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

狐狸
内容简介:
狐狸不属于野兽,不属于我们人类,也不属于神灵。她是一个永恒的偷渡者,一个在世界之间穿梭自如的移民,被抓到逃票时,就会用尾巴玩球,表演她廉价的小把戏,目光极为短浅地将观众转瞬即逝的赞叹当成了爱。那是她的荣耀时刻。其他的一切都是恐惧的历史:逃避猎人的子弹、不停狂吠的猎犬、迫害、殴 打、舔舐伤口、羞辱、孤独和廉价的安慰——一串鸡骨头做的手摇铃。狐狸是作家的图腾。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Dubravka Ugrešić,1949—2023),克罗地亚裔荷兰籍作家,出生于前南斯拉夫,在萨格勒布大学就读期间,主修俄语文学及比较文学,并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后留校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工作,于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1年,南斯拉夫内战爆发,杜布拉夫卡因公开反对战争及民族主义,遭到国内舆论的猛烈攻击,于1993年被迫离开克罗地亚。此后,杜布拉夫卡先后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1996年定居荷兰阿姆斯特丹,从事小说创作、文化评论、翻译、文学研究及编辑出版等工作,致力于推动母语的开放性,维护文化的连续性。著有《渡过意识之流》(Fording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谎言文化》(The Culture of Lies)、《无条件投降博物馆》(The Museum of Unconditional Surrender)《多谢不阅》(Thank You for Not Reading)、《疼痛部》、《Baba Yaga下了一个蛋》(Baba Yaga Laid an Egg)、《狐狸》等作品,已被翻译为三十多种语言,获南斯拉夫NIN奖、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获国际布克奖提名,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短名单。杜布拉夫卡坚持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写作,但拒绝承认自己是克罗地亚作家,她将自己定义为“跨国界”或“后-国家”的写作者,并于2017年参与签署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及黑山知识分子及公众人物联合发起的《共同语言宣言》。刘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自由译者、撰稿人。译有詹姆斯·索特《这一切》。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狐狸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58309.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Lottie
    07-08
    “我们都是行走的文本,我们穿行在世界上,身上粘着看不见的副本,那是我们自身的无数个修订版,但我们对它们的存在、数量和内容一无所知。我们用肉体承载着其他人的经历,而对这些人,我们同样一无所知。我们彼此粘连,像写着层层隐藏文字的透明纸页,我们所有人都生长进彼此,每个人都被秘密的漫游者独自栖居着,而我们,也栖居在别人家里。”
  • 新京报书评周刊
    06-30
    《狐狸》是乌格雷西奇创作于2017年的作品,这部作品用乌格雷西奇的母语塞尔维亚及克罗地亚语写成,也是作家本人的第13部作品。在这个故事中,“狐狸”成为了一种象征,作者以此来探讨在文学叙事中,故事是如何成为故事的诞生机制。文学创作离不开虚构,而虚构某种意义上必然具有欺骗性,作家便以此来探讨文学中屡见不鲜的欺骗性的本质和它的边界。书中穿插着现象与现实,时常让读者忘记二者的界限。她通过讲述俄国真实作家所经历的历史,由此引发读者反思历史的真相,通过讲述纳博科夫的旅程,来试图揭示故事写作背后的神秘。最后,乌格雷西奇让我们相信,“狐狸”既是一种作家的图腾,也是属于作家们的诅咒,小说中所探讨的“狐狸”形象在现代商业社会的变化,也同时让我们反思如今失去了诅咒的“狐狸们”是否还拥有原初的含义。
  • 欢乐分裂
    03-07
    4.5;某种近乎完美的虚构/非虚构写作范式,在主旨「狐狸」的指引下,自如穿行于文本再创、个人记忆、历史涂层、家国创伤的几重褶皱之间(开篇首个套层故事堪称美妙),笔力强健,想象的类比和生发兼具深度和广度,融散文、杂谈、评论、虚构于一体,而作者隐匿于其后的身影恰如狐狸之狡黠动脱,漫谈的边界一再被拓宽,触及的议题一再增生,而收回的半径又如此巧妙被敛拢,实在是写作功力所致。狐狸是作家的图腾,是背叛的图腾,也是每个人的图腾,「狐狸」是文字迷宫里的隐现的符号,在这个“遗忘的火山灰不断落在我们身上“的时代,在伪造、虚拟、复现记忆的机制里,我们要在无尽层累的文本中锚定自身的脚注落点;鲜血会被遗忘,人名会被抹去,手稿会被焚毁,组成今日之我们是“无数个修订本”,我们要背负着“看不见的副本”互相侵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