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格尔到尼采

从黑格尔到尼采
内容简介:

《从黑格尔到尼采》是思想史论著,关注的是思想的历史事情,如此思想的动因却出于现实的历史——即我们早就听说过的问题:为什么巴赫、莫扎特、歌德、贝多芬、席勒培植的德语文化精神竟然到头来孕育出以德意志青年人为主体的纳粹党徒?

德国文化名城魏玛有歌德故居,也有尼采档案馆,纳粹党徒并没有捣毁,而是作为精神遗产加以保护和继承。人们不禁要问,德国人文主义与纳粹党徒现象究竟是什么关系?德语文化的历史其实很短,18世纪后半期兴起的德国人文主义据说是德国文化的真正开端,思考这一历史关系,无异于检审整个德意志精神的品质。


卡尔·洛维特,德国人,生于1897年,青年时代在弗莱堡听过胡塞尔的授课,与海德格尔的关系一直处于亦师亦友之间。由于其犹太人身份,30年代开始流亡生涯,经意大利,日本,美国,50年代返德。一生著述遍涉神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思想史研究,但无论生前或死后长期处于汉语(甚至英美)学界的视野之外。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从黑格尔到尼采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22857.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最新评论: 更多
  • 阅微草堂
    09-05
    百年来中国人留学阅读西方,有一种病态心理,因为这种阅读方式首先是把中国当成病灶,而把西方当成药铺,阅读西方成为了收罗专治中国病的药方药丸,留学号称去去西方寻找真理批判中国错误。以这样病夫的心态看西方,首先早就的是中国病态知识分子,然后是中国病态学术,特点是一方把西方学术简单化,工具化,万金油化,一方面吧中国文明歪曲化,妖魔化。其实这样的阅读方式是中国问题的真正病灶之一
  • יוֹחָנָן
    08-09
    洛维特试图说明黑格尔哲学中的两条线,是如何导致之后对他的反叛,包括青年黑格尔派和尼采,这样看来主要想处理的实际上是市民阶级―基督教社会是如何解体的。洛维特终究是思想史家,而不是哲学家,论述得太多以至于无法真正把握其中的哲学意涵,到头来读起来给人的启发并不多。以及刘小枫的序扣一分。
  • Sternhaufen
    01-25
    一刷。德意志的形而上学观念论促使国家与宗教的分离,黑格尔试图借助理性使之调和,无法阻挡后来发展到青年黑格尔派的激进割裂与对立,关于市民社会、劳动、教育等等无不围绕“共同体”展开:形而上学的路向最终演变成呼吁强大的国家以及对社会、习俗共同体的“无力”的唾弃。到二十世纪竟成必然而痛苦的选择。而歌德的人道、自然似乎暗示了原本可能的另一路向。草草读过,还需二刷。
最新书摘: 更多
  • 2013-08-12
    海德格尔不仅比洛维特的思考视域深广(从康德到尼采,而非从黑格尔到尼采),而且明知尼采“消逝在癫狂的黑暗之中”还采取果敢的思想挽救行动;尼采“从现代性的虚无中召回古代”(洛维特语)的行动在哪里跌倒,海德格尔就从哪里爬起来,英勇地再次冒险“从现代性的虚无中召回古代”——召回前苏格拉底哲人对Logos的理解。
  • 豆友163725765
    2020-02-05
    据此,他的信念以对自然和对自己家庭的劳动力的信赖为条件,更甚于以对市民社会的法律制度的信任为条件。由于他的劳动的收成在本质上依赖于大自然的赠与和偶然事件,他的双手的劳动并不创造像手工业者的作品那样的独立作品。后者的市民营生构成了向抽象劳动和向“普遍者的认知”的过渡。由于手工业者塑造自然,他也就把自然改变成为独立自主的作品,其形式通过它的双手的作品面获得了一种以塑造它的劳动的自我为基础的独立性。什么天然地是他的劳动的对象,局限于或多或少可用和适合加工的自然材料。通过他相对于自然的独立性,在手工业者阶层发展出一种权利意识,它与不想被法干扰的农民的权利意识不同,是肯定性的。与事物的本性离得更远的是商人,他根本不塑造任何东西,而是把已经由他人塑造的东西与抽象的货币手段进行交换。在现成商品的交换这种运动中,劳动的“精神性的东西”最纯粹地表现出来。商人阶层的劳动方式从与需求和使用的任何直接联系中解放出来。他的劳动的对象一分为二,成为商品和货币两种精神性的抽象。对象对他来说有效,并不是就其自身而言的,而是仅仅还根据它对某人可能具有的“意义”,根据它的抽象的价值,即“现金”货币的交换手段还不仅仅是劳动的中间环节,是“理性的形式原则”,是某种精神的东西,因为抽象普遍的东西由于是精神的本质,所以能够抽象掉一切直接的东西——甚至抽象掉自己的存在。因此,商人的信念是这种“精神的严酷”,其法律表达就是严格的交换法。它把工厂建立在整整一个阶级的贫困之上,任其如何毁灭。
  • 豆友163725765
    2020-02-05
    毋宁说,就人的存在无非是在世界中的一种活动而言,劳动绝对是属于人的存在的。最后还有黑格尔是在这种完全的和原初的意义上把握劳动的。在他看来,劳动不是与例如游手好闲或者游戏相区别的个别的经济活动,而是人创造自己的生活并同时塑造世界的基本方式和方法。而由于黑格尔是在完全普遍的精神概念下面把握自我存在和异己存在之间的这种运动的,所以劳动对他来说既不是特殊意义上的体力劳动也不是特殊意义上的脑力劳动,而是在绝对本体论的意义上充满精神的。但另一方面,也只有从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出发才能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能够在与他的辩中达到那个悖论的断言的:德国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