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城市
- 书名:两座城市
- 作者: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 格式:PDF
- 时间:2024-07-18
- 评分:
- ISBN:9787536087231
《两座城市》是波兰著名诗人、随笔散文家和小说家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的散文、随笔集,带有作者一贯的哲思风格,通过对自己所见所闻的描述,以此提出对文学、历史的思考。
利沃夫这座城市在扎加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多次出现,一定程度代表了他的乡愁。在《两座城市》中,作者通过利沃夫和格里威策这两座城市,从虚和实两个角度想象和描述,以对周边事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学识和冷静的思考,不同于他早期充满尖锐和愤怒的文风,而是以对现实世界的探索以达到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
《两座城市》的书写一如扎加耶夫斯基本人,在“两座城市”里看到他敞开自我,爱亲人和朋友,在“公开的档案”和“新拉鲁斯百科小词典”里,则是一个喜欢独处,安静阅读和聆听周围声音的人。
《两座城市》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即长篇散文《两座城市》,是对利沃夫和格里威策这两座城市的对比描述和想象展开,前者是作者的出生地,后者是他童年和少年时生活的城市。这一部分有明显的自传和回忆性质,如同一篇“成长小说”,其中,利沃夫在文中属虚写,是一个“失去的城市”,只出现在上一代人的讲述和作者的想象里;格里威策则是实写,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波兰社会的一般状况,特别是普通人生活的真实状况。第二部分“公开的档案”,主要讲述诗人在移居巴黎后的所见所闻,采用巧妙的反讽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第三部“新拉鲁斯百科小词典”,是以影响颇大的一种法语词典之名,主要是对波兰和欧洲几位诗人和作家的精短评论,以及作者关于一些哲学和诗学问题的思考。
扎加耶夫斯基是一个具现实感和历史感的作者(诗人),他在《两座城市》中并不只有抽象的议论,而是更多地通过细节的刻画,以此表达对真理的寻求,对历史的思考,已达到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
作者: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波兰著名诗人、随笔散文家和小说家。一九四五年出生在利沃夫(今属乌克兰),毕业于雅盖隆大学哲学系。波兰“新浪潮”诗歌代表诗人、主要理论阐述者。在一九七〇年代是波兰持不同政见的异议诗人。一九八二年移居巴黎。后往来于巴黎和美国之间,先后执教于休斯敦和芝加哥大学。二〇〇二年返回波兰,定居克拉科夫。主要著作有诗集《公报》《肉铺》《信》《多重性颂》《画布》《炽烈的土地》《震惊》《神秘学入门》《无止境——扎加耶夫斯基诗选》《永恒的敌人》和《无形之手》,随笔散文集《团结,孤独》《两座城市》《另一种美》《捍卫热情》等。扎加耶夫斯基的作品已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出版,获得过诺斯达特国际文学奖、特朗斯特罗姆奖、米沃什奖、欧洲诗人奖等多项权威大奖,以及中国的“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和“中坤国际诗歌奖”,并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译者:李以亮
诗人、译者。...
-
雪花正漫过山脊06-02朋友说,爱尔兰是出大师的地方,波兰是出大师的地方,此言甚有道理。两者相似又迥异,可以展开分析,比如,爱尔兰的小说更为出色,威廉·特雷弗,克莱尔·吉根等,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波兰的诗歌和哲学影响很大,尤其是其思辨性,沉思的状态,勇于追问都是值得他们骄傲的,一方面是历史之残酷,另一方面是现实之困囿。“短经典”和“蓝色东欧”系列很好地给读书译介了这些作品,从这两者里面能挖掘出很多东西。有人学比较文学研究这个方面指定是有收获的。可惜,我不是。
-
冬至01-20蛮好。对其中《一个小国家写给上帝的信》《两本书》印象深刻。《两座城市》很有意思,前部分描写的生活其实是在作者的记忆之前的,但写得更生动,正所谓:虚构可能比经验更令人觉得真实。
-
sawakochou04-12“他潜入往昔,仿佛一个蛙人。”
-
2024-06-139
-
2024-06-1310
-
2024-06-139
-
2024-06-137
-
2024-06-139
-
2024-06-1310
-
2024-06-1312
-
2024-06-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