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历史挺靠谱(全三册)

最新书摘:
  • chloe
    2019-04-07
    周武王伐纣之后,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周朝地域广袤,150万平方公里,人口据说上千万。
  • chloe
    2019-04-07
    公元前1600年,商汤起兵,把桀给了结了,传说中历史五百年的夏王朝宣告灭亡。
  • 第六感
    2019-03-08
    中原人看待这种民族融合现象,主要看重的是文化认同,而不是血缘关系。在中国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从来不被当成外国看待,因为那时候它们跟中国完全一样,用汉字,遵汉礼。
  • 第六感
    2019-03-08
    管仲: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段话对于今天的中国很有现实意义。用我们的话讲,你得先抓物质文明,然后再抓精神文明。穷山恶水,泼妇刁民,必然是相辅相成的。陆续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在历史上被统称为春秋五霸,个个是牛人。
  • 徐歪歪
    2014-12-06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尊重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是用人权反神权。
  • 徐歪歪
    2014-12-06
    新航路的开辟影响是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 徐歪歪
    2014-12-06
    西方渴望东方的商品,除了黄金就是香料,香料不是香水,是花椒、大料、肉桂、桂皮。因为洋人以肉为主食,而肉不易保存,他们拿这玩意儿腌肉。
  • 徐歪歪
    2014-11-13
    在我国古代,对中原王朝构成最大威胁的民族来自于北方蒙古高原。北方的民族是两大系统,匈奴是一个系统,东胡是一个系统。匈奴和以后的突厥都属于匈奴系统;契丹、女真和蒙古属于东胡系统。
  • 小山梦冴
    2020-11-25
    舶来者居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成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宗教。 道教原来是民间信仰,多用于给人治病。这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宗教到此时被葛洪改造,变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了。天下名山僧占多,据说中国今天有好几亿佛教徒,而道教徒统计只有60多万。历来中国的道士就干不过和尚,最后道教基本上就等于佛教化了。道教的清规戒律全都是跟佛教学的,包括它的神仙体系。佛教是宗教,道教则更原始信仰一点儿,它干不过佛教是有原因的。佛教宣扬人有三世:前世、今生、来世,今生你修行好了,来世能往生极乐,摆脱六道轮回。而且它容易上手,一个字都不认得没关系,你只要虔诚念佛,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念十万遍,肯定往生极乐。它的教义非常简单,大家都能听懂;什么都不懂,不懂文化,不懂佛教怎么回事,没关系,不用你懂,就念吧!心诚则灵,虔诚念,有前途。 道教则认为,我今生就能成仙,肉身成仙,白日飞升,而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把我家里所有人都带天上去玩儿。它一般通过炼丹来修炼肉身,外炼长生不老的仙丹,内炼人体元丹。 外丹是中草药跟水银炼的,你吃了丹就氧化汞中毒,炼内丹绝食已经饿得半死不活,再来一水银球,当然能升天了,多少帝王是吃丹吃死的!秦始皇、汉武帝、雍正,全是吃死的。再说一般老百姓也玩不起炼丹,上哪玩儿水银去,哪儿那么多钱糟践名贵中草药。明朝嘉靖皇帝炼丹,光炼丹燃料一年就20多万两银子,一般老百姓有这魄力吗?只有贵族才玩儿得起。受众太少,所以道教干不过佛教。 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为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你这辈子这么苦,是因为你上辈子造孽了!所以你这辈子要修行,修行才能消业,才能摆脱六道轮回。佛是最高级的,佛底下是菩萨,菩萨底下是罗汉,罗汉分成两类罗汉——缘觉罗汉和声闻罗汉。缘觉罗汉,因缘际会才能成罗汉。声闻罗汉,是听佛讲法成的罗汉。甭管声闻还是缘觉,反正做了罗汉就能摆脱六道轮回,...
  • 小山梦冴
    2020-11-25
    魏晋“潮人” 魏晋时期的数学很厉害,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著有《缀术》,另外,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这个成就是世界之最。 农学上,贾思勰写了《齐民要术》,它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是重农抑商。“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经商做买卖的事儿我不写,本是农业,末是商业。如果弃农经商,那就是舍本逐末。 第二个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的生产经验。第三个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国以农立国,从夏朝就开始种地,不会到这个时候,种了三千年的地了,才想起来写一本农书,那不可能,肯定以前就有。所以,当然有比《齐民要术》更早的农书,但不完整,比如说东汉的《四民月令》。地理学的成就有西晋裴秀的《禹贡地域图》,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文笔优美,内容实用,后来还被历代中国画家当做研究山体脉络的经典论文用,国画大师陆俨少就很喜欢《水经注》,这个相当厉害。 文学方面,有《世说新语》,中国最早的八卦杂志书。其文采风度可是卓然超拔,文学思想和史料价值特别高。此外,还有代表魏晋风骨的“竹林七贤”,是最早裸奔的名人。
  • 小山梦冴
    2020-11-25
    北人南下大开荒 魏晋南北朝的特点是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就跟春秋战国似的,诸侯割据战争和民族融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民族融合的高潮。 六朝的时候,江南农业的迅速开发。 六朝,指的是三国孙权建立的东吴,定都于建业(就是今天的南京),后来东晋又定都在这个地方。为了避晋帝司马邺的讳,改名为建康。加上此后代替东晋的宋、齐、梁、陈,总称六朝,所以南京是六朝古都。六朝时期,江南农业的发展从江东扩展到了整个长江流域。现在只听说有江西,没有江东,其实当时江东就是江南,又叫江左。要站在长江上游往下游入海口看,那就是东。要是站在长江入海口往上游看,那就是江左,是不同角度的同一个地方。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原来北方的经济水平比南方高很多,现在开始平衡,但重心还是在黄河流域。江南在这个时候开始发展,有下面这些原因。 第一是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汉朝的时候北方人口占全国的81.2%,南方占18.8%,南方根本就没有人。关中地区人口占据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二,就在今天的陕西。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一次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再有一次是北宋末年“靖康之变”。第二是民族融合。南方少数民族原来也会种地,但他的方法太落后,咱们教他与汉族融合,这买卖就好干了。 第三是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的措施。 劝课农桑的课就是考察的意思。古代考察地方官的政绩,有三条标准:田野辟、户口增、赋役平。地开垦得要多,人口要增加,赋税的分量要让老百姓能够承受。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南方就发展起来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持续的开发,经济一直向前发展,北方因为屡经战乱,经济反而在破坏、恢复,破坏、恢复中循环...
  • 小山梦冴
    2020-11-25
    不汉化,哪儿来回哪儿去 公元439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他们是游牧民族,当时比较落后,而被他们统治的民族却是先进的。严重的民族和社会矛盾出现了。 中国人有一个特别得意的说法,胡虏无百年之运。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绝不可能超过一百年。这是因为对我们的文化充满自信,你入主中原靠的是快马弯刀,你靠这个征服土地,但你征服不了人心,征服人心得靠子曰诗云,这个你就不行了。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蒙古人当年占了地球陆地表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还找得着吗?入主中原89年,不就回草原上啃羊腿去了吗?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摆在面前的就是两个选择:第一个是汉化,第二个是不汉化。不汉化的结果就是哪儿来的回哪儿去,但汉化的结果还有你吗?所以为什么无百年之运,你汉化就跟我们融合了,还有你吗?现在还有几个满族人会说满语、认识满文?满语、满文要不是国家特意保留下来,就跟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一样,变成一种死文字了。连溥仪都不会说,溥仪英语很棒,老师庄士敦是英国人。他会说英语,但他不会说满语,本民族的语言他都忘了。清朝为什么能统治中国将近三百年?因为汉化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北魏孝文帝开始汉化改革。孝文帝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行均田制与租调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前,北方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颁布了均田令,给农民分地。分地后,你不光种地,你还得给国家上税,这就是所谓的租调制。租就是给国家交粮食,调是布或者帛。你要是种麻的就交麻布,种桑的就得交丝绸。甭管是交租或者调,必须从事农业。第二,推行的三长制,促进了农业和汉化政策。宗主也叫做坞主或壁帅,是在五胡十六国末期南逃的豪强大族。他们拥有众多的宗族、部曲,修有坞壁,建有甲兵,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豪强的武装首领。依附其下的农民往往有数百家、上...
  • 小山梦冴
    2020-11-25
    想当废物也要有资格 前面说过汉朝选拔官吏靠察举制,到后来发展成门第望族累世公卿。到了魏晋,就变成了九品中正制。朝廷设立一名大中正,它应该既中且正。然后各郡设立中正,负责评定人才等级,把人才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所以叫九品中正制。只有被评为上品,你才能当官。要被评为下品,你就当不了官了。 不过,能被评为上品的,还是那些门第比较高的人,高门大姓世代被评为上品。最大的高门大姓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里的王氏和谢氏。比如王羲之是右军将军,又称王右军,但他一辈子拿笔,没听说过他用剑用得出神入化。他生来就是将军,因为是王氏。这些人世代垄断官职,老是他们家当官,就形成了大士族,而老当不上官那帮人变成了庶族。不是平民,不是农民,都是老当不上官的地主。 因为士族庶族是不通婚的,甚至不穿同样的衣服,不能共坐一席,所以士族老是近亲结婚。王、谢、袁、萧、顾、陆、朱、张,就这八个姓互相通婚,生来生去都是表哥跟表妹、舅舅跟外甥女、姑姑跟侄儿这种关系。越生越退化,祖孙三代长一个模样,肯定会脑残。而宋、齐、梁、陈各朝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武将肯定是庶族出身,很鄙视生来就做高官的士族。所以,庶族做了皇帝,肯定不能容忍这帮废物吆五喝六。受了屈辱?忍着吧 刘宋有个皇帝,他舅舅姓路,姓路的非要拜访一个大士族王氏。皇上说你别去,自讨没趣。姓路的说我是皇上的舅舅,我非去不可,就去了。到传达室一递名片,两个钟头没人理他,自个儿待着吧,在门口晒。他真有恒心搁那儿等,两个钟头后,人家把买菜那个门开开了,进来吧! 进去之后,主人也没在正堂迎接他,而是在卧室,那是非常不礼貌的地方。主人背对着他,光着膀子躺着,小丫头给扇着扇子。他就在那儿站着,也没人给让座,也没人给递茶,站了一个多小时。主人一翻身,呦,...
  • 小山梦冴
    2020-11-25
    两晋更替走马灯 公元265年,司马懿孙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司马炎即晋武帝,公元280年,晋武帝灭吴,统一南北。但是,西晋的统一只是昙花一现。晋武帝死后,继承者惠帝是个如假包换的大傻子。傻小子有一次听宫女议论外面闹灾,不少老百姓饿死了,这厮居然说,老百姓太傻,干吗非吃粮食,吃肉不就行了?晋朝开国,跟汉高祖一样,错误地总结了前朝灭亡的教训,认为是没搞分封的结果,于是大封同姓王,司马氏的王爷们个个手握重兵,造反条件十分好。统计一下,秦统一后搞分封的朝代西汉、西晋和明,出事的概率是百分之百。 晋惠帝昏庸无能,皇后丑八怪贾氏专权,惠帝那些握有军权的爷爷、叔叔、哥哥们发兵攻打,动乱迭起。混战就在首都进行,箭射到傻皇帝的宝座上,鲜血溅了傻哥们儿一身。这就是著名的“八王之乱”。除了家贼,还有外鬼,一直装乖孙儿的南匈奴起兵了,愣说自己是汉朝的外孙,要恢复汉朝江山。公元311年,匈奴贵族与羯族等联军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谥法慈仁短折曰怀),史称“永嘉之乱”。公元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俘虏晋愍帝(谥法在国遭忧曰愍)。愍帝与上一任怀帝一样,一对倒霉蛋。至此,西晋灭亡。 你方唱罢我登场 西晋灭亡后,公元317年,西晋皇室司马睿,以建康(现今南京)为都城,在相对安宁的江南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司马睿即晋元帝。 东晋建立之初,为立足江南,抵御北方匈奴、鲜卑等贵族的进攻,统治者一方面加强内部团结,一方面实行休养生息,安抚北方南迁的流民。不久,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局面。由于生活安逸舒适,一些原来还想返回中原的南渡士族,包括东晋最高统治者,再也无意北返,偏安于东南一隅。 东晋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赋税沉重。统治者为了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大肆征兵,导致农民起义,东晋统治名存实亡。 公...
  • 小山梦冴
    2020-11-25
    宦官外戚斗得欢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时大多年龄幼小。从汉和帝开始一连八个小皇帝,即位时岁数最大的8岁,最小的才100多天。还有两岁就驾崩的——汉殇帝。这种皇权低幼现象形成了外戚和宦官轮流控制朝政的局面,政治一片黑暗。东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统治腐朽。皇帝大造宫殿,广选美女,后宫每天要花费数百万钱。汉灵帝时,公开卖官,公一千万,卿五百万。地方官是肥缺,定价高,州郡长官两千万,还可以分期付款。三足鼎立 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被迫铤而走险,于是在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利用太平道、五斗米道,一帮农民被这些神神鬼鬼的鼓动起来,势不可当。东汉时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拥有一切大权,这也就为分裂割据奠定了基础。在平定黄巾的过程中,州郡的长官和地方的豪强,扩充武装,积聚力量,互相攻杀,形成了袁绍、曹操等一些势力强大的军阀。公元200年,双方在官渡决战,只拥有一州之地,但雄才大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打败了占有四个州的窝囊废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此后曹操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而后积极为统一全国作准备。 官渡之战中,刘备投奔荆州牧刘表,为谋求霸业,他边组建军队边招揽人才。刘备曾三顾茅庐,从隆中请出了历史上最厉害的农夫——诸葛亮。东汉末年,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江东为根据地,竭力向长江以南扩展,占据今广东、福建及湖南大部地区。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一开始,他顺利地占领了荆州的一些地方,但在关键性的赤壁之战中,曹操以二十万大军,败于不足五万兵力的孙刘联军,退回北方。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它促成三国鼎立格局的初步形成。战后十多年间,曹操向西北扩大了统治区域;刘备则出兵入蜀,占领益州,控制了西南的一些地区;孙权占据岭南,在东南扩展了统治范围。公元2...
  • chloe
    2019-04-12
    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 chloe
    2019-04-12
    公元618年,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在晋阳起兵,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都长安。
  • chloe
    2019-04-12
    隋炀帝在位时,三征高句丽,营建东都,严刑酷法。
  • chloe
    2019-04-12
    魏晋南北朝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最强盛的时期——隋唐。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改国号隋,年号开皇,都长安。公元589年,杨坚派他的次子晋王杨广,用水陆50余万大军灭陈,统一了南北。
  • vicky
    2017-10-15
      中国人少有得诺贝尔奖的,我们学着全世界、银河系,万至全宇宙中最难的数理化。现在高中生的数学水平,到美国能够教书。我们握了这么难的数理化,为什么没得诺贝尔奖?这跟中国人背弃文化传统有关先贤有云: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者,参于天地,小用者,谋利计功。我们现在对不能马上变成钱的东西不感兴趣,发明一个东西,专利一卖,钱马上就来,这个活才爱干。你看诺贝尔奖年轻人获得的极少,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当年42岁,已经很年轻了,一般都白发苍苍,干一辈子才能研究出果来获奖,这在中国是几乎不可能的,你一年得发表三篇论文,不然教不保,你有工夫潜下心来研究吗?陈景润搁今天,下岗八百六十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