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
内容简介: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深入探究 “身体” 在信息时代的命运,责无旁贷地阐明我们所身处的虚拟时代以及未来的走向。我们作为 “人类” 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我们终将成为 “后人类”。人类为什么会向 “后人类” ?“后人类” 到底意味着什么?人类要加入恐龙的队伍,成为被淘汰的物种?智能机器人会成为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生命形式?融贯技术与文化的历史,从控制论的诞生到人造生命的出现,凯瑟琳﹒海勒梳理出三个相互交织的故事:信息如何失去它的身体;赛博人的文化观念与技术建构;控制论对人本主义主体的消解。深入探究“身体”在信息时代的命运,阐明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未来。人类必须与其他生命形式共享这个星球甚至人类自身。


凯瑟琳·海勒 N.Katherine Hayles,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约翰﹒查尔斯﹒希利斯文学讲席教授。精通英语和化学。代表著作《计算机,我的母亲》《数字主体与文学文本》,与人合编《混乱与秩序》。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28295.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最新评论: 更多
  • 余颜
    05-08
    排除掉几乎每页都有的错译、翻篇就能看到的各种前后译名不同以及各种游走在病句边缘的「人工智能翻译」,这本书的价值(尤其在中文语境下)毋庸置疑。泛泛来看,全书文绕地控制论、信息科学与科幻小说三个主题其实都并不新鲜,前人已有不少研究(看本书尾注就能知道),本书在此之上虽然并未能非常有机地整合起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除去将控制论与文学文本及极少数的当代信息科学实验进行薄弱关联外,也并无什么理论创见,但在保证了这样一锅大杂烩的易读性的情况下,还能使观点明晰且不滑入论战中的任何一个极端,应当说是非常难得的。个人比较困惑的是,作者是一个做文学理论的,可是整本书中最好的章节却是三章讲控制论的,三章小说分析却都有些流于形式,兜兜转转却难以明确感知到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文学与控制论之间的互动关系。
  • 菊花夜行军
    03-28
    北大出版社可以再粗制滥造一点吗?翻译的人名书名完全不统一。烂!
  • 顾小拧巴
    07-31
    论证很周密,偏向科哲(立足于维纳的控制论)。人类从始至终都是后人类,从来没有应然的、固定的人类主体性,主体性一直都在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中被建构、流变。在未来的赛博世界,由于义体的普遍应用,人类的认知模式、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将更加复杂多变,一切生命形式的存在及其之间的关系皆有可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