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阿瑪迪斯

我不是阿瑪迪斯
内容简介:

「莫札特人生的最後一年,經常被人描述成已準備好死亡的人。事實上,他仍處於創作巔峰,那時他寫了兩齣歌劇、一首鋼琴協奏曲、豎笛協奏曲、一部清唱劇,還因為無聊隨手寫了一首詠嘆調。他的創作數量一如往常,唯一不同之處,在於他的速度快很多。也許,他把創作當成鎮痛劑,用來治療自己的憂鬱與身處群眾中的孤寂。」──終章

世人總是一廂情願地認為天才的人生必定精彩,所以莫札特的一生總被人賦以許多浪漫的形象及軼事,比如說講到他是神童,似乎他的成就皆是來自於超凡的天賦;比如說到他的落魄,就好像他是無生活能力的生活白癡;連他的死亡,都被文學家添加了許多戲劇性的想像。

莫札特的人生就這樣一圈一圈地蒙上迷霧,傳記也是一本比一本更大本。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想要帶給您一本簡明,卻不失權威與文采的傳記。

彼得‧蓋以八種身份(神童、兒子、僕人、自由人、乞丐、音樂大師、劇作家、歷史人物)將莫札特的人生經歷依序展開。讓我們知道莫札特在不同的人生階段,

所面臨的外在問題與內在承受的壓力,藉此以還原莫札特應有的形象──茲茲不倦地音樂創作者。

所以對於各種與莫札特有關的傳說,比如安魂曲的創作、死後葬在無名之墓、悲劇性的窮困潦倒,在本書中作者會一一澄清。此外書中不同時期,作者也會提及他自己認為具代表性的莫札特作品,尤其是針對歌劇的部份,作者對《女人皆如此》、《費加洛的婚禮》、《唐‧喬萬尼》等著名歌劇均有詳盡地解說。

本書特色:

身為當代的歷史巨擘,彼得‧蓋對於精神分析學有高度的興趣,所以他針對歷史人物的外在與整個環境造成的內心糾結,特別具有洞見。本書中不例外,彼得‧蓋特別注意到莫札特父子的情感矛盾;為人子的莫札特,在內心與言行舉止感到父親給他的無形枷鎖。但是對莫札特的父親李奧普來說,有個神童兒子的確是非常驕傲,但是想到他自己平凡的音樂成就,卻不免嫉妒兒子的才華。

就音樂傳承來看,莫札特上承海頓與約翰‧巴哈(也曾求教與這兩位大師),雖然未逢浪漫時期,但貝多芬一再強調莫札特對他的影響。這種歷史縱向觀點,也是本書作者身為歷史學家,必然會重視的面向。

除此之外,作者認為一般人過於喜歡莫札特的小夜曲,但事實上莫札特的音樂格局非常大,尤其對於創作歌劇無法自拔,所以作者對於莫札特幾齣著名的歌劇有詳盡的介紹。此外對於莫札的室內樂及交響樂作品,作者也有獨特的品味,

這些都讓本書成為認識莫札特其人其音樂最精要而不入俗套的指南。

得獎與推薦記錄:

亞馬遜讀者 五星好評 ★★★★★

就算對古典音樂沒有深入研究的讀者,透過本書能輕易了解莫札特對室內樂、交響曲以及歌劇的貢獻。作者也從莫札特大量的作品中,選出特別具代表性的作品。

本書不僅有電影阿瑪迪斯般的戲劇情節,而且提供讀者更完整的莫札特圖像,詳細地解說為什麼莫札特能成為西方文化的代表人物。對於莫札特不熟悉的讀者,作者成功地吸引他們更想更進一步認識莫札特。──Richard E. Hegner

電影《阿瑪迪斯》我看了好幾次。我認為這本傳記比電影更好的地方,就是忠實呈現了莫札特在音樂創作上的極限與不足。在整本傳記中,作者只列出部分莫札特在不同年紀居住及工作過的城市,這是為了讓讀者更扼要地握莫札特的生平。──Robert Morri


彼得·盖伊(Peter Gay),美国历史学家,1923年生于柏林,先后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前纽约公共图书馆学者与作家中心主任,现为耶鲁大学斯特林荣休教授。著作逾二十五部,其中《启蒙运动》第一卷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其畅销著作《魏玛文化》(Weimar Culture)与《历史中的风格》(Style in History)均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2004年获美国历史协会杰出学术贡献奖。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我不是阿瑪迪斯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33810.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Hong
    04-11
    想不到原來Peter Gay也是莫迷,著名歷史學者、國家書卷獎得主,當然寫得好,既嚴緊,更沒有樂評家的吹虛,只是不及《威瑪文化》好看,期待某日再讀《現代主義》或兩卷本的《啟蒙運動》
  • 木直
    12-11
    然而仍然听不懂莫扎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