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下

大地之下
内容简介:

在這片地域,物質使語言無用武之地。

語言遇冰擱淺。物體拒絕被描述。

冰毫無意指,岩石和光也毫無意指。

你腳下的地面,是另一個深邃世界的屋頂。

大地之下,充滿寓言,長久以來都象徵不易言說觀看的一切——失落、悲慟、隱晦的心靈深處,因而作者說:「黑暗可能是視覺的媒介, 而下降可能使人迎向啟示,而非剝奪。」

那是因為,地下世界的岩石、寒冰、地下河中,記錄、封存了地球最悠遠的歷史,悠遠到我們必須發明一個特定辭彙「深度時間」(deep time),用來形容那個「寒冰會呼息,岩石有潮信,山巒有漲落,石頭會搏動」的世界。在那樣以億萬年為尺度的世界中,往下一公分可能就代表回溯上萬年。

那也是因為,地下世界有人類對誕生與死亡的原始想像。有希臘神話的冥界五河,千年前的人類意外踏入石灰岩洞看見黑暗中滔滔的地底河流時,在這樣的無星河上寄托了人類重生的希望。那裡還有幾千、幾萬年前的人形岩畫,記錄了人類先祖留下的自由心靈——挪威海蝕岩洞的天險見證了他們先進的航海技術,也見證那個時期生之喜悅還未受玷污,無比神聖。

森林中地下的「樹聯網」是樹木和真菌的互助網絡,在人眼所不能見之處,樹木會在土壤中向別的樹木伸出援手。這將刷新我們對地球生命的理解,糾正人類的狂妄自大。因而作者認為:「只要你的心智更接近植物,我們就能用意義將你淹沒。」

巴黎有座地下城,洞穴和隧道以對應的地面街區命名,一座鏡像城市因而產生,而地面則成了對稱線。這裡是無政府人士口中的「臨時自治區」,人們在此地可以改換身分,取得不同的生存之道、人己關係,活得放浪不羈。

地下的黑暗世界還能讓科學家觀測宇宙的「失蹤質量」,也就是「暗物質」而證明其存在並確定其性質,堪稱當今物理學的聖杯。「這埋藏在岩石中的空間是一座天文台,儘管深藏地底,多數時間卻在凝視天星。」

自少年時期便迷戀高山的自然寫作才子麥克法倫,在六年間180度翻轉視角,無數次深入自然界最美麗也最駭人的空間,探訪了一個個看似沉默不語實則聲息洶湧的世界——我們庇護的珍貴之物、產出的有價之物、處置的有害之物,全埋藏在這些最古老也最原始、最殘酷也最美麗、最陰暗也最明亮的地下空間中。

當我們不斷追尋地表高處,持續搜索眼前可見的事物時,是否停下步伐,關注過你我腳踏的這片大地之下,究竟如何揭示「人類的前世與今生」?

得獎紀錄

★ 英國《衛報》21世紀100本最佳圖書

★ 2019年英國溫萊特自然寫作獎(Wainwright Prize for UK Nature Writing)

★ 2020年愛德華.斯坦福旅行寫作獎(Edward Stanford Travel Writing Awards)

★ 2019 年美國國家戶外圖書自然史文學獎(National Outdoor Book Award for Natural History Literature)

好評推薦

■ 如果寫書是一種製圖型式,以指導我們跨越新的知識領域,那麼麥克法倫就是最厲害的製圖師。他的著作強悍有力、研究嚴謹,還具抒情詩之美。——《紐約時報》,Terry Tempest Williams(美國作家、教育家、環保主義者和活動家)

■ 麥克法倫創造了一種新的書籍類型,不折不扣的全新類型。——《愛爾蘭時報》

■ 麥克法倫的散文始終有股超然的美,以及不時出現的頓悟時刻,甚至恍惚狂喜。他在《大地之下》一書中寫出了我們這個世代數一數二雄心大志的非虛構作品。——《衛報》,William Dalrymple(蘇格蘭歷史學家、作家、藝術史學家及策展人)

■ 他是這一代偉大的自然作家和自然詩人——《華爾街日報》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大地之下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58900.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重较
    01-26
    对大自然的描写非常细致,让读者仿佛也身处其境,除此之外,关于当地的传说也是非常吸引我的一点。这本书不单单只是在写大地之下,更有对人类现世及往后的思考,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关注。能够点出科技发展的弊端,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因为在科技为重的当下,基本都是宣扬科技发达有利的一面,危害却少有人提到。
  • BIBIGAGA
    12-06
    1.終於少了之前《心向群山》中那種大段的獨立寫景,這實在太好了。沒有與人連結的景物描寫實在無趣。2.譯者愛用冷僻字不知為何,很多詞的運用我查google都找不到。雖然翻譯挺優美的。3.獨特的文字音律加上作者博物誌的寫法再加上譯者冷僻字的運用,閱讀起來實在很不順暢4.乖乖跟隨作者描繪的地點並打開google map吧,不然實在很難想像作者所描繪的場景。話說回來這也是大部分旅行文學的缺點。5.明顯作者是個環保加上反核,是我討厭的類型,實在無法共情,好險他寫的隱晦。也因為隱晦,給人印象更為強大6.就一遊記。不過靈山是更好的遊記
  • 朱尔赫斯
    08-11
    就算你在翻开书之前被剧透了所有麦克法伦去过的地方,也不会剥夺你阅读时的心惊肉跳,越往后越是如此——直到你看完了最后一页,最后一句画家阐释封面画作的时刻:“‘Nether不是太阳,是你所见到的最后一件事。那是你从没径(holloway)中看到的核爆光线。当你看到那种光线时,你的生命还剩下0.001秒,然后肉就会从骨头上融化。’哦,灿烂而致命、致命而美丽、核子而自然,这幅画作将观众的目光召唤到地下世界,进入核子的反应炉堆核心,因而可能更贴近《大地之下》的气氛。”ps, 麦老师的致谢里还列了自己写作时的歌单,其中有Bon Iver,品味太好!我会挨个听个遍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