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内容简介:

❈戏剧艺术的巅峰,烛照百世的不朽之作

❈莎士比亚研究权威、著名诗人卞之琳翻译和导读

❈以诗译诗,复活莎士比亚诗剧的灵魂,无可替代的经典译本

❈卞之琳翻译的《哈姆雷特》也是电影《王子复仇记》配音采用的经典译本

《哈姆雷特》、《奥瑟罗》、《里亚王》和《麦克白斯》从十九世纪以来已经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译者在引言中介绍道:“《哈姆雷特》——地位最重要;《奥瑟罗》——结构最谨严;《里亚王》——气魄最宏伟;《麦克白斯》——动作最迅疾。”

卞之琳译本的特点主要在于:在剧词的素体诗(或作“素诗体”)部分,仿照原文的五步抑扬格,每行用五个音步翻译,并保留原文的跨行。《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包含卞之琳撰写的长文导读和详细注释。

-----------

【名家推荐】

卞译的最大长处却在节奏。正因为他一定要以五顿行来译五音步行,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坚持了下来,他译的台词一行接一行通读下来,就产生一种清楚的节奏感……(在《哈姆雷特》的翻译上)卞之琳达到了他的翻译事业的最高点。从那里望出去,他会发现站在友邻高峰上举着别的语言的莎剧译本的,是俄语的帕斯捷尔纳克、德语的斯蒂凡·格奥尔格、意大利语的蒙塔里、法语的纪德等人,都是第一流作家,多数是充满现代敏感的大诗人。站在这些人之列,卞之琳是不会感到寂寞的。

——王佐良

卞先生对翻译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上,如《哈姆雷特》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比较一下几种译文,可以说没有一种比得上卞译的。

——许渊冲

他的译本充满中文内在的韵律节奏,读起来抑扬顿挫。至于其他的译本,文字自然也优美,却缺乏音乐感,很难朗朗上口地读。

——裘小龙

卞之琳翻译的莎士比亚、英法诗歌,皆成经典。他翻译的奥秘,在于语调。别人是在修辞上磨蹭,他则专心于校准语调,那才是原作者的灵魂之声。

——黄灿然

卞之琳本身是了不起的诗人,他以诗译诗,将莎士比亚的“素体诗”转换为五音顿一行的汉语,风格上如影随形,是庄严就庄严,是滑稽就滑稽,连庄严的滑稽都能给复制出来。

——江弱水

以诗体摹拟莎剧的“无韵诗体”,而仍能惟妙惟肖地传达出原作的风格。……能从大处落笔,亦能带出细致的风格特色,充分表现出诗人对于文字的敏感性。译本本身有其完整绵密的肌理,是艺术的再创造,可以视为文学作品而毫无愧色。

——张曼仪(香港大学教授)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571年—1579年,进入斯特拉福文法学校读书。1587年,开始演员生涯,并开始尝试写剧本。1591年,他创作的戏剧《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1592年,《查理三世》首演。1595年,《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首演。1596年,《威尼斯商人》首演。 1601年,《哈姆雷特》首演,引起文坛关注。1603年,《奥赛罗》首演。1605年,《李尔王》首演。1606年,《麦克白》首演。1614年,离开伦敦,返回故乡。1616年4月23日,在故乡去世。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著名诗人、翻译家。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1940年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任教南开大学。1947年应英国文化委员会的邀请以旅居研究员待遇...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35320.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胡桑
    11-29
    音韵协和,义理清澈,精准面向莎翁的历史感和对人的具体性的理解。卞之琳本人“信、似、译”翻译理念的完美实践,翻译即一次相似的塑形。堪称佳构。
  • malingcat
    11-07
    莎翁是可以读一生的。国内译介一直活跃,同一个“信、达、雅”,言人人殊。卞诗人要突出原文的五步抑扬格,所写的注释和导读都颇有可观。“活下去,还是不活”,虽然没有“生存,还是毁灭”传播得广,似乎更为朴素。
  • 译宇宙
    01-01
    2022第一天读完莎翁的四大悲剧选。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人性,太人性了”最爱《哈姆雷特》在所有人都任由欲望操控的时代,只有哈姆雷特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性,虽仍旧是悲剧,但为之坚守过,不是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