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

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
内容简介:
“现象级”公共哲学家、畅销作家普莱希特
作者简介:
理查德・大卫・普莱希特(RichardDavidPrecht)
下载地址:
下载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10472.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Sarages
    04-21
    令人眼前一亮的哲学史。作者摆脱了以往哲学史数人头式的写法,将哲学融入历史中。这样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时代与时代精神,哲学思想在其中产生与发展。作者说得好,哲学思想绝不是从真空中产生的,绝不是哲学家灵机一动的想法,而是有着丰富的政治、经济、社会、时代精神等背景。哲学思想要放在这些背景中,才能被彻底理解。另外,作者要将哲学重新带回生活中。在哲学学院化、工业生产化的今天,德国已经有一批哲学家开始反思哲学学科的处境,并致力于突破学院的限制,把哲学带向公众。普莱希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学院化的哲学已经越来越成为文献分析与语词辨析,这使得哲学本身的活力极具衰退。我们比任何时代都拥有更多精熟于文本的专业研究者,但也可能比任何时代都缺少敏锐与独特的思想。普莱希特等人或许为哲学提供了一条出路。
  • 陆钓雪de飘飘
    04-25
    与柏拉图的理性灵魂相反,亚里士多德的人类灵魂不仅是某种纯粹的精神之物,而且也是某种身体性之物。其原因在于,为了能够思考,我必须首先感知到那个我想象与思想所指向的东西。没有感知,就没有表象世界,没有表象就没有思想。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之所以具有理性能力,只是因为他拥有动物的身体。虽然理性本身是无身体的精神,但我们只有在与我们身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运用理性。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如果人类永远都是有死的,那么后果就不仅影响了灵魂救赎,且毫无疑问也影响了行为,如果最终不能获得任何回报,那么我为什么要费心尽力去提升自己、变得正直、遵从道德上的善去生活?如果在这一点上不再有像柏拉图所说的那个超越感官的、更高的终极目标,由此,一个在“道德隐德来希”意义上的伦理目标的实现,看起来就是不可能的。或者并非如此?
  • Urbino
    04-27
    作为通俗读物,有些地方的表述可能不太好懂。不过因为不是学术性的书,无非是粗线条提一下重要人物的重要命题,所以写法上看整个故事讲得还是比较吸引人的,差不多一下午就能看完的程度。翻校一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