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为乌托邦而奋斗

设计,为乌托邦而奋斗
内容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艺术—社会先锋派”兴起,主张让艺术家更多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建设。《设计,为乌托邦而奋斗》以罗德琴科、利西茨基和莫霍利-纳吉,这三位构成主义大师为例,对他们的创作实践进行全面研究,借由对他们的艺术生涯的考察,《设计,为乌托邦而奋斗》作者——美国著名设计学家维克多·马格林,审视了这三位艺术家如何在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展览设计、建筑设计、摄影和设计教育等领域,用设计与艺术创作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最大程度地彰显艺术家的社会使命与抱负。


维克多·马格林,美国著名设计学家,国际著名设计理论刊物Design Issue创始人,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可持续设计、社会设计和设计伦理。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设计,为乌托邦而奋斗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41629.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张大水
    01-26
    本来想寻找构成主义建筑的一些东西,全书讲的多是构成主义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和摄影。一直觉得俄国的构成主义和日本新陈代谢派是不同于主流西方世界的两个有意思的流派,可后来都消失了,但也影响深远。比如后来的苏联电影,完全不同于世界上的主流电影。平面设计上,像塔可夫斯基的很多电影海报也是构成主义风,最明显就是《飞向太空》了。
  • 蚱蜢
    11-27
    为了罗德琴科和利西茨基而来,其中的观点对比很多值得玩味的内容。以前没有考虑过作为形式的政治学意味,以及艺术家的乌托邦怎样通过作品的结构形式传达。作者说得对,对于这些艺术家的评价不能从作品价值上出发,而必须着眼于他们在时代中的位置,以及他们为了维护与政权的关系而不断对自己做出的调整。
  • Daguerreotype
    04-19
    1.政治使艺术作为传播介质、观念的桥梁时变得扭曲,但其真切的艺术成就又给人虚实矛盾间的痛苦张力。主体对集体意识形态的屈服最终使戏谑般的乌托邦归于虚无。2.对传播媒介和符号暴力产生兴趣;3.很喜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