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经济

代码经济
内容简介:

什么是“代码”?代码是人类文明的DNA,它已经从新石器时代的简单形式发展到现代的复杂形式。这是“如何做”的进化。它是思想成为物件的方式,比如小麦如何成为饼干。它是城市创建和工业发展的方式。

在《代码经济》中,菲利普•奥尔斯瓦尔德以全面的叙述带领读者从字母表的发明走到区块链的出现。他认为代码的进化是人类历史的关键驱动因素。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代码进化的每个主要阶段都带来了社会结构的转变。这种转变促使我们不仅重塑我们的工作方式,而且重塑我们的本身。

我们现在处于另一个阶段。《代码经济》解释了代码进化如何正在再一次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性质和人类体验。奥尔斯瓦尔德及时地探究了当代经济中的价值创造,由此为我们经济的未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指南。

代码是现代炼金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将劳动转化为资本。随着计算机浸透我们的世界,代码遍布各地。《代码经济》讲述了我们如何走到这里的历史,并洞窥了我们非常有趣的未来。

——马克•安德森 美国网景公司和Andreessen Horowitz公司联合创始人

通过创造和改进我们现在所谓的“代码”,人类文明已经发展了几百个世纪。菲利普•奥尔斯瓦尔德讲述了一部令人惊叹的历史,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将来如何生活和工作。

——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创新者》的作者,阿斯彭研究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菲利普•奥尔斯瓦尔德为一个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编织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比喻,其中“代码”以某种微妙的方式决定了行为。这些想法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测21世纪生活变迁所遇到的长期和短期现象。

——温特•瑟夫 TCP/IP发明者

《代码经济》是一本非常有趣且重要的着作。许多经济思想都集中在消费上。奥尔斯瓦尔德重点关注生产历史,将代码的发展描述为从烹饪、写作起源到飞机制造、互联网发展的“食谱”进化。请阅读它。

——斯图亚特•考夫曼 《宇宙为家》《秩序的起源》作者

《代码经济》天才地将创新、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置于历史背景之下,讲述了从人类诞生到现在的技术故事。对于技术行业的任何人来说都应该是必读的。———克里斯汀•夏普,工作、工人和技术委员会执行主任

菲利普•奥尔斯瓦尔德将经济视为一种不断变化、进化的布置、程序和食谱——“代码经济”。其结果是,令人愉快地描述了人类活动在几个世纪以来如何聚集力量和复杂性。富有想象力、饶有趣味、发人深省。

—— 布莱恩•阿瑟 《复杂与经济》作者

工业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组织人”——人们将自己塑造成制度性拼图中的一块以谋生——的终结。菲利普•奥尔斯瓦尔德清楚这点。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和富有洞察力的分析,奥尔斯瓦尔德回顾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工作历史。 他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的社会时代不仅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而且充满了前所未有丰富的个人可能性。

——尼洛佛•麦钱特,《社会时代》作者

在大多数人对未来工作深感焦虑的时代,奥尔斯瓦尔德提供了一个更加积极的愿景。通过将带来意义的“工作”与提供薪水的“任务”分开,奥尔斯瓦尔德为公司、政策制定者和社会提供了未来几十年经济实际走向的路线图。

——罗斯•贝尔德 村民资本首席执行官

未来的经济学将是代码的经济学。奥尔斯瓦尔德领会了这点,在《代码经济》中他向你展示了为什么这是重要的。

——泰勒•考恩 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代码经济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61024.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huyouyou
    08-19
    其实是一本历史书,我觉得副标题翻译就是用现代流行词来唬人买书的。#20190819
  • Moon
    10-09
    圣塔菲学派的经济学,关注供给端(技术创新),所谓代码就是一种算法、规则和标准,能够创造出极大的经济效率。代码经济能创造出规模效应(统一标准以及智慧的集聚),而这种规模效应源于学习曲线,体现在不断进化迭代过程中。整本书信息量非常大,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综述,将信息经济学与IT发展史有机融合,并放入了复杂性科学的框架内,形成自己一套体系。书中不乏非常有冲击力的观点,让人看了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果要深入理解信息科学,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本书不容错过。全书精髓体现在哲学加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这句名言作中:“文明的进步,靠的是我们不断增加不经思考就能进行的操作数量。”
  • CR
    10-21
    Lewis Mumford 所说的 Mechanism,本书作者称为Code,也类似于Dawkins 所称Meme,即文明的一部分,形而上的一部分,道的一部分。本书长于广博,从不同事物中指出“Code”;结尾推出创造力是人类在未来社会中价值的核心,与前述两位作者遥相呼应。然而相较二者远失之于深度,仅提供一种说法,未能做理论层面的尝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