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与唐古特地区
- 书名:蒙古与唐古特地区
- 作者: 尼·米·普尔热瓦尔斯基
- 格式:PDF
- 时间:2024-06-26
- 评分:8.4
- ISBN:9787500872269
内容简介:
1970年,科学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开启了中国之行,此次考察历时三年,随后他将此次经历记录在这部书里,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旅行经过,并公布了探险所获得的材料。这部书给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被译为欧洲多国文字,并且多次印刷出版。
普尔热瓦尔斯基的这次中国之行主要往返于两大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他的行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北京西行穿越内蒙古高原到达阿拉善沙漠,然后原路返回北京,此次行程约三千七百公里。第二阶段,自北京重新回到阿拉善后,普尔热瓦尔斯基一行与一支唐古特人商队结伴来到西宁,随后抵达梦寐以求的青海湖,再经柴达木盆地向南登上藏北高原。这是欧洲人首次深入黄河和长江上游。
对于自己的首次中国之行,普尔热瓦尔斯基确定的任务是:“首先是对自然地理的考察,以及对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动物学研究;民族学的考察则尽可能地进行。”其实他的四次中国之行,都遵循了这样一个统一“体例”,而正是因为考察的“科学性”才使他扬名于世。普尔热瓦尔斯基的首次中国之行大致上重复了古伯察走过的道路,但显而易见的是,他的行程更富有科学成果,而这是建立在认真的勘测和记录的基础之上的。这次中国之行,普尔热瓦尔斯基收集鸟类二百多种,标本一千余件;各种哺乳动物四十余种,标本一百三十件;昆虫标本三千多件;植物五百多种,标本四千件。
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书对我们来说,不仅有趣,而且有益。这是我们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在当前中国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时,我们需要把握时代的律动,需要积累更多的“在地”知识,需要更多的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与交流,需要更加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25316.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 上一篇: 流动的盛宴
- 下一篇: 杰夫在威尼斯,死亡在瓦拉纳西
读书评论:
更多
-
韧勉03-01清末若干中俄条约后,最早探索中亚蒙古边区至中国西部游历的沙俄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对于神秘地带的田野探访,许多地域时至今日也鲜有详实的风土人情田野志的问世,普尔热瓦尔斯基的探访既有政治层面的考量,同时期本人也是博物学家,对于当地的动植物研究都有丰富的造诣,对于当时散落在清、俄两边的蒙古各部与汉人文化有独到的认识。这是我工作后读书的第300本书。
-
啊跃08-23清末内乱对北方社会的破坏摧毁极大,我想客观上对后来北方领土丢失有很大作用。对比现在中国,蒙古地区,距离西方文明没有那时候的闭塞落后,东方在崛起。
-
smile09-11普尔热瓦尔斯基,世界探险史上著名的科学探险家之一。契诃夫曾写道:一个普尔热瓦尔斯基或者一个斯坦利就抵得上几十个学术机构和几百本好书。他们的思想深刻,基于国家和科学之荣誉的崇高抱负,他们对既定目标的顽强追求,不为任何艰险和个人幸福所动的态度,他们对炎热和饥渴的克服,对思念故土的忍耐,对折磨人的热病的习以为常,他们对基督教文明、对科学的狂热信心,使得他们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体现最高道德力量的建功立业者。在到达长城的时候,普尔热瓦尔斯基曾说:历史告诉我们,早在公元前,中国古代统治者就花费了两百多年时间修筑长城,以保护国家不受邻近游牧民族的侵扰。但历史也告诉我们,这道凭借千万人血汗筑起的人工屏障却从未有效抵御过外族入侵。过去和现在,中国其实都缺乏另一种形式的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整个民族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
2024-07-2710
-
2024-07-276
-
2024-07-276
-
2024-07-278
-
2024-07-2711
-
2024-07-2712
-
2024-07-276
-
2024-0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