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的希望

潘多拉的希望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 潘多拉盒子被打开,“科学大战”一触即发

1996年,在一次国际人类学会议后,拉图尔被一位心理学家郑重其事地问及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你相信实在吗?”这仿佛将他带到了“科学大战”的前线,交战双方针对“科学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还是科学研究的产物?”这一议题争执不休。自己所一直从事的科学论研究遭到了如此大的误解,让拉图尔深感有必要略微折返脚步。于是,《潘多拉的希望》便应运而生。

☆ 为了找回寄存在潘多拉盒子底部的希望,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相当复杂的构思

《潘多拉的希望》在哲学和概念层面研究科学和科学进程本身,是自拉图尔的《科学在行动》一书以来最具哲学意义的著作。作者质疑了科学知识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带领“科学大战”的交战双方远离战场,去往更高之处:超越传统的主客体二分观念,在这种观念留下的空白处绘制出一幅由人类和非人类所组成的概念图景。

★ 详细、生动的经验案例研究×有力、充分的论证

拉图尔采用了一种逸闻逸事的叙事方法,描述了他在亚马孙雨林与土壤学家共事的经历、法国核物理学家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对核裂变链式反应的研究、路易•巴斯德发现乳酸发酵物的过程,探讨了科学研究的政治维度和充斥其间的社会话语。全球气候变暖、疯牛病传播与吸烟的致癌效应都在书中不同章节有所提及。

-内容简介-

《潘多拉的希望》是布鲁诺•拉图尔多年深耕科学哲学的结晶,是自他的《科学在行动》一书以来最具哲学意义的著作。面对一次学术会议后,一位科学家朋友直言不讳的提问:“你相信实在吗?”拉图尔在书中给出了缜密的回应,并对其科学论立场做出了最全面和具体的阐述,为从实践角度理解科学实在和科学论所追求的那种实在论提供了出色的论证。

通过一系列案例研究,拉图尔展示了不同领域科学家的行动:从土壤科学家在亚马孙地区的田野考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法国原子能科学家的核反应研究,再到路易•巴斯德对酵母中乳酸发酵的研究,从而向我们揭示了物质世界中的各类事件被转化为科学知识的无数个步骤;他还选取技术世界的诸多例证,让我们见证了物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如何在技术进程中相互聚合、相互转化的。

-名家推荐-

《潘多拉的希望》充满着洞察力,时常让人眼前一亮。它实现了人们对哲学著作的所有期待,尽管绝大多数哲学著作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它动摇了那些人们深深持有却又不自知的预设。它将世界重新洗牌,然后再行发牌;牌未变,洗牌手法却截然不同……《潘多拉的希望》其书、其作者,都值得认真关注……拉图尔提出的问题令人震惊,却又异常重要,他给出的答案,同样令人震惊不已,却又精妙绝伦。卡夫卡曾写到,一本好书应如冰斧般拥有强大的冲击力。《潘多拉的希望》做到了这一点。读罢《潘多拉的希望》,我热血沸腾,茫然无措。这是我对一《潘多拉的希望》所能想出的最高赞美和最由衷的认可。

——诺亚•J. 埃夫隆,《波士顿书评》

布鲁诺•拉图尔在《潘多拉的希望》中对科学生活的探索慷慨激昂又极富创见,他以理性之人自居,时刻准备着带领“科学大战”的交战双方远离战场,去往更高之处……书中收录的文章涉及科学大战的缘起与背景、有关科学实践的案例研究和对其当前理论立场的精微阐述。这些文章读来令人振奋、耳目一新,时有动人之处……拉图尔对古代著作的铺陈反而凸显了当下的学术焦点,他试图给读者留下一种印象,苏格拉底和卡利克勒这两位主角不仅彼此对话,同时也在与拉图尔对话,如此欢畅之行文深得读者之心。

——凯瑟琳•潘多拉,《美国科学家》

向拉图尔展现一个智识战场,他会突入战场中央,向双方开战……《潘多拉的希望》完全可以撼动你的思想。不管在科学抑或其他领域,这似乎从来都不是一件坏事。

——迈克•霍尔德内斯,《新科学家》

拉图尔以《潘多拉的希望》一书对科学论进行了系统的辩护,这一辩护始于他与五位博物学家在亚马孙地区的短暂停留……他对他们的观察极具说服力,对科学事业也未有丝毫傲慢的敌意。对自己能够成为科学家研究报告的共同撰稿人,拉图尔自豪不已;对能够出现在拉图尔的研究报告之中,科学家们必定同感欣喜。

——《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他的著作到处闪耀着睿智、深刻的见识,优雅的辞藻,朴实而贴切的比喻,自嘲式的个人趣闻,高超的说服技艺。不管读拉图尔之书,还是听拉图尔之言,总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这是因为拉图尔的心中总是充满着活力和趣味。

——约翰•齐曼,《跨学科科学评论》

拉图尔致力于为新兴的“科学论”辩护,这是一门从哲学和概念层面研究科学和科学进程本身的学科。第1章的任务是概述科学论及其对人们理解实在本质所做的贡献,随后拉图尔给出了一系列案例研究,以展现科学家在不同领域的行动。这些案例研究涉及范围广泛,从对几位土壤学家田野考察的分析,到路易•巴斯德对酵母中乳酸发酵的研究,拉图尔细致剖析了科学家行动和思想的构成,不管这些构成是可见的还是不可见的。拉图尔引人入胜、简洁明快的写作风格,使这一艰深的话题变得更易理解。

——R. K. 哈里斯,《选择》


-作者简介-

布鲁诺•拉图尔,法国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行动者网络理论创立者之一,科学技术论(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先后任教于巴黎高等矿业学校、巴黎政治学院。主要著作有《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1979,与伍尔加合著)、《细菌:战争与和平》(1984)、《科学在行动:怎样在社会中跟随科学家和工程师》(1987)、《我们从未现代过:对称性人类学论集》(1991)、《阿哈米斯或对技术的爱》(1992)、《潘多拉的希望:科学论中的实在》(1999)、《自然的政治:如何把科学带入民主》(1999)、《重组社会:行动者网络理论导论》(2005)、《实存模式探究:现代人的人类学》(2013)等。

-译者简介-

史晨,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潘多拉的希望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61595.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Pantheon
    03-02
    非常非常难读,建议在看这本书之前至少读过《实验室生活》和《我们从未现代过》。用学理性去解读这本书(如楼上那条评论),应该会让拉图尔感到极大的冒犯,反对一种现代主义的学理性规范恰恰也是本书的主张之一。个人对拉图尔这种有明确政治导向的纲领性理论颇有好感,但遗憾的是他在最后也没有提出实际的战略蓝图(他大抵也无此能力)
  • 延陞
    04-18
    拉图尔早期的实验室民族志研究还带有强烈的建构主义色彩,在这本书里拉图尔已经寻找到自己的问题意识,并对过往研究进行了总结。在科学大战所谓的实在论与建构论之间,在词与物不可逾越的鸿沟之间,拉图尔放弃了笛卡尔开启的认识论范畴,不再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分别。在世界的行动之网中,行为目标依靠一系列的物质、铭文、符号、概念不断进行转译,科学的政治化与政治的科学化都只会让人类在非人化路途中走向迷途。拉图尔呼应一种全新的本体论,一种关于多种实像的本体论,偶像的黄昏造成人的虚无,批判已完成它的使命,相比现代性,更重要的是发现时间之矢的前进运动中,人与非人的深度纠缠,大量的人造物创造并投入到行动中生发全新事件。
  • 释槐鸟
    03-26
    实在是具体且内心充盈自在的,而认识论却是很矛盾的,它的过程是看似由具体到抽象的,其间却是充满着难以弥补的空隙与漏洞。这些缺失像是冰层下无意中被冰冻的气泡,不是虚无也不是无意义的,而是抛给那个观察者的致命考验。在跳入空当之前,你运用思维罗织到的结果如履薄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