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追寻
- 书名:现代性的追寻
- 作者: 张枣
- 格式:PDF
- 时间:2024-07-20
- 评分:
- ISBN:9787541157615
※ 张枣留德博士论文首次翻译出版
※ 一位内行人的新诗史,一个供我们反观张枣诗学理念的重要文本
※ 张枣从经验构筑自己的新诗史逻辑,能更清晰地看到张枣的诗歌纹理
※ 译笔精确流畅,深得张枣中文神髓
——————————
内容简介:
张枣从一个当代诗人的写作经验出发,构造了一种个人的新诗史逻辑,梳理1919年以来的中国新诗发展史。从严格的学术规范来看,这部专著多少会有些“偏颇”,但它的光芒恰恰在这种“偏颇”里。张枣对高度提炼的诗人(鲁迅、闻一多、梁宗岱、卞之琳、冯至、食指、北岛)、作品的评析解读,精妙见解层出不穷,显示诗人对审美现代性的卓异洞察,既拓宽我们对张枣诗学认识的边界,也为常规文学史补充一种视角。
——————————
编辑推荐:
■ 一个语言俭省的诗人“跨界”写起学术专著——还有什么比这更奢侈的呢?张枣板起面孔一本正经谈诗歌史,你依然能瞥见背后一以贯之的诗学光芒闪现,和不经意扮起的鬼脸。
■ 一部不一样的新诗史。关于中国新诗发展脉络、代际划分,对鲁迅、闻一多、梁宗岱、卞之琳、冯至、食指、北岛、“后朦胧诗”等的精彩解读,你不一定认同,但其识见会让你认同这是一个真正内行诗人的看法。
——————————
名家评论:
我倾向将它看成是“作者诗学”。诗歌是个特殊的“行当”,没有与自己的语言、感觉、想象相连的写作经验,对诗歌现象、诗艺特征和具体文本的分析,肯定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张枣论文的长处正在这里。他的感觉、他的写作、他的学养(特别是对19世纪以来西方诗歌发展脉络的熟悉),在对新诗史的评述中发出光彩,特别是对诸多诗人、作品的评析解读,让我们看到他独到的眼光而惊喜。
——洪子诚
这部论文代表着这两代人的趣味、意识、水平,朝着未来过渡,记忆现代诗歌的艰难历程,为大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样式和诗学文本,所以,也非同小可。
——钟鸣
他的博士论文乃是一个诗人对汉语新诗进行偏颇论述的博士论文。这也许不那么符合现代学术的规范,却很合我这个饕餮读者的胃口。我喜欢精彩的见识,哪怕它很偏颇,却厌恶平庸的公正。张枣有一种偏爱,在这种偏爱里,有他偏颇的智慧。
——敬文东
张枣的博士论文提供了一家之言,师心独造,但张枣本身的论述是自洽的,你想辩驳他很简单,但真正到位的批评,需要在高层次的思辨水平上,而且要动用非常多理论资源。他这些诗学观点,都值得我们认真讨论,因为张枣的视野比我们广阔,而且诗人的敏感使他能找到我们可能忽略的观点。总之,对喜欢张枣的读者来说,这本博士论文多出了一份研究文本,能大大拓宽我们对张枣的诗与诗学认识的边界。
——江弱水
和论文整体上所显示的诗人对审美现代性的卓异洞察,特别是在文本解读中层出不穷的精妙见解相比,只能说是白璧微瑕。相信每个人——无论你是诗人、批评家,还是论文作者——都会从张枣的论述中得到启发。
——西渡
他建构思路的方式往往是通过对作品解读,强力拉拽出一种阐释,而这也是最精彩、最有启发性的部分。像对北岛的分析,就一定程度刷新了我对北岛的认识。不是一个文学史的判断,更体现了某种更为深入、更具有生产性的诗学意识。
——姜涛
这本论文的主要价值不在于他论述结构的严格性,而是他通过他的写作经验、诗歌见解和诗学信念,打开了我们认识新诗史,至少是新诗史上几位重要诗人的一些面向。
——冷霜
作者简介:
张枣(1962-2010),湖南长沙人,当代杰出的汉语诗人。先后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学院。1986年赴德,先后在特里尔大学、图宾根大学求学,并获文哲博士学位。21世纪初回国,先后在河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任教,2010年3月8日因患肺癌去世。张枣通晓英、德、法、俄等外语,他广泛采撷中西诗歌元素,以精妙的诗艺自成一家风格,在海内外享有卓著的声誉。张枣生前出版过一本诗集《春秋来信》,参与主编出版过一本《德汉汉德词典》。去世后《张枣的诗》《张枣随笔集》等作品陆续被整理出版。
译者简介:
亚思明,本名崔春,山东青岛人,德国基尔大学(Uni-Kiel)社会经济学院本科硕士毕业,曾任德国之声(DW)中文部编辑兼撰稿人。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签约文学评论家。
- 上一篇: 联合国文件翻译教程
- 下一篇: 牛津短语动词词典(第二版)
-
kogvi09-02很高兴能参与此书的出版,这个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感谢支持的同事和朋友。张枣在书中会有一些惊人的判断,但真正让我吃惊的是他的细读,感觉不是认出了张枣,而是认出了某种诗观,这对我这种徘徊在诗歌殿堂之外寻不到门径的人来说,非常友好。它的长短处都很明显,洪子诚老师说希望书正式出版后再组织深度的讨论,现在这个时刻来了。至于翻译水准,完全可以信任,这也是读过译稿的前辈们的判断。
-
40410-27最终我看到最多的依然是一个无限接近汉语诗神的你自己。
-
睡觉的Aho11-16可能急于填补德语的空白,他给每个时代指派一两位作者,只是比较潦草地写过。但总能看到,同为诗人,张枣所拥有的极强的感性。他轻易地捕获到每个诗人的某个瞬间,赋予他们不可转述的影像。张枣的中国就像是模糊的二十世纪。它是空空的房间,强迫诗人们进入而又出走,留下空虚的水瓶、装着徒劳的心
-
2024-06-119
-
2024-06-118
-
2024-06-1113
-
2024-06-115
-
2024-06-117
-
2024-06-115
-
2024-06-115
-
2024-0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