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与生活
最新书摘:
-
眯眼西索2021-08-24自愿的策略“可以缓解社会困境”。这是因为,“如果大多数人是独处者,团体会缩小;而在小团体中,博弈不再是困境,因此能促进合作”。换言之,在小团体里搭便车占不到便宜,因此也没有作弊动机。
-
眯眼西索2021-08-23“猎鹿问题”来自法国哲学家卢梭讲过的一则小故事:有一群村民去猎鹿,每个人都知道,如果想成功猎到鹿,每个人就必须坚守岗位。但假如碰巧有只野兔从某人眼前跳过,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追上去;只要抓住了兔子,即使同伴猎不到鹿,他也不会太在意。“猎鹿问题”就像是囚徒困境的反面:最佳的纳什均衡是各方“合作-合作”,而不是“作弊-作弊”。猎鹿问题一开始看起来是个白痴问题:合作能得到的好处比作弊大太多了,所以当然应该合作以追求较大利益。这刚好和囚徒困境完全相反。囚徒困境的重点在于利益;换言之,奖励是最大考量,人会选择奖励最多的策略。然而猎鹿问题的重点在风险,选择策略时可能会偏向风险最低的策略。
-
眯眼西索2021-08-23“志愿者困境”代表多人的懦夫博弈。如果有人自愿牺牲,志愿者之外的其他人都能得利;但如果没有人自愿牺牲,就是人人皆输。
-
眯眼西索2021-08-23“懦夫博弈”也是一对一博弈,以两个人在只允许一人通过的人行道上迎面走来为例,对任意一方而言,好的结果是另一方让路,最坏的结果则是两人都不愿意让路。在此种情境下会产生两个“纳什均衡”点,假如张三死活不让路,那么李四只能选择让路,此时即是一个纳什均衡点,如果李四选择不让路只会让事情更糟糕;对于张三同样如此,如果李四死活不让路,张三也只能选择让路,此时处在另一个纳什均衡点:张三如果选择不让路不让让结果变得更好。事实上,解决合作问题的时候,“是否将会多次互动”回事另一个关键。
-
眯眼西索2021-08-23公地悲剧其实就是多人的囚徒困境。在这里的选择,一种是和团体合作,不要拿超过应得的部分;另一种则是作弊,取得超过应得的公共资源。依照团体成员的选择不同,结果也可能大不相同。最终的结果,主要得看大多数的人怎么约束自己,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是合作的群体,就可能采取合作的策略,而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是彼此竞争的个体,就会认为应该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牺牲他人也在所不惜。换句话说,如果他们将自己视为个体,优势策略就会是作弊,不管他人的策略如何。然而,如果人人都作弊,就会统统困在纳什均衡,而无法达成共赢。解决方法就是,让人成为群体中愿意合作而且忠诚的成员。
-
狗小花2021-08-23从我的实验可以发现,如果大家对于要分配的资源有不同偏好,最实际的做法,就是让要挑的人进一步细分。我有位从事国际援助工作的朋友,他也告诉我,这正是某些村民分配援助物资的方法。通常,刚开始分发物资的时候,情况较为混乱,有人拿到的都是毯子,有人拿到的都是食物,虽然可以私下交换,但很快就发现这样效率太低。更有效的办法是先把自己需要的留下,剩下的则集中,再轮流拿取需要的物资。
-
眯眼西索2021-08-23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困境道理都相同:虽然合作能带来最好的整体结果,但这个合作方案并非纳什均衡,而且至少有一个“不合作的纳什均衡”正等着让人误入歧途。
-
狗小花2021-08-21“大中取小”的意思就是,你需要先衡量局势,考虑各种不同的选择造成的最大损失或最坏结果是什么,然后再决定如何让损失最小化(英文 minimax里的mx就代表 maximum即可能的“最大”损失,而mimi代表 minimize,意思是“减到最小”)如果当初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也采取了这个原则,就不会冒着损失整座伊甸园的风险,只为了尝尝苹果的滋味。
-
眯眼西索2021-08-09在任何竞争或冲突中,如果各方不愿或无法沟通,就至少会有一个纳什陷阱等着请君入瓮。只要我们独自行事,各自追求自身利益,就永远逃不出纳什均衡所设下的种种社会困境。
-
眯眼西索2021-08-09“公地悲剧”(每个人只是稍微增加了一点点公共资源的占用,导致公共资源岌岌可危)、"懦夫博弈"(古巴导弹危机时,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因此差点造成世界毁灭)、“志愿者困境”(双方互望,希望对方去做一件彼此都希望能完成但自己又不想做的事),以及“两性战争”(例如,夫妻或情侣一起出门,但男生想看球赛,女生想看歌剧)。在这些困境中,只要双方合作就能得到最佳结果,但纳什陷阱(也可被称为纳什均衡)却使我们随着自利的逻辑而陷入困境,其中至少有一方的情况会变得不利,但如果要逃离这个困境,情况反而会更糟。
-
momo2021-11-151.赢就守,输就变。2.带入新的参与者。3.建立互会形式。4.限值你自己的未来选项,让自己一旦背叛合作,就会受损失。5.付出你的信任。6.定下特殊条件,双方如果想单方面背叛,就会承受损失。7.使用补偿给付,来建立并维持合作的联盟。8.注意七大困境,考量各参与者的利益与成本,让困境不复存在。9.分摊各种货品、责任、工作、惩罚等,让人人觉得结果公平。10.将团体化整为零。
-
momo2021-11-15《联合国宪章》也说要“免后世再遭战祸”“重申基本人权”“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以及“促成社会进步及民生改善”,但如果看看那些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的国家,发生了多少战争和侵犯人权的事件,就能知道联合国多半失败而少有成功。
-
momo2021-11-15对“公平“的向往似乎深植在我们心中,而且可以追溯出很长的演化史。
-
momo2021-11-15如果法官只局限于法律的字面意义而脱离了常识的诠释,那根本就是蠢事一桩
-
眯眼西索2021-08-24有三人决定来场枪战,他们约定枪战规则如下:枪法最差的可以开第一枪,第二差的开第二枪,依次顺序轮流开枪,直到剩下一个人活着为止。而统计数据显示,枪法最差的只有1/3的机会打中目标,第二差的有2/3的机会,枪法最好的则是弹无虚发。如果你是枪法最差的那个,你该瞄准谁?答案是:对空鸣枪就好!这种让强者先去拼个你死我活,自己再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派上用场。其中最重要的心得就是:最有力的参与者常常会站在最不利的位置,而成为早期的众矢之的。
-
眯眼西索2021-08-23我在这里提出第三种策略,让小孩除了继续玩(作弊)以及收玩具(合作)之外,还能有其他选择(停止作弊合作的话会有奖励),也让原先的两种选项建立起全新的平衡关系。博弈论研究者将第三种策略称为“独处者”策略或是“自愿者”策略。采用这种策略的效果是:“有人自愿,可以缓解社会困境:不让背叛者为所欲为,而达到合作者、背叛者和独处者三者共存。”换句话说,选择退出而不合作,其实可以让未退出的人合作得更密切。
-
眯眼西索2021-08-23当存在某种暗示,让所有参与者意识到其中一个纳什均衡比其他均衡更有利时,这个纳什均衡就被称作“谢林点”。即“每个人在面对他人期待自己怎么回应他们的期待时心中所产生的那个期待。”想找出“谢林点”,线索可能是某些社会惯例,像是女士优先、等公交车要排队。
-
眯眼西索2021-08-23“搭便车”的困境其实和“公地悲剧”十分类似,都是多人囚徒困境。团队为了完成某项事情,需要成员中的每个人配合,对项目而言,存在一个被称作“有效合作下限”的基准点,只要项目完成度超过了基准点,靠团队中的其他人出钱出力即可。原本搭便车没什么了不起,但如果人人都面临相同的矩阵,人人只想当“我”,让别人去当“所有其他人”,那么问题就严重了。在现实中,很难判断“有效合作下限”究竟在何处。对个人而言,“不行动”其实具有优势,除非个人认为自己是团体的一份子,结果才有所不同。
-
光尘刻书馆2021-05-21我们就面对这个事实吧:所谓“善意的权威人士”大多只是一个迷思。每次听到校园霸凌,或是某个遥远国度的军权专政,或是无辜平民在内战中丧生的时候,我们总会希望能有个善意的权威人士处理一切。我们会想,当然该有人站出来,作为权威的独立仲裁者,阻止一切争端,像是教师、权威人士,甚至是联合国这种国际组织。但光从每天报纸上报道的事实来看,就知道权威人士需要权力,而一旦有了权力,就几乎无可避免地会谋求私利。不论权力如何以善意为诉求,善意都永远不是他们最终考量的重点。
-
光尘刻书馆2021-05-21我们就面对这个事实吧:所谓“善意的权威人士”大多只是一个迷思。每次听到校园霸凌,或是某个遥远国度的军权专政,或是无辜平民在内战中丧生的时候,我们总会希望能有个善意的权威人士处理一切。我们会想,当然该有人站出来,作为权威的独立仲裁者,阻止一切争端,像是教师、权威人士,甚至是联合国这种国际组织。但光从每天报纸上报道的事实来看,就知道权威人士需要权力,而一旦有了权力,就几乎无可避免地会谋求私利。不论权力如何以善意为诉求,善意都永远不是他们最终考量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