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英
- 书名:如英
- 作者: 常小琥
- 格式:PDF
- 时间:2024-07-09
- 评分:
- ISBN:9787020173532
内容简介:
80后实力派作家常小琥继《琴腔》《收山》后又一部长篇力作,以醇厚而洒脱的京味笔调,重绘原生城市地图,深情回望母亲颠簸又强悍的人生。
主人公姜如英生长于北京南城某大厂厂区,身为长女的她自小性格强韧;在时代浪潮中她离开家庭,远赴东北冰原接受淬炼,十年后返城回京,愕然发现自己已成为家庭的局外人,只能凭借个人力量寻找生存空间;她与同为知青的周笑走到一起,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彼此支撑,经历家人的疏远、朋友的背叛、事业的起落、命运的捉弄,虽生计艰辛,却未曾磨灭对于家庭责任、生命尊严乃至未来的执拗信念。
《如英》以子一辈的视角,讲述一个北京南城女儿的奥德赛之旅,探秘父母一辈被原生家庭放逐后重建生活的历险;更用精准丰沛的细节,为四十余年间人们的衣食住行、歌哭悲喜、牵挂和冀望,留存下一帧帧快照,以此抵抗时间的侵蚀。
京字京韵,细节风景深入骨髓。
——金宇澄
就是“在家走失”这句话,让我有了阅读《如英》的愿望。
这部小说像是当代生活的史记。如果没有这样走心的青年作家,五十年间的许多事有一天会被遗忘。
——濮存昕
《如英》讲述南城姑娘姜如英,作为“六九届”知青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乡。十年后她返城回京,与同为知青的周笑走到一起。同是各自家中长兄长姐的两人,此时却变成大家庭内部的异类和累赘。他们还要在错综不定的社会变迁中彼此支撑,共同面对外部世界的冷落与戏弄。小说以细腻温和的笔触,将如英与周笑遭遇到的啼笑人生娓娓道来,更刻画出北京南城人横跨四十年的生活图景。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38321.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漂洋的西瓜10-09听听读者真实的声音吧——首先,文中又见万唐居,是惊喜。但哥们,我更认为这是一篇私小说,写给您自己的小说。您,想写的,太多了,还是说您这部小说是奔着影视改编去的?……一、多而无意义的人物描绘,伴随衣着,吃食,品牌,报刊,电器等等的出现,将年代感唐突地塞到我手心里,我拿不下;二、造作刻意的情节数不胜数,别扭的人物设计,一个高潮一个低谷,似乎写了跨度很大的时间,但实际上没有给我时间上的厚重漫长,所有情节都浮于表面,靠那些偶尔灵光一闪的描写支撑着。
-
张满囤04-04目前均分7.9,我想了想,还是给了四星。前半段匀称扎实,后半段的情节有些抽象。这本书里基本没啥可爱的人物,可能这就是现实。读的时候感到人物莫名其妙就有如此深重的恨意,牺牲的一方好像承担了全世界的委屈,对老友和亲人就可以无限制的宽容原谅,被宽容的一方似乎为了作恶而作恶,就像作者为了恶心读者而故意安排一样,有些刻意了。总之,不如《收山》,但作者的文字依然好看。
-
bookbug02-27一本听作者念叨了大半年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长篇新作,有点事先张扬,不过读起来却可以低到尘埃,到生活的最底处。如英是知青,但《如英》绝非知青小说,因为它既不会标榜无悔,也没有贩卖伤痕;对作者而言,写如英的大半辈无异于家族意识的寻根之旅,但《如英》同样不是寻根文学,因为它不曾沾染那些微言大义。或说如英最终只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她的每一次自我放逐或与世无争,都不过是无从选择的命定,表面上的随遇而安背后,是一次次被家庭和时代所抛弃。若说一定有根,那就是活着,“可是我们现在老了。”“可是我们还活着。”老两口最后决定结伴骑去房山半壁店墓园那段,好似他们的颠沛一生:兜兜转转,逆风苦行。突然忆起二十多年前读刘恒张大民的那个下午,同样的京味京韵和寡民生活,大民留下了沉沉的苦中乐,如英写出了深深的无力感。
猜你喜欢:
-
2024-06-135
-
2024-06-137
-
2024-06-139
-
2024-06-136
-
2024-06-1310
-
2024-06-138
-
2024-06-135
-
2024-0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