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即事

小园即事
内容简介:

合肥张家的文化,如水流动,斯文百年,绵延不断。张家十姐弟各有才艺,成就斐然。四姊妹中的小妹张充和,书法、昆曲、诗词等出身传统,却又不拘泥于古风,早已经汇进世界的文化主流。对于这个斯文流动的家族,对于自己的特殊的成长经历,张充和女史本人会作何无意书写?

1936年,张充和经胡适介绍进入《中央日报》编辑“贡献”副刊,一年多时间,她发表了大量的短文,散文、小说、随笔、书评、艺术评论等等。追溯张充和民国文选,亲情、师道、成长、变故、友谊、旅程、信仰、感悟等等,张充和的小文充满了禅意和哲理,隐含着无限的悲悯之心,她以一个“退步者”的姿态,逐步走向她的“无所不能”的造境(沈尹默语)。

《桃花鱼》背后的曲折和坦阔,《小园即事》里的寻常家境,龙门巷的童年记事,姑苏城外浓雾里的母女情深,扬州外婆家的黯然,青岛海边的绮丽旅程,曹操点将台的古意回归,拙政园里的昆音袅袅……看张充和文字里“有古人尤其是有自己”的多情世界。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最后的闺秀”或许太过于传奇和正式,不妨从充和本人的文字开始,还原她自己。

附记:文字之外,《小园即事》披露一百多幅往事图片,包括沈从文长子绘画不同时期的四姨张充和(顽皮、青春、时尚、优雅、亲切),以及九如巷张家新发现的1936年卞之琳、张充和苏州园林合影,等等。付梓之际,衷心感谢张寰和、周孝华夫妇提供稿件和口述回忆,感谢周有光、傅汉思、张定和、沈龙朱、周和庆、陈安娜诸位多篇文章,感谢史景迁、金安平夫妇与郑培凯、鄢秀夫妇祝贺题词。


张充和(Ch’ung-ho Chang Frankel),祖籍合肥,1913年生于上海。“合肥四姊妹”之小妹。十岁时师从朱谟钦学古文及书法。十六岁从沈传芷、张传芳、李荣圻等学昆曲。1934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抗战爆发,转往重庆,研究古乐及曲谱,并从沈尹默习书法。胜利后,于北大讲授昆曲及书法。1948年结缡傅汉思(Hans H. Frankel)。1949年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教授书法二十多载,并于家中传薪昆曲,得继清芬。

王道,安徽人,青年作家。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小园即事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17415.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给腐乳撒点盐
    05-16
    “孩子,丛草处,多毒虫,不要去!快来!你乖,来!我替你比比看到我手杖那里?”看到这句真想哭,我的太婆或者祖母是不是也这样喊过我?
  • memory
    09-13
    这样的一本不算薄的“小书”,看的人掩卷唏嘘。期颐之年的张充和乃人之瑞了。可惜的是知之者甚少。看完这本书决定去买史景迁的那《合肥四姐妹》,对张家的历史知道得再多一些。用季羡林的那句话作为总结:叹时光之流逝,惊沧桑之巨变,心动神移,往事如烟,低回难舍,灵魂震颤。这种回忆,这种感叹,这种低回,这种震颤,难道不足以净化你的心灵吗?这种净化超过一切说教,超过一切义理。
  • 石头摇篮
    08-07
    1936年到1937年上半年,张允和与张充和姐妹俩都在《中央日报》做副刊编辑,两人都又写又编。这册《张充和雅文小集》中,一共收录张充和文44篇,其中38篇便是那两年发表在该报副刊上的“小品文”。还有3篇更早,发表在其父所创办、其所就读的乐益女校校刊《乐益文艺》上。文章不错,有的还很不错,但也架不住一口气读一个20来岁女青年的几十篇“小品文”。“编著”王道还篇篇点评。那种感觉很像刚读罢一篇浅显易懂的作文,还要再读上一篇语文老师极尽其详、极尽其细的作文点评。44篇文章中最好的还是她晚年写二姐,写沈从文的那两篇,但在别处已多次读过。诗词部分,王道很谦虚,注:“张充和早期诗词试析”。其实既然是“试”,不妨不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