲁克”,梅尔清变成“托比迈耶方”~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