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天人之際
- 书名:論天人之際
- 作者: 余英時
- 格式:PDF
- 时间:2024-06-26
- 评分:8.5
- ISBN:9789570843255
内容简介:
克魯格獎(Kluge Prize)得主、漢學家余英時院士的最新學術論著
《論天人之際》是關於中國思想起源的一部專題研究
余英時院士在書中特別借用了「軸心突破」作為分析的概念
他認為,只有在其他古文化──特別是西方──的對照之下
中國軸心突破的文化特色才能充分地顯現出來
有關「軸心時代」、「軸心突破」一套說法,最初由雅斯培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提出,直到帕森斯為英譯本韋伯《宗教社會學》所寫的「引論」,「軸心突破」一詞,才有了定義:即指西元前第一個千紀時,希臘、以色列、印度和中國等地的人,對於宇宙和人生的體認及思維,都跳上了一個新的層次。
余英時院士從軸心突破的特殊角度探討中國古代系統思想史的起源,並將其置放於比較文化史的脈絡之中,加以系統的敘述,重新建構出一個條理井然的歷史敘事。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25523.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最新评论:
更多
-
毛秃秃和胖咕咕03-01说实话,我觉得写得非常不好。。最迟后天应该会有写一个读后感出来。。如果作者不是余先生,我甚至可能会打2星。。
-
Relation03-04余先生选题目,眼光都是一流的。只可惜这个论题,很容易就陷入泛泛之谈,有些读者感到难以抑制的失望,也是可以理解的。
-
阿雪01-27真是构造思想的历史世界的高手。议题意识非常前沿。读后有天人合一满足感。联经版。
最新书摘:
更多
-
Rosier2014-03-03就“天人合一”的命題而言,迄今為止的討論應以顯示:軸心突破標誌了古代中國宗教史和哲學史新紀元的開端。一方面,它終結了神話中長期“絕通天地”的狀態;另一方面,它也向所有“好學深思”的個人(按:即指“士”而言)表明,他們完全有可能純然仰賴自身力量與“彼世”交通。但在後軸心突破時期,“彼世”不再像商周時代一樣,僅僅被視作上帝的天庭,在那裡,先王、先公“在帝左右”。無疑地,這一古老信仰仍然存在,但不再是唯一的、更不是主導性的信仰了。如前所示,即使把孔子思想中的“天”理解為“具有目的的最高存在”(purposeful Supreme Being),或墨子所持的比較傳統的上帝觀念,都和商、周的觀念很不一樣。孟子的“天”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倫理意義,亦可理解為具道德目的的宇宙;而莊子的“方外”則很可疑解釋為形上意義的終極實在。在某些情況下,“道”的觀念和“天”相通,所指的同是軸心突破以後那個獨立的超越世界。這個超越世界也可以稱之為“彼世”(“The Other World”),與現實世界(即“此世”“This World”)互相照映。我在上面所舉住例並不是說先秦諸子每人都嚴守一個特定的“彼世”觀念。我只是要說,在軸心時期,先秦各派思想家都在現實世界(“此世”)之上還肯定一個超越世界(“彼世”)的存在,無論他們對此超越的“彼世”作何種解釋。他們還達到了另一共識:作為個人(individual),只要他肯努力追求,“彼世”對他永遠都是可望而又可及的。
-
Rosier2014-03-03我們看到的是天人合一觀唸的緩慢轉型:從早期以王維天地間唯一聯繫管道的宗教—政治(religion-political)觀念,轉型為向所有追尋生命意義的個人開放的多樣哲學版本。
-
1N2024-03-19人证明自己能够在内心中玉整个宇宙相照映。他从自己的生命中发现了可以将自我提升到超乎个体和世界之上的内在根源。
猜你喜欢:
-
2024-06-092
-
2024-06-099
-
2024-06-091
-
2024-06-098
-
2024-06-093
-
2024-06-093
-
2024-06-094
-
2024-06-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