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世纪喀尔喀蒙古政治社会体制研究

16—18世纪喀尔喀蒙古政治社会体制研究
内容简介:

《16—18世纪喀尔喀蒙古政治社会体制研究》将利用最能反映当时史实的满、蒙、藏、汉文史料,着重阐明16世纪后半期至18世纪晚期七和硕喀尔喀兀鲁斯政治社会体制及这种体制怎样变化、怎样延续,最终又被怎样废除的史实,以此探讨喀尔喀蒙古政治社会体制在清朝统治前后的变化问题。

齐光,1981年生于辽宁阜新。2004年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2011年一贯制博士毕业于日本国立筑波大学历史人类学系。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攻清史、蒙古史及边疆史地。著有《大清帝国时期蒙古的政治与社会——以阿拉善和硕特部研究为中心》。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16—18世纪喀尔喀蒙古政治社会体制研究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57816.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TenzinBadain
    04-24
    齐光老师牛逼得我五体投地,不仅能精通满汉蒙藏四语,还能阅读日文和俄文,文献综述和史料简介就让人学到很多。卫拉特人和喀尔喀人长期处于一种斗而不破的微妙关系中,为应对满清和俄罗斯帝国的鲸吞蚕食最终达成妥协,结成以五世大海上师为政教仲裁者(在上一本专著中,齐光老师直言五世大海上师是实际上的大汗)、以“政教二道”和卫拉特-蒙古法典为合法性根基的“喀尔喀-卫拉特乌鲁斯”共同体,联合抗击外敌。结盟后固始汗击溃藏巴汗政权将整个卫藏献给五世,在历史影响上堪称内亚版丕平献土。然而五世去世后摄政桑结嘉措的拙劣权谋和满清的分化瓦解最终使喀尔喀-卫拉特联盟的分裂,准噶尔成为蒙藏世界最后的反抗者。满清相当长时间内并未改造喀尔喀的固有体制,于乾隆时代主动找茬强推盟旗化,造成蒙古封建政体的官僚化,导致其武德丧失。
  • 168 Hours
    12-22
    应该是国内汉文书籍中对16-18世纪喀尔喀历史(即喀尔喀蒙古部落成立到1783年土谢图汗获罪事件)最为全面叙述的一本,着重叙述的问题是七和硕喀尔喀兀鲁斯的成立,到与卫拉特一道形成“喀尔喀-卫拉特联合政权”,其后如何与其他蒙古诸部、卫藏、满洲-清朝之间力量到多番博弈,最终成为清朝喀尔喀四部,并且作者提出1783年土谢图汗获罪事件成为清朝大规模加强喀尔喀统治权力,断绝四部合一、确立具有高度独立行政到扎萨克旗体制的标志性事件。对各个阶段社会组织结构特征演变的分析,尤其是与满洲、漠南、卫拉特等政权结构差异的阐释最为精彩。内容层面觉得有所缺失的可能是与北部的俄国以及毗邻的布里亚特等部落关系的讨论。
  • 隐清
    04-17
    喀尔喀在清准战争中的导引作用,对研究清准关系和清朝兼并喀尔喀的过程有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