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建置与民国政制走向
- 书名:政党建置与民国政制走向
- 作者: 杨天宏
- 格式:PDF
- 时间:2024-07-30
- 评分:
- ISBN:9787509703731
《政党建置与民国政制走向》旨在厘清民国政制演绎的大致脉络,从国家政制建设与实际政治运作的层面,展示民初西方取向的政制建设及实践概貌。内容关乎制度建设者有约法制定、政党建设及国会内阁诸端;关乎政治实际运作者有段祺瑞执政府对北洋势力的整合,地方意识的兴起及中国政治的区域化,以及晚清以来变幻反复的文武关系等。对于这些民国政制史上的重大问题,《政党建置与民国政制走向》作者作了视角独特的观察和严谨深入的学术及思想诠释。列强及被视为“赤色帝国主义”的苏俄对中国事务的干
预以及作为其反动的强烈民族主义宣示,系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的重要特征,其中一些事件通常被
划归外交范畴,但考虑到斯时外交与内政“打成一片”、不复可分的特殊语境,故一并纳入讨论。《政党建置与民国政制走向》也涉及学术与宗教,以其或与政治趋于一途、或与政治瓜葛纠缠,故多少染上了时代所特有的政治色彩。
目录
序言
第一编 民国时期的政党与国会政治
政党建置与民初政制走向
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梁启超与宋教仁议会民主思想之比较
民初国会制度衰亡之政治语境分析
胡适与1934年全国考铨会议
第二编 权势转移与民初政治格局变化
密勒氏报“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问卷调查分析
国民党与善后会议关系考析
苏俄、中共与国民党的“左右”分化
直奉战争之后的北京政治
地方意识兴起与中国政治的区域化
北伐前夕中国政治中文武关系的变化
第三编 民族主义与北伐前的中国外交
北伐前夕中国政治中的外国因素
北洋外交与“治外法权”的撤废
北洋外交与“华府条约”框架的突破
民族主义与中国教会教育的危机
北伐期间的反教暴力事件及其责任人问题
第四编 泛政治化背景下的民国学术与宗教
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目标与取径辨析
趋向政治化的近代中国学术
“人权”讨论与胡适的政治思想
基督教与中国“边疆研究”的复兴
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大会与中国的反教运动
杨天宏,1951年生,四川成都人,历史学博士、教授。先后受聘于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要从事近代中国政制史、通商口岸史、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研究。著有《基督教与民国知识分子:1922~1927年中国非基督教运动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中华书局,2002)、《中国的近代转型与传统制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梁启超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另有译著两种出版
- 上一篇: 河南蝗虫灾害史
- 下一篇: 民主化转型的政治经济分析
-
启风09-21杨天宏应该是国内学界治北洋史最好的学者之一了。
-
阅湖06-08期末打算在北洋史中寻一篇题目,然每思得一篇,便发现杨先生已有宏文一篇在前。史料扎实,问题意识亦清楚。此虽为余等不才之痛,然终是学界之福也!《历史研究》所发对曹锟贿选研究,与《近代史研究》所发对优待清室条件法律性质之分析亦极佳。史界一向对法学进军其地盘不满,以此书观之,其底气确不虚也!
-
澈之04-01一本涵盖全面地论文集子,历史学者的文字到底与政法学者的味道不同,书中第一编中的前两篇个人认为应是全书之精华。在第一篇中海裔所说的法统承继乱政说,在杨氏文中已经有所交代,看来五年前很多人都发现了法统与实力错位中的政治奥妙。另外此文对于革命与发革命的恶性互为论证循环以及革命派逐渐抛弃政党议会路径的过程也有详尽的交代。第二篇把临时约法所构造的异构多元权力体系以及宋孙等人权衡利弊之时的顾此失彼和盘托出,可以作为论述临时约法立法缺陷的重要阅读材料,比之已严泉袁伟时等人关于天坛宪法草案的论文,即可管窥民初畸形宪政对于民初国家建制失败的深层次影响。
-
2024-06-175
-
2024-06-178
-
2024-06-177
-
2024-06-175
-
2024-06-176
-
2024-06-175
-
2024-06-1731
-
2024-0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