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考课制度研究
内容简介:
《北魏考课制度研究》从北魏各个阶段的社会政治现实出发,细致梳理了北魏考课制度形成、确立、演变和破坏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北魏考课制度与胡汉二重行政体制的关系,分析了全方位的官员考课对胡汉二重体制走向一元制度的影响,从理论上指出有效率的中央集权政府当能对于政府的各个部门、全国境内各个官员的行政绩效加以考课,因此中央政府对于考课制度是否能有效执行,应当看作中央集权是否能有效执行的重要指标。分析了北魏考课制度与选举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北魏由于秀孝策问内容的专业化、选举对象的变化以及中正职能的转变,考课和选举逐渐剥离。并探讨了考课和俸禄制之间的关系,北魏考课与大使巡行、吏民告发以及官员的升迁、惩罚的关系。
戴卫红,1979年1月生,湖南湘潭人。2000年9月至2006年7月,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政治史。发表《北魏道武帝引用文人考实》、《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中央官员的考课》、《盖吴起义与关中地方行政体制变革》等论文。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48461.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小徑分岔的雋臨03-11有问题就来北魏找答案,风度不吝于雏飞。
-
生死书丛似蠹鱼04-04戴卫红老师这本书还是很见功力的,不过我有有个疑惑:她的论文中自孝文帝太和十八年确定三年一考的考课制度后,基本上就以散官——任事官这个对子作为考课制度的线索,尽管在说孝明帝时制度处,提到了守令的考课年限较长,但他的线索还是散官——任事官。然而萧宝夤、张普惠等人的奏疏中都同样强调京官——地方官之间的差异,这是制度变化导致的呢,还是仅仅因为他们与元雍立足的问题不同?此外,京官(我理解的所谓“朝臣”)——地方官,散官——任事官,主官——属官(我理解的所谓“陪臣”),既然是以不同标准划分的,且有交叉,为什么在蕭宝夤、元雍、张普惠等人的奏疏中会混淆着对举?
-
蟠桃果12-02找个题目,搜搜材料,堆积一下,就成书了。
猜你喜欢:
-
2024-08-017
-
2024-08-016
-
2024-08-014
-
2024-08-014
-
2024-08-014
-
2024-08-015
-
2024-08-015
-
2024-08-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