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研究

同性恋研究
内容简介:

《同性恋研究》分为同性恋的历史叙述、经验调查和理论阐释三部分。作者在梳理中西同性恋史的基础上论述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同性恋理论,即标签-互动论、社会建构主义和酷儿理论等。民国时期同性恋话语的演变很终诞生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同性恋身份与人格,它涉及同性恋身份和主体的本土性与植入性之争。经验研究部分主要探讨同性恋个体的生存现状、择友偏好、性角色与性别角色、代际差异与同性恋认同模式以及“同直婚”等,认为孝道、关系伦理和文化偏见等因素导致家庭出柜成为两难困境。《同性恋研究》亦讨论了优SHOU*选化背景下的同性恋亚文化、消费主义、“石墙骚乱”的神话制造以及第三世界的同性恋群体在面对西方性话语和性实践时如何自我表达的问题。很后通过“红色酷儿理论”批判性地反思同性恋研究中的“橱柜”政治学和身份政治。


王晴锋,浙江绍兴人,社会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研究中心副教授,在《世界民族》《南亚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主要研究领域为性态研究、社会学理论,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种姓制度、部落文化和纳萨尔运动等。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同性恋研究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28692.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Asahi
    01-07
    两大理论范式:本质主义视性态为自然范畴,建构主义则认为同性恋是历史进程和社会建构的产物。但我更好奇的是中国的同性恋话语实践与经验。按作者的观点,民国以前的所谓“男风”、“磨镜”并不构成特殊的身份类别,前者甚至不以同性爱欲为显著特征,而是一种权力支配、阶级次序的彰显。到了民国,受西方性科学话语的影响,同性恋活动被边缘化和病理化。但是中国的同性恋“有历史无文化”,这点从大部分女性反向书写的耽美小说中就能看出,它们把男男的爱与欲以异性恋性实践的形式呈现出来,本质上还是父权制下不平等的支配—顺从性别模式。其实对于现阶段中国同性恋群体的文化和自我意识是什么,我也不甚了解。另,提到身份政治和酷儿理论,规范化的抵抗也好,反规范化的抵抗也罢,我总觉得性政治是幻象。
  • HicSuntLeones
    01-01
    目前将中国同性恋研究的理论疏浚做到本土化、全面化与反思性极致的一本学术书籍,选取的话题论点也十分有争议性与探讨意义。3.1、5.1与5.3应作为所谓中产酷儿们的硬核教科书:对于同性恋身份的话语意义争夺是性少数人群落实“必要性”生存途径的理论前提,但总体来看却陷入内部分裂的窘境——一方面是对采取“策略性本质主义”以达成社会革命动员的批判,同时批评新确立的性少数身份等级制度的重建和对异性恋文化的遵从式效仿;另一方面是酷儿左派将性身份与性实践化约为“欲望问题”,在肯定身份复杂性与流动性的同时,重返亲密关系私领域的“去政治化”做法视根本性的压迫制度为无物。本书的主要内容在于理清历史脉络、梳理各派思想并提供一些可供具体研究的实践领域,其中最可贵的是作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反思的严谨学术态度。
  • 獾狸猿一皿
    05-24
    前三章很好,尤其二三章帮助清理了许多问题,甚至让人想去读读作者的研究生。从第四章后半就开始气力不足,理论语言流于空疏和轻佻,花架子叠床架屋,说了很多让人犹疑的废话,问题意识反而不清晰了。尽管如此,这本书仍非常宝贵,不知道写作和出版背后还有多少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