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
最新书摘:
-
不安之书2021-08-01这时人生的悖论正在于,尽管你试图有意义地“是”(be)点什么,可到头来,你不过是存在( exist)罢了。正是由于这种目标和结果的不一致,当你下大赌注追求“是”——制订计划时在某种程度上你总是这么做的,即使事实上你知道自己无法成功—— 当你转过身来,回望自己的生活时,你却发现自己仅仅是存在过。
-
Zzz2020-05-07所以,下面我提一些哲学建议,如果它们还算不上定律的话。这样告诉你自己:你有理由去改变自己的人生一一挫败的工作、失败的婚姻、糟糕的身体状况一一但是改变具有的吸引力本身可能就有欺骗性。因为拥有选择具有价值,你将怀念拥有它们的滋味,这是支持怀旧的一个理由。但这一价值很容易被高估。就算可以选择的是单独来看你不会喜欢的结果,但选择权本身可以弥补它们的不足有这样的想法就太愚蠢了。在拆掉你家之前请三思,想想你痛恨的到底是家里的空间,抑或只是讨厌它有围墙?
-
Ruby2020-01-29沉思是为了反省我们已经得出的答案。…但是,亚里士多德看重的不是沉思的无用,而是其完全正向的价值。沉思不回应麻烦、缺憾、苦难或冲突,它堂而皇之地扮演着一个多余角色。沉思不是为了阻止不公或伤害才有必要做的事情,即便在一个理想世界,我们也期望沉思。与政治活动不同,沉思是悠闲的,“[而且」幸福依闲暇:因为我们的奔忙是为了拥有闲暇,就像发动战争是为了得到和平生活”。
-
公子青2020-01-11既然死亡后和出生前我们都不存在,死后的不存在让人焦虑而顿失勇气,可出生前的不存在我们却能漠然置之,是什么让如此截然不同的反应变得如此合理?
-
公子青2020-01-10怀念失去的选择权是一种后见之明的表现。回望青春时,我站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上,有着大致稳定的身份认同,这让我把相当程度的确信投射进了我的青春里。同时,我假想了一个开放的未来,这种无知让我免于愿望落空。但这期望是个幻想,你不能二者兼得:不能既知道自己是谁,又不知道自己不是谁。
-
公子青2020-01-10中年正在错失的,不只是其他的人生可能性,还包括拥有这些可能性对于当下生活的意义。
-
公子青2020-01-10把你失去的东西当做精彩生活的公平对价,拥抱它吧!
-
公子青2020-01-11错误、不幸、失败:没有人能不经受它们的考验而安度中年,我确信你也会经历自己的错误、不幸和失败。其中有些得以通过风险厌恶、子女或者运气挽回,其他的恐怕没办法了。你可能会被引诱着与过去的时光做个清算或最后角力,这样做没有错。但是不要错上加错:不要退回原地、抽离生活的细节去问你应该选择哪个。在抽离细节的时候,你抛弃了可以合理地肯定现有生活的资源:不只是活动、物品和亲密关系的存在,还有它们郁郁葱葱的内容。不要在理论上去权衡各种选择,而要进入其中:让现有生活的殊异性抵消你对未曾经历过的生活的异想天开。这样一来,你也许将发现自己不会再为曾经应该抗拒的东西而悔恨。
-
公子青2020-01-09还有更多司空见惯的危机,尽管它们不像密尔的危机那样黯淡,仅仅表现为存在主义价值的相对缺席(不足而非全然没有)。工作和家庭的重压令人不想做其他任何事情——如果这就是你的生活,那么你就得为具有存在主义价值的活动腾出时间。这些活动相比做好你的工作或确保孩子们衣食不愁或许不那么重要,但它们的价值是全然不同、不可替代的。
-
公子青2020-01-09别让伴随中年而来的时间透视缩短愚弄了你!你拥有的时间远比你认为的多。
-
Paprica2019-12-28然而毫无疑问,中年危机的社会科学价值衰退了。学者们现在把它当做都市传说、通俗故事,而非心理学事实。
-
Paprica2019-12-28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也做了同样的区分。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两种「实践」(praxis)行为。有些是「不完整的」,例如学习或建造什么东西,因为「如果你在学习,那你还没有学会」。然后,还存在「一种包含了完整自身的行为」,例如观看、理解或者思考。亚里士多德将第一种活动成为「变化」(kinesis):其本质是终结性的。
-
Paprica2019-12-28中年最捉摸不透的挑战并非应付过去或者未来,而是当下的空虚,它包括这样的感觉:满足被推迟或遗漏,孜孜不倦的努力使一种自我毁灭。我们的最后一章把这个疾病归因于追逐计划存在的结构性缺陷。计划是终结性的,它们的最终目标是完成了的状态。成功地处理它们意味着完成它们,也意味着把意义从你的生活中清除掉。
-
Jason W2019-10-16生命就像一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荡,而事实上这两者也正是生命的终极组成部分。1. 的确,我从未动摇过这一信念,即幸福是一切行为规范的检验标准,以及生活的目的。但我现在认为,只有不把这个目的当作直接目标,它才能够实现。只有那些人会幸福,他们的心思都在自身幸福以外的事情上,在他人的幸福、人类的进步上,甚至在一些艺术追求上。他们不以这些为手段,而将其本身当作理想的目的。于是当他们把眼光放在别的事物上时,也顺便找到了自身的幸福。2. 当选择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时,人们往往深陷于选择的挣扎中。在决策中面临迫不得已的权衡会令决策者不快且犹豫不决。在**不可通约**的价值间做选择,即便只是假设或预想,也会激起愿望落空的感觉,难怪我们会觉得反感。也难怪我们讨厌做决定,因为无论怎么选,都明知自己不会满意。3. 当一个人通过一个存在主义的视角来观看世界,这时人生的悖论正在于,尽管你试图有意义地 “是”(be)点什么,可到头来,你不过是存在( exist)罢了。正是由于这种目标和结果的不一致,当你下大赌注追求 “是” ——制订计划时在某种程度上你总是这么做的,即使事实上你知道自己无法成功——当你转过身来,回望自己的生活时,你却发现自己仅仅是存在过。换向话说,生活不会跟在你身后,像什么可靠的东西,或者像神的生活。你的生活,只不过是人的生活。4. 然而一加意志的基础都是需要和匮乏,因而也是痛苦。那么,从生命的本质和起源来看,**[一切生命]** 注定是痛苦的。如果反过来,欲望太容易满足,意志的目标立时就会被夺走,于是它缺少了目标,可怕的空虚和无聊会乘虚而入。换句话说,其所是和存在变成了自身难以忍受的负担。如此一来, ~生命就像一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荡,而事实上这两者也正是生命的终极组成部分。~5. 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中全然没有乐趣、舒适或光明,这并不必然意味着你得换一...
-
jj2019-10-09成年人的词典里,没有容易二字:为什么每个人的人生都注定遗憾?为什么青春虽好,但也不值得你那般怀念?为什么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做出“重来一遍生活会更好”的判断?为什么怕死是很自然、但又不合逻辑的感觉?为什么帮助别人、贡献世界虽重要,有时关心自己却更要紧?为什么“达标式”的活法极大可能让人陷入空虚?为什么有些人只有搞出轨、买豪车才能暂缓自己的人生幻灭?为什么很多人纷纷信佛,却难获很多教益?……要想通并回答这些问题,你需要一套真正的哲学指南。
-
Alice2019-08-31为什么明明一切都很顺利,我们还要面对不满足感的困扰呢?为什么人到中年会觉得错失了什么?我们无法拥有想要的一切,我们已拥有的无法抵偿和包含未曾拥有的,因为我们面对的种种选择是不可通约的。世上有太多值得期待、值得关注、值得为之努力奋斗的美好事物,不胜枚举;人生也有丰富多元的价值。除非你对大多数有价值的事物采取无视态度,或者你对于事物价值的认识狭窄到病态,不然你很难不错失什么。可是,没人想要无视美好,没人想变得见识狭窄。错失可以说是多彩人生的无情副作用,这点倒给人一些安慰。因为它同时是美好事物存在的反映:它们如此之多,那么令人神往,一份人生不可能囊括所有。即使永生也不能做到:你会在特定的时间做出特定的选择,走出不可更改的人生轨迹,即使一切推倒重来,当时的其他选项也会变得不再一样,你过上的也是不同的永生。结果是,错失依旧发生在你身上。所以要告诉自己:尽管我可能会因遗憾而后悔,并且期望万事顺利、心想事成,但我最终并没有办法完全满足自己的欲望。失落感是真实的,必须接受它,而不是期望它远离自己。把你失去的东西当作精彩生活的公平对价,拥抱它吧!如果我并不为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感到悔恨,那么我曾拥有的其他备选项对我而言又有什么吸引力呢?为什么我会为自己不曾选择过的可能性而纠结?是我犯糊涂了?现在,我已经不能像曾经设想的那样当一个诗人或医生了。如果我选择继续研究哲学,摆在我面前的就不再是诗人或医生,而是一些更加受到束缚的选项。从这个层面说,我现在所做选择的意义,已不同于17岁的我所做选择的意义了,有些东西已经丢失。中年正在错失的,不只是其他的人生可能性,还包括拥有这些可能性对于当下生活的意义。我希望自己像本章开头提到的同事所想的一样,工作就是因为我想要工作,而不是因为我得赚钱付账。你有理由去改变自己的人生—挫败的工作、失败的婚姻、糟糕的身体状况—但是改变具有的吸引力本身可能就有欺骗性。...
-
Alice2019-08-31预防中年危机第一定律:你必须关心自己之外的事物。假如除了个人幸福之外,没有什么值得你关心,假如你完全沉迷于自我,那么不会有太多东西让你感到幸福。预防中年危机的第二定律:在你的工作、人际关系和闲暇时光中,具有存在主义价值的活动应当占有一席之地。你无法热爱未能打动你的事物。工具价值:一件事作为达成目的手段而具有的价值,例如赚钱或看牙医的价值。这些事当然值得做,可那不过是因为有钱或者做根管治疗之后的生活更好或更舒适。终极价值:一件事自身具有的价值,这种价值可以让它成为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它拥有非工具价值。中年危机一定不会转变成狂热的无私,也不会转向虚无主义。即便在其最强有力的控制下,我还是知道我要关心我的所爱,要尽可能地做好我的工作,要让万物归位,要有责任感,要去帮助而非伤害他人。这个世界依然存在着价值。期望对关于自身和世界的难以捉摸的概念有所把握。艺术鉴赏对人类情感的表达和完善。沉思与实践沉思是悠闲的,“[而且]幸福依赖闲暇;因为我们的奔忙是为了拥有闲暇,就像发动战争是为了得到和平生活”。你或许不是如此狂热地无私,或许也不是个雅典式政治家。但困扰着亚里士多德和密尔的问题,依然存在于现代生活中:现代生活有各种待满足的需求,需要支付的账单,需要喂饱的肚子,需要解决的困扰,盘踞着“挣扎和匮乏”。[35]想想那种除了睡觉别无所求的日子:暂时忘掉还有孩子要照顾,不用去做公司的救火员,无须绞尽脑汁讨好你的伴侣。别误会我的意思,这些事情固然都很重要。它们的价值也许是终极的,但本质上仍是缓和的。当你被绑着去完成这些事务,像推磨一样无聊,日复一日,也许就没有时间去做那些你想做却不是必须完成的事了。与密尔差不多同时代的德国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这样写道:劳作、忧虑、艰辛和麻烦的确是几乎每个人的生活命运。可是,如果每个欲望一诞生就得偿所愿,人又该如何填满自己的生活,如何消磨时间...
-
公子青2020-01-09人们现在倾向于使用社交热词来表达自我,我对这一倾向表示理解,但它令关于中年危机的传闻基本上不具科学性,而且肯定会被歪曲。中年危机这一概念成了唾手可得的社交工具,它能用来自我表达,并赢得他人的同情理解,还能成为一些出格行为极富吸引力的托辞……
-
Karl2019-09-10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提出两条主要准则:一是你无法免遭错失的困扰,除非你的世界或你对这个世界的回应极度贫乏;二是选择权的价值非常有限,不值得为它抛弃你现有的生活。
-
Alice2019-09-01更倾向于因时间不可逆转的流逝而愤恨,而不是欣赏恒久真实的过去。当我照镜子时,我看到的是一个偏好未来、深深恐惧死亡的人。爱至少有两面:一面是关心他人过得怎样,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给他;另一面是觉察到值得保护的价值,热忱回应人类生命的尊严。当你爱一个人,你会发现这个人的存在非常重要,无可替代。阿图尔·叔本华,这位西方哲学史上颇负恶名的悲观主义者,同时也是“得到你想要的”(getting what you want)精神的严谨批评者,指出了这一点。叔本华对欲望充满警惕,你应该不会对此感到惊奇。但他的态度出人意料地极端:不是欲望常常得不到满足,而是它们制造了一种困境,即使满足了欲望,也跳不出这困境。假设你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即你的欲望终于得到了满足。你本应感到高兴,可恰恰相反,你发觉此刻的自己漫无目标、情绪低落。你的追逐结束了,现在你无事可做。生活需要方向,你必须有未获满足的欲望,尚未实现的目标或计划。然而这也是个致命的问题,因为想要的东西自己尚未拥有,也是痛苦。这就是叔本华的困境,你的意志要么有目标要么没有,你要么想要点东西要么不想。如果你不想要什么,你就漫无目的,你的生命就是空虚,这是无聊的深渊。而如果你确有所求,它一定是你尚未取得的成就,进而成为你追寻的标靶,指引占据你生活的各种活动;但想得到尚未拥有的东西又非常艰辛。为排遣无聊而找事情做,你就会将自己置于悲剧之中。但叔本华还是触及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他对人们与欲望的关系充满怀疑,但其中有真知灼见。让我们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你的人生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你有目标。但是当你追逐目标,你可能失败(这是负面的),或者成功的同时让这些目标走向终结。如果你关心的是成就—获得升职,有自己的孩子,写一本书,挽救一个生命—完成计划可能是有价值的,但同时意味着计划将无法再引领你前进。当然,你有其他目标,也可以形成新计划。这里的问题不是目标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