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官员的尺度
最新书摘:
-
Sheep Black2012-03-16“在自由争论中,错误意见不可避免;如果自由表达要找到赖以生存的呼吸空间,就必须保护错误意见的表达。”
-
糖工不上班2021-02-18对言论进行适当限制,当然大有必要,但是,从操作角度看,依法禁止某种言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禁止者不给出明确的认定标准想査禁什么言论,就随意给某种言论贴上禁止“标签”。因此,大法官们的努力,更多集中在列明标准方面,使人们对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以及相关结果,有一个理性、明确的预期。
-
Arturia2020-05-01任何一种民主政体,若无畅通资讯,或茨取资讯之途径,只会沦为闹剧或悲剧的序幕。知识将永远统治愚昧:人民若想当家做主,必须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 ——詹姆斯・麦迪逊,1822年
-
着迹2020-01-21美国人,或者说绝大多数美国人,已逐步认同霍姆斯大法官当年的说法:“我们应当对某种做法时刻保持警惕,那就是对那些我们深恶痛绝,甚至认为罪该万死的言论的不当遏制。”
-
爱吃醋的牛奶2014-01-28❶联邦政府推行的种族隔离政策,直到1948年才由哈里·杜鲁门总统终结。❷1857年,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杰·坦尼在“德雷德·斯科特案”中,援引宪法条文,直斥非洲后裔是“卑贱、劣等人种”,不能算美国公民。(即斯科特诉桑福德案 Scott v. Sandford)❸1863年,林肯总统发布《解放宣言》,宣布解放南部联邦的奴隶。战争结束后,国会于1865年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明令禁止奴隶制。❹1866年,国会为推翻“黑人法典”,通过了第一部“民权法案”。❺1868年,美国宪法增补了第十四修正案。修正案规定联邦政府有权保护公民个人免受各州歧视或侵害。❻1880年,最高法院通过“斯特劳德诉西弗吉尼亚州案”的判决,给出了决定性的答案,或者说,是一个近乎决定性的答案。根据西弗吉尼亚州法令,黑人不得遴选为陪审员。最高法院宣布这部法律违宪……❼北方的政客们也意识到,除非强力干涉,黑白同权根本无法实现。他们试图甩开种族包袱,将政治重心转移到振兴北方工业上。主导北方的共和党人不再执着于解放奴隶的宏大理想,逐步默认了白人与黑人间的阶层关系……❽1880年代末,南方各州议会再次推出压制黑人权利的法令…这类被称为“吉姆·克劳法”的法律…国会这次偃旗息鼓,并未推出平权法案应对。面对当时的政治气氛与主流舆论,最高法院也开始见风使舵。❾1896年,最高法院在“普莱西诉弗格森案”中,宣布路易斯安那州采取的种族隔离措施,并未侵犯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规定的“受法律平等保护的权利”。10)直到20世纪中叶,国会仍对南方的政治体制网开一面。但凡国会想就民权问题出台立法,如以联邦法律禁止私刑,南方议员们都会以“阻挠议事”(Filibuster)的方法来阻击,使相关法律无法进行表决。11)1954年,种族隔离的法理基础被击垮了。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在“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中一致裁定,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措...
-
一四2013-04-05麦迪逊当时说:”任何事务一旦实际运转,总难避免某种程度上的滥用,这类情形在新闻界体现得尤为明显。不过,我始终认为,留存一些芜枝杂叶,任其自由凋敝,会比直接剪除更有利于树木生长。“
-
一四2013-04-05"或许存在这么一条普遍规律:国家之所以压制某种自由,就是为了应对某种实际存在或者假想中的外部威胁。"1798年5月13日,詹姆斯·麦迪逊在至副总统杰弗逊的信中,提出了上述论断。多年来,这条规律在美国历史上被反复印证,因为政客们压制公民自由的借口,多是对外部意识形态的畏惧。麦迪逊写这封信时,美国正弥漫着对法国革命思潮的恐惧。
-
跑跑2012-08-13”国家安全并非自由堡垒内的唯一价值。安全必须建立在自由体制的价值之上。为了人民的表达自由和知情权等更为重要的价值,政府必须容忍一个不断找茬的新闻界,一个顽固倔强的新闻界,一个无所不在的新闻界“ -- 格法因法官
-
英恩2012-06-261857年,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杰坦尼在”德雷德.斯科特案“中,援引宪法条文,直斥非洲后裔是“卑贱、劣等人种”,不能算美国公民。南北战争改变了历史,或者说,使社会向新的趋势发展。起初,南方各州宣布脱离联邦。1861年2月4日,南部各州代表齐聚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决议加入美国邦联。战争随即爆发,诱发战事的原因不仅在于南北经济差异,还涉及双方对奴隶制的不同认知。北方最终决定彻底抛弃奴隶制。1863年,林肯总统发布《解放宣言》,宣布解放南部邦联的奴隶。战争结束后,国会于1865年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明令禁止奴隶制。南方虽然战败,却并未放弃压迫黑人的想法。南部各州很快通过所谓“黑人法典”,继续钳制脱离奴隶身份者的自由。例如,某些地方规定,黑人只有获得特别许可,方可务农耕种,甚至禁止他们拥有土地。1866年,国会为推翻“黑人法典”,通过了第一部“民权法案”。法案规定,黑人与白人一样,有权“订约、履约、兴讼、结社、作证、继承、购物、租赁、出售、持有或转让不动产及其他私人财产 一旦违法,亦应接受刑罚、罚金,并受法律、条例、训令、规章与习惯法之约束”。1868年,美国宪法增补了第十四修正案。修正案规定联邦政府有权保护公民个人免受各州歧视或侵害。修正案宣布,凡出生或归化联邦,遵守联邦法律之人,就是联邦公民,也是他们所居住州之公民,这无疑推翻了坦尼首席大法官在“德雷德.斯科特案”中的判词。修正案明确指出:“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在该州司法辖区内,不得否认任何人受法律平等保护的权利。”那么,上述语意宽泛的条文,对权利仍处南方法律制下的黑人们,究竟意义何在?1880年,最高法院通过"斯特劳德诉西弗吉尼亚州案”的判决,给出了决定性的答案,或者说,是一个近乎决定性的答案。根据西弗吉尼亚州法令,黑人不得被遴选为陪审员。最高法院宣布这部法律违宪,威廉.斯壮...
-
晚歌。2021-03-29“煽动诽谤政府罪”一词现在听起来仿佛过时。但对20世纪的人们来说,仍然并不陌生。许多专制政权用残酷刑罚令自己与异议绝缘。苏联解体前,刑法中即有“煽动颠覆苏联罪”,与“煽动谤政府罪”并无二致。著名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研究者,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小哈里・卡尔文教授曾指出,设置“煽动诽谤政府罪”,是“全世界封闭社会的共同特征,在这样的社会里,批评政府就是诽谤,并构成严重罪行。如果政府以强力逼迫批评者噤声,政治自由将荡然无存。在我看来,一个社会如果保留煽动诽谤政府罪,这个社会就算不上自由社会”。
-
[已注销]2020-03-10首先,那些被迫噤声者,言说的可能是真理。否认这一点,意味着我们假设自己永远正确。其次,就算那些噤声之语存在错谬,但也可能,而且通常是,包含部分真理。任何普遍意见,又或主流观点,都不可能括全部真理,只有让各种观点彼此辩驳印证,真理才会越辦越明。第三,就算我们相信眼前的意见都是真理,若不容它接受对立意见的挑战和检验,人们对待这一意见的态度,将如同保留偏见,对它的理性依据将缺少领会与感知。
-
徐公子~2012-09-16多数人仍然认为,事前限制有时比事后追惩更具钳制力。对一个出版物申请事前禁令,法官一人即可作出决定,但若想对出版者进行刑事追诉,必须由陪审团定罪。况且,出版物出炉前,若想阻止其发行,申请人可以向法官渲染夸大出版后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但是,当事人如果在出版后提起诉讼,相关言论是否确实引发严重后果,已是世人皆知之事。
-
少猪2012-03-20麦迪逊那句名言:独裁和低效,往往是缺乏公开辩论和舆论监督的产物
-
慧敏2020-08-09最高法院在“史密斯诉加利福尼亚州案”中就要求, 持有淫秽书刊的书商必须在明知所持图书内容淫秽时, 才能被认定有罪。 其实, “史密斯案”的判决意见亦出自布伦南大法官之手。 他说: “如果书商不知道书刊的内容, 也要负刑事责任, ……那么, 书商就会只销售那些经过他自我审查的书籍。 这样, 政府就对宪法保护的书籍和淫秽书籍的流通施加了同等限制。 ……书商的负担最终会成为公众的负担, 当书商受到限制的时候, 公众可接近的读物, 也受到了同等程度的限制。 因为面临绝对的刑事责任, 书商将心存惧怕, 进而限制公众可接近的、 以印刷形式出现的、 国家依宪法而不能压制的言论。 ……在国家逼迫之下, 书商所进行的言论自查将影响到整个社会, 言论自查并不会因为私营而有所收敛。 结果是淫秽书籍和非淫秽书籍的流通都受到遏制。 ……如果迫使那些批评官方行为的人, 必须确保其所述事实的真实性, 并以漫天要价的损害赔偿责任作为威慑, 也必然导致言论自查。 容许真实抗辩, 并要求被告承担证明责任, 并不只会阻慑虚假言论。 即使那些把真实抗辩作为免责条件的法院也承认: 提出法律证据, 一一证明所控诽谤在全部事实细节方面的真实性, 这是相当困难的。 在这样的规则下, 本来打算对官方行为进行批评的人, 将受到阻慑, 从而保持沉默; 即使能信以为真, 甚至在事实上为真, 他们也会担心: 能不能在法庭上证明这是真的, 能不能花得起钱在法庭上证明这是真的。 ”最后一句话显然是对约翰·尼古拉斯 1798 年在众议院抗议《防治煽动法》 时那段发言的回应, 尼古拉斯当时说: “报业将因此而不敢说出真话, 因为即便他们所说为真, 也未必能满足法院的举证要求。 ”
-
着迹2020-01-16“如果有检查言论的权力,那也应当是人民检查政府的言论,而不是政府检查人民的言论”。诉状还援引了麦迪逊 1794 年在众议院的演讲词。
-
着迹2020-01-15那些为我们争得独立者深信,国家的终极目的,是协助人们自由、全面的发展;在政府内部,民主协商的力量,应超过独裁专断的势力。建国先贤们珍视自由,将之视为目标与手段的统一。他们深信,自由是幸福之本,而勇气则为自由之本。他们也深信,自由思考,畅所欲言,是探索和传播政治真理不可或缺的途径。如果没有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所谓理性商讨就是一句空话。有了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才能保障理性商讨,防止有害学说的蔓延传播。自由的最大威胁,是思想僵化、消极冷漠的民众。参与公共讨论是一项政治义务,更是美国政府的立国之本。建国先贤们承认,有制度存在,自然有违法风险。但他们也清楚,社会秩序不能单靠惩处违法来维持;禁锢思想、希望和想象会招致更多危险;恐惧会滋生更多压迫;压迫会引发更多仇恨;仇恨必将危及政府的稳定。保障安全的万全之策,在于保证人们能够自由讨论各种困境及解决方法。纠正坏主意的最好方法,就是提出一个好主意。正是因为相信公共讨论中蕴含的理性力量,建国先贤们才放弃了钳制言论的立法——借助武力的讨论无疑是最坏的讨论形式。他们也认识到,即使是多数人的统治,也可能滋生暴政,所以才制定了宪法修正案,进一步保障言论和集会自由。对社会危害的恐惧,不能成为打压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的正当借口。当年,人们还因为害怕女巫,而烧死女人。言论的一大职能,就是将人们从非理性恐惧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想要证明限制言论的正当性,必须存在合理的依据,证明一旦施行言论自由,将导致恶劣后果。同时,还必须合情合理地令人相信,这种危险迫在眉睫……那些通过革命,为我们争得独立者并非懦夫。他们不畏惧政治变革,他们不会仅为维持秩序,就牺牲人民的自由。勇敢、自信的人们,将自由、理性的力量,注入民治政府的良性运转中,他们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多数言论不可能带来明显而即刻的危险,除非危害在大家充分讨论前,就已迫在眉睫。如果有足够时间,应当让...
-
勤劳de小懒熊2019-08-241957年,大法官们在“罗斯诉美国案”(Roth v. United States )中宣布,淫秽作品不受宪法保护,但是,衡量一个作品是否“淫秽”,必须根据三个原则:首先,按照当代的社区标准,作品是否通篇都在渲染色情趣味;其次,作品是否会对普通人产生不良影响,而不止是对未成年人而言;第三,作品是否没有任何社会价值。这一标准确定后,政府再不能随便以“涉黄”为由,将某本书打入冷宫。《洛丽塔》、《包法利夫人》、《南回归线》、《尤利西斯》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传统禁书,终于得见天日。
-
AOI2021-05-09当报界轻率诋毁公众人物,谩骂诽谤恪尽职守的公职人员,并借用公舆论对他们施加负面影响时,我们不能说媒体权力正被严重滥用,因为与开国先驱们当年遭受的人身攻击相比,这类言论根本算不上什么。如今,我们政府的行政架构已愈加叠床架屋,渎职、贪腐几率陡增,犯罪率屡创新高。玩忽职守的官员与黑帮分子狼狈为奸、包庇犯罪,将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极大成胁,因此,对勇敢、警觉的媒体之需要,显得尤为迫切,在大都市里更是如此。
-
KinW2012-11-08正确结论来自多元化的声音,而不是权威的选择。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一看法现在和将来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们却把它当作决定命运的赌注。当人们意识到,时间已消磨诸多斗志,他们才会更加相信,达至心中至善的最好方式,是不同思想的自由交流。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确定一种思想是否真理,就应该让它在思想市场的竞争中接受检验。也仅有真理,才能保证我们梦想成真。国家的最终目的,是协助人们自由、全面地发展;在政府内部,民主协商的力量,应超过独裁专断的势力。……自由思考,畅所欲言,是探索和传播政治真理不可或缺的途径。如果没有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所谓理性商讨就是一句空话。当报界轻率诋毁公众人物,谩骂诽谤恪尽职守的公职人员,并借用公共舆论对他们施加负面影响时,我们不能说媒体权力正被严重滥用,因为与开国先驱们当年遭受的人身攻击相比,这类言论根本算不上什么。如今,我们政府的行政架构已愈加叠床架屋,渎职、贪腐几率陡增,犯罪率屡创新高。玩忽职守的官员与黑帮分子狼狈为奸、包庇犯罪,将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对勇敢、警觉的媒体之需要,显得尤为迫切,在大都市更是如此。宗教、政治信仰是常常发生尖锐对立的领域:一个人的坚定笃信,可能被他人视为无稽之谈。据我们所知,为了说服别人接受他的观点,有些人会用夸张甚至虚假的陈述,去贬低那些显赫的宗教或政界人物。但是,历史给我们这个国家的人民带来的启示是:尽管存在滥用自由现象,但从长远来看,这些自由在一个民主国家,对于促成开明的公民意见和正当的公民行为,可谓至关重要。政府官员名誉受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以压制言论自由为代价进行救济。宪法保护的表达自由权利,在这个人口众多,日趋多元的社会里,无疑是一剂良药。创设这个权利,就是为了解除政府对公共讨论施加的种种限制,将讨论何种议题的决定权,最大限度交到我们每个人手中。……允许这一自由的存在,或许会导致尘世喧嚣,杂音...
-
AOI2021-05-09“是人民,而不是政府,拥有绝对主权”。麦迪逊稍早前在众议院说过的话:“如果我们留意共和政府的性质,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有检查言论的权力,那也应当是人民检查政府的言论,而不是政府检查人民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