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巴托罗缪大屠杀
- 书名:圣巴托罗缪大屠杀
- 作者: 阿莱特·茹阿纳
- 格式:PDF
- 时间:2024-07-28
- 评分:
- ISBN:9787301250860
1572年8月18日,巴黎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玛格丽特•德•瓦卢瓦和亨利•德•纳瓦尔结为连理。这场婚礼本应是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和解的象征。然而,就在婚礼后的第六天,法国国王的御前会议一声令下,胡格诺派的首领被当即处决。随后,天主教徒又对新教徒展开大屠杀,亡者成千上万,男女老少皆成为刀下亡魂……
从一场象征着和解的婚礼到一场极端暴力的屠戮,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对胡格诺派数位领袖的“预防性处决”如何演变升级为一场波及全法的大屠杀?法国国王、太后、吉斯家族、西班牙国王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对于这些由来已久的谜团,阿莱特•茹阿纳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读。
圣巴托罗缪大屠杀既不是卡特琳娜•美第奇的诡计,也不是西班牙策划的阴谋,更非出于法国国王清剿新教徒的意愿。查理九世当时认为王权受到极大威胁,在这种特殊的局势下,他决定采用特别的司法程序。而在他被迫使用这种极端解决方案的同时,他实际上确立了国家理性的逻辑——尽管这种逻辑彼时尚未形成理论。
大屠杀的悲剧在法国造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断裂,引发了人们对王权的根基与界限、以及不服从的合法性的思考,同时也令人深思宗教分裂对王国传统造成的弊害。但是,从政治上恢复王国传统的愿望却遭遇到反击,对国王的过度神圣化打开了波旁王朝通向绝对主义的大门。
《圣巴托罗缪大屠杀》荣获法国第八届基佐奖、美国历史学会颁发的2014年度J.拉塞尔•梅杰奖(J. Russell Major Prize)。”
阿莱特•茹阿纳,蒙彼利埃三大荣誉教授,长期从事法国十六世纪史研究,在法国贵族、宗教战争、十六世纪法国政治史研究方面成绩斐然。主要著作包括:《反抗的责任》(1989)、《宗教战争历史与词典》(合著,1998)、《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合著,2001)、《圣巴托罗缪大屠杀》(2007)、《十六世纪的法国(1483-1598)》(2012年第五版)、《绝对权力》(2013)。
-
柏林苍穹下07-20一场血色的婚礼——“圣巴托罗缪之夜”是一个被高度文学化的历史事件,本书的国际化视角却令人耳目一新,更出彩的是对事件前后法国君主的统治力分析,并论及其波及法国大革命的深远影响。
-
社会正义武士01-24写的非常漂亮,最后三章尤为出色,非常合格的旅途读物。
-
αρκτος03-09书很好,翻译也很好,加了一些有助于理解术语的脚注,很见功力。屠杀之前天主教和新教的紧张关系,包括限制新教办学和举行宗教仪式,新教激进派对国王造成威胁,王室内部、国王和权臣、权臣和权臣之间的分歧和仇视,法国和西班牙、弗兰德斯、英国、波兰的关系,为王妹与纳瓦尔联姻以及接踵而来的屠杀做出了充分铺垫。新教客人在宫中被杀,天主教激进派随即将屠杀扩大至巴黎乃至外省。遇刺受伤的科利尼首先被残杀,其他新教徒也遭毒手,仅有极少数受到温和天主教庇护。(作者说新教徒教育水平比天主教高。啊?)事后新教对事件的解读,用预表、圣徒传风格和末世论甚多。对法王查理9的评价也是类似,新教视之为希律,旧教视之为圣人。文艺复兴以降尊王而非尊王位、境外新教领袖如贝扎的作用,以后可以再多看看。
-
2024-07-236
-
2024-07-237
-
2024-07-236
-
2024-07-236
-
2024-07-2312
-
2024-07-236
-
2024-07-239
-
2024-07-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