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
最新书摘:
-
R郭郭2016-03-20孩子认识自我的必要条件包括率先改变她的行为。在此过程中,父母的作用不是支配,而是进行联结。
-
R郭郭2016-03-20一旦我们看清了自己的生活,能够保持其完整性、一致性、目的性和方向性,我们的言行就会成为孩子的指路明灯,而不必再强加给他们任何外部的控制,只需依靠自己存在的力量去引导孩子。
-
R郭郭2016-03-20尊重孩子的感受,首先需要父母自身的成长。
-
R郭郭2016-03-13每一次肯定或者否定都必须是一以贯之的过程,而不是随意作出的决定。在一致性原则下长大的孩子,不会再简单地被“是否遵守规则”所左右,而将学会与现实和谐相处。
-
R郭郭2016-03-13我想强调的关键是,我们与孩子的联结总是发生在感觉层面。我们认为它关乎孩子的行为,然而其真正意义却在于孩子在我们面前的感觉。如果我们无法与他们的感觉产生联结,也就无法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
R郭郭2016-03-13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是过去的奴隶,孩子能够触发我们不愉快的记忆。即使我们忘记了事件的具体细节,它们仍然隐藏在潜意识层面,驱使我们面对它们,直到我们把它解决为止。
-
R郭郭2016-03-20育儿的重点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这意味着,成为父母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它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唤醒已经麻木的自我,促进我们的成长。
-
R郭郭2016-03-20孩子的行为总是由情感需求驱使的,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补偿和安抚。不过,父母的行为也同样由自己的需求决定。区别在于,孩子没有责任满足父母的需求,但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感受。
-
R郭郭2016-03-13父母的指导行为的意图和目的必须以孩子的个性作为出发点。如果我们的建议符合孩子的特点,孩子就容易接受,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提出的东西与他们的灵魂有着共鸣。
-
R郭郭2016-03-20共情他人的关键在于,我们不去劫持他们的感情经历,试图用我们自己的取而代之——这是很多人都会落入的陷阱。
-
R郭郭2016-03-20作为父母,我们通常不知道如何以一种与上一辈不同的方式养育孩子。当孩子唤起了我们童年时的痛苦经历,我们只会用控制来让孩子闭嘴。
-
R郭郭2016-03-20一次创造性的对话,其目的是让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满足自己的需求,进而培养孩子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的能力,使得他们的行为自然地符合自身的最佳利益。
-
R郭郭2016-03-20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了做父母的傀儡。他们是来奋斗、探索、茁壮成长和享受生命的,在这段旅程中,他们需要我们的鼓励。
-
R郭郭2016-03-13父母的育儿目标不是粉碎孩子的这种自我确认,而是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明白自己的心意,使得他们面对自负的父母时,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合理的质疑。
-
R郭郭2016-03-13以共情的方式设定界限,具有任何惩罚都实现不了的教育价值。在设定的过程中既保持一致性,又秉持爱的原则是关键。
-
R郭郭2016-03-13一致性是指,我们的言辞要和我们最深切的感受以及现实的情况保持一致。一致性需要我们明确意图,针对现实情况。当我们尊重现实的时候,我们的话语自然就带有权威性。
-
R郭郭2016-03-13远离纪律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如何让自然的后果纠正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是一种强有力的促使他们自我学习与领悟的方式。
-
R郭郭2016-03-13无论我们的意愿多么好,任何形式的纪律都会让孩子感到受攻击。不是因为他们讨厌做正确的事,而是由于威胁和惩罚贬低了他们的自尊。
-
R郭郭2016-03-13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教育孩子,我已经暗示过了:纪律是教育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