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熟悉变为陌生
“原来的做事方式全部失效,新的方式却没有被发明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处境。”
*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鲍曼在世最后访谈。
◎ 当代极具影响力社会学家 × 知名犀利记者,智力交锋,献给我们一代人的思想小书。
◎ 一份写给当代人的睿智生存指南:关于今天人的境 况,关于我们当下的生活。
——————
【编辑推荐 】
※ 一场精彩智趣的“世界级播客”,“当今用英文写作的最伟大的社会学家”鲍曼生前最后的对谈__ 思想碰撞,棋逢对手,从不同侧面描写人类的生存境况:新中产的不稳定感、互联网同温层……
※ 畅聊当今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爱情、家庭、身份、权力、当下与未来……记录1933—2016年重要事件,“二战”“经济危机”“数字时代”“新穷人”……以冷静的局外人与炽热的参与者双重视角,洞察这一流动、变化的世界。
※ 一本小书,关于鲍曼毕生工作的珍贵谈话 __ 从军队少校到大学教授,从实践者到思想者,鲍曼从未停止思考。他并不直接提供解决方案,而是鼓励我们更好地认识已经发生、正在发生,以及将要发生的事实和真相。
※ 辛辣的幽默感,史诗般的世界观,化阴郁为光明的罕见天赋 __一直活泼敏锐,始终心怀希望,做悲观的乐观主义者,这是鲍曼通过文字传达给我们的力量。“即使知道明天世界会毁灭,我还是会种我的苹果树。”
※ 卡夫卡、弗洛伊德、莱姆、昆德拉、艾柯 在对谈中纷纷现身冒泡
—————————
【内容简介】
◎我们为什么正在失去爱的能力?疯狂消费后,欲望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满足?每个人为什么都成为其他人的敌人?
—
齐格蒙特•鲍曼去世前,曾与瑞士记者彼得•哈夫纳交谈了几天,在他英国利兹的家中,就他毕生的工作进行了四次长谈。
在这场谈话中,他继续以“流动的现代性”来描述我们的时代,涉及当前生活的方方面面:爱与亲密关系、身份、工作与休闲、家庭、犹太性、道德、幸福、社会、宗教、政治。从经济危机到新型穷人,从社会责任到公民权利,从战争阴影到幸福日常,从偶像作家到人格类型……并就这些话题,深入思考,为我们这代悬浮在不安全感的人提供对自己境况的新认知,改变了我们对现代世界的思考方式。
这场最后的对谈,让我们对21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鲍曼有了新的了解:他从不回避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总是努力质疑公认的智慧和常识,让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
————————
【媒体及学者推荐】
鲍曼用非凡的才华和创造力,建立了一个任何人都必须认真对待的立场 ——社会学家吉登斯
如果鲍曼能活得足够久,继续他与瑞士记者的对话,让熟悉变得陌生,那这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播客的开篇。 —— Shepherd Express
齐格蒙特·鲍曼(1925—2017)
出生于波兰,当代西方杰出的思想家。
曾任华沙大学社会系教授、英国利兹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当今用英文写作的最伟大的社会学家”“后现代性预言者”。
一生出版 50多本著作。代表作品有《流动的现代性》《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现代性与大屠杀》《社会学之思》等。
—
彼得·哈夫纳(1953— )
记者、作家。长年在美国、波兰和德国工作。
他在苏黎世大学攻读哲学和历史学位。之后,成为一名自由记者,为瑞士、德国和奥地利的媒体工作。1994年获埃贡·欧文·基施奖。1994年获苏黎世新闻奖。
————
【译者简介】
王立秋,云南弥勒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比较政治学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译有《渎神》《潜能》《为什么是阿甘本?》《散文的理念》《导读萨义德》等。
-
赫恩曼尼09-22鲍曼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原来我们之所以时刻生活在不确定之中,无力解决它带来的焦虑和困扰,是因为从根本上来讲,现代性的问题并不是我们自身造成的,却需要由个人来承担其后果。我们的生活就是一场为“主我”(内部)与“客我”(外部)之间的和平共处而进行的斗争。而面对过剩的可能性,人们采取“无为主义”的态度,彻底失去了思考何为良好社会的动力和能力,转而只为个人和家庭的生存而寻一个舒适的位置。“我们期待个体在一个无法改善的世界上寻找一个还能忍受的地方。世界注定要完,但每个个体都必须在这场社会的衰亡中找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鲍曼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思考,创造,尝试不可能的事。
-
曼仔11-08三星半,讲社会学和现代性那两章最佳,实际上还是谈论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最好看,国家、劳工、国家与社会关系。一上来谈爱与性别那章差点儿给我劝退,保守的右感溢出书页()可见一个社会议题上的左翼学者,在性别领域则未必。
-
远子09-14鲍曼比我想象中的要悲观得多。他谈话的风格很平实,却不乏洞见。比如他认为互联网技术与大屠杀事件存在某种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都致力于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将避免人与人之间一切可能的接触视为进步;对消费主义的描述也很有见地:“抑郁是消费社会特有的心理障碍。”在对宗教的反思中,他认为“神代表了人的不足”,所以信神其实肯定了人的局限性。不过当他频繁提及卡夫卡、弗洛伊德、萨特、乔治·奥威尔、米兰·昆德拉、艾柯、斯坦尼斯瓦夫·莱姆、库切、萨拉马戈、维勒贝克等作家时,我就不免对他的结论产生了怀疑。套用本书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那些阅读同样的世界名著的人创造了一个真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回声室。“与和你说相同的话的人交谈,这不是对话。”
-
2024-06-0112
-
2024-06-018
-
2024-06-0110
-
2024-06-0110
-
2024-06-015
-
2024-06-017
-
2024-06-0112
-
2024-0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