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之美

最新书摘:
  • 女宛心兑
    2021-08-17
    有一部电影叫《伟大的沉默》(Into Great Silence)。这是关于位于法国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沙特尔(Grande Chartreuse)修道院的日常生活纪录片,几乎没有台词,片长2小时49分钟,压根儿没期待会有不错的票房成绩,但是却在韩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导演格罗宁(Philip Groning)向修道院提出申请后历经15年终于获准,孤身进驻修道院与修道士同吃同住,历经6个月的时间一个人拍摄完成影片。影片的内容无聊透顶,只记录了拂晓之前起床,从祈祷开始,只有诵读《圣经》、抄写《圣经》、冥想、三次弥撒组成的修道士一天的作息。修道院是与世隔绝的,内部也禁止说话,只有沉默在流淌。
  • 女宛心兑
    2021-08-17
    德国哲学家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Adorno, 1903~1969)关于“文化风景”(kulturlandschaft)的宣言,提供了理解这词的线索。“造景的观念跳出与土地之间僵化的关系,转换为对城市性的理解时,可以展开跨过科学界限和范畴的新世界。这称之为文化风景……也许承载到文化风景中的最深奥的力量,就是富有韵味的历史的表现,因为这是过去的痛苦在文化风景中留下的烙印……没有历史的记忆,就无美丽可言。过去的记忆以及由此营造的文化风景,促使我们回归人类的本性,尤其会把我们从所有的宗派主义中解放出来。”
  • 女宛心兑
    2021-08-17
    水平排开的诸多石头建筑奏出的乐章好似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的《波丽露》。
  • 女宛心兑
    2021-08-17
    那么,寄傲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据说是摘自陶渊明《归去来辞》的第一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解析一下就是,即使居室只够容膝,也一样安然处之的知识分子傲岸的情怀。
  • 女宛心兑
    2021-08-17
    履露斋其名源于《小学》︰古代有一个穷书生,十年如一日地侍奉着年迈的父亲,每天早晨,他都穿着一件外套,步行到父亲的住所,等待他起床。当父亲走出来时,书生便连忙把已被自己捂热的外套披在父亲身上。深秋时节,通往父亲房间的那条道路,每天早晨都铺满了露珠。“履露斋”正是指有孝心的穷书生住的房子。
  • 女宛心兑
    2021-08-17
    我的建筑事务所叫“履露斋”,意为“踏着露珠的房子”,我的房间还挂着这三个字的牌匾。
  • 女宛心兑
    2021-08-17
    也许这就是设计圣迭戈萨克研究所的路易斯·康所说的“容积零”(volume zero)的状态,或者设计柏林新国立美术馆的密斯·凡德罗所追求的“宇宙空间”(universal space)。至少愿意居住在那样的空间是做学问的人应有的正确态度,屏山书院就是这种充满知性和感受性的场所。
  • 女宛心兑
    2021-08-17
    巴黎西南方向的沙特尔(Chartres)有一座建于13世纪初的大教堂。沙特尔大教堂是庄严地展现初期哥特建筑的爆炸性升腾感的杰作。进入教堂内部的访客,不管是不是信徒都被其内部空间的虔诚感所震慑,瞬间产生对神的敬畏。教堂内大理石地面的中央通道刻有大小与正面的彩色玫瑰玻璃窗完全一样的迷宫图案。以中间的小圆圈为中心,七八个以相同的粗细和宽度组合在一起的同心圆,在其末端改变方向形成迷宫。
  • 女宛心兑
    2021-08-17
    美国的约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逊(John Brinckerhoff Jackson, 1909~1996)作为园林大师在土俗风景方面留下了颇具影响力的文章,他在《废墟的必要性》中写道︰“废墟提供需要我们回归的根源,使我们进入无为的状态,成为其一部分。”
  • 女宛心兑
    2021-08-17
    建筑系专业的电影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 1945~ )在德国统一之前的1987年拍摄的电影《柏林天使的诗》中,柏林城市的风景是时间停滞掉的黑白。该片的字幕有这样的一首诗: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为什么我是我,而不是你为什么我在这里,而不在那里时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宇宙的尽头在哪里太阳底下的一切生灵,我看到和听到的一切会不会是有聚有散的云彩多人结伴游柏林,那简直是野蛮。
  • 女宛心兑
    2021-08-17
    “Indeterminate Emptiness”,就是“不确定的留白”。
  • 女宛心兑
    2021-08-17
    有生命的人是由灵魂和肉体组成的。灵的英文是“spirit”,魂的英文是“soul”,灵和魂貌似是一样的,但其实是有区别的。魂(soul)附在肉体,但是灵(spirit)跟肉体是分开的。不管我们怀着多么诚挚的善心(soul),多么全身心(body)地投入,都不可能事事如意,这是因为我行我素的灵(spirit)在起作用。
  • 女宛心兑
    2021-08-17
    我通过旅行获得的第一大好处是“发现真相”。我们的内心会有日常生活中有意或无意积累的幻想。我们未曾到达过的远方,关于那里生活的人们和他们的环境都是道听途说的,或者是以阅读书本获得的知识为基础产生的想象,但这都是加工过的,容易失真,所以没有生命力。建筑屹立在现实的土地之上。我通过旅行身临其境,感受其建筑的实体,在此过程中我经历过无数次内心幻想破灭,重新获得力量的体验。真相就在现场,真实体验才有动力。所以说,旅途归来的人,脸上始终有光彩。旅行给我们带来的第二大好处是我们不得不置身于“旁观者”的立场。作为旁观者的异邦人不管是否乐意,都会与现实保持距离,对现实进行不断的比较、评价和掂量,使自己陷入深思之中。将自己驱逐出制度圈之外,目睹境界里的现实,批判和反思现实的人,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Edward W.Said, 1935~2003)将这类人定义为“知识分子”。作为其结果,旅行让我们摆脱宗派主义错误的偏见和虚荣的爱国心的束缚。所以说,经常在旅途中的人,虽然没有拥有很多,但看起来非常丰盛。
  • 女宛心兑
    2021-08-17
    那么怎样看待建筑,才能了解其本质呢?简而言之,应具有看到“空间组织”的眼光。建筑的外观只是围住内部空间的结果而已,是次要的。空间组织意味着我们“生活的方式”。
  • 阿離
    2015-01-06
    不管这个时代的建筑怎么挥舞建筑的躯壳,混淆 我们的视听,不管受拜物主义诱惑的各种扭曲的形状,怎样刺激着我们的感官,那都仅限于肉体层面,并不是本质。健康的灵魂不会居住在里面,所以这种建筑不可能让我们走向成熟。灵魂无法居住的空间,那不是建筑,那只是样板,是戏台。建筑中有灵魂居住的时候,就会超越时代和地点的限制,给我们带来感动。并且,通过这些建筑重新审视自己的起点,得到随时可以打包行囊出发的契机。能让我们这些生活在不成熟的年代的人反观内照的建筑才是“真实的建筑”,居住在这样的建筑的时候,我们的灵魂才能成熟。
  • 阿離
    2015-01-06
    “留白”已经成为西方现代建筑中代表新时代、新建筑的关键词,但这原本是我们祖先建造古城和建筑的基本思路。但是,不知从何时起,对我们来讲,留白成为需要驱逐的陋习,人人都急于填满所有角落,最终导致我们的城市充斥着各种浮夸的造型物和建造物。我们的生活和群落就这样 逐渐崩溃。好的建筑和健康的城市理应是唤醒我们的善良、真实和美好,并得到确认的地方,这些都是通过留白和孤独获得的。
  • 阿離
    2015-01-06
    作为旁观者的异邦人不管是否乐意,都会与现实保持距离,对现实进行不断的比较、评价和掂量,使自己陷入深思之中。将自己驱逐出制度圈之外,目睹境界里的现实,批判和反思现实的人,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 Edward W.Said , 1935-2003 ) 将这类人定义为“知识分子”。作为其结果,旅行让我们摆脱宗派主义错误的偏见和虚荣的爱国心的束缚。所以说,经常在旅途中的人,虽然没有拥有很多,但看起来非常丰盛。
  • 阿離
    2015-01-06
    建筑设计就是给别人组织生活的工作,所以建筑师要设计好房子,就当然要对居住在这房子里的人的生活怀有爱心和尊敬,这只有以对我们的生活怀有极大的关心为基础才能实现。由此可见,对建筑的正确研习应该是对生活形式的研习。要了解别人的生活,就需要通过文学和电影等方式熟悉别人的生活,为了知道他们过去是怎么生活的,就不得不翻出他们的历史,进一步要知道怎样的生活才是正确的,就需要研习哲学,所以执意要把建筑归类到某个学科的话,那应该是人文学。
  • 阿離
    2015-01-06
    城市是依据主导城市的权力结构形成和存续的。当政治权力优先时,形成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城市;宗教或理念权力得势时,以教堂或象征理念的塔为中心形成城市;根据军事、商业、文化等共同追求的目的和逻辑,城市出现、变化和灭亡。其中,最危险的城市当属宗教和理念的城市。用特定宗教和理念打头阵的城市,排斥一个城市应该具有的特质——普遍价值,忌讳赋予城市的特性——匿名性的自由。这种城市必然会招致对立和矛盾,虽然高呼和平为目标,但是其过程时常是悲剧性的。
  • 阿離
    2015-01-06
    旅行最好一个人单行,根据经验,两人同行,旅行的效果基本减半;三人行,一个人容易被挤兑;四人行,容易分成两个派;五人行,餐桌座位安排不方便,住宿也不好安排房间,租车或坐车时也为难。如果一定要结伴而行,那最好是六个人出行。租个9座的商务车装行李也宽敞,房间的分配或餐桌的安排都很方便。尤其,六是个适合讨论的数字,旅行中可以演绎很多有趣的故事。人再多就变成集训,不是旅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