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非偶然
最新书摘:
-
Moon Sea2017-05-20直截了当的说出内心的感受,将感觉与判断区分开来,是最有成效的沟通方式。
-
Moon Sea2017-05-20“我懂你的意思,”贾森说,“那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但你知道吗?做过几次过山车后,我突然醒悟,我之所以没法享受其余的路程,是因为我只等待那一刻的到来。于是我跟自己开了一个玩笑,假设自己喜欢开始冲下陡坡的那一刹那。于是发现我总是在等待那一时刻的来临,而忽略了其余路程的美妙。我又往后退一段,假设自己最喜欢爬坡那一段....终于,我发现选择最喜欢的一段其实是很愚蠢的,因为没一段都是过山车形势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上下起伏,爬上去、落下来,缓缓地转弯,又骤然扭转,这些都是过山车形势中的一部分。” 哥哥说这番话时才14岁,现在细细体会他的话,我认为哥哥可能在用过山车来比喻人生,虽然他未必意识到这一点。
-
Moon Sea2017-05-20自我说服(Self - Persuasion):说服自己接受某种信念,是自我合理化造成的一种长期的态度改变。自我说服比直接的说服更具持久性,因为自我说服在个体内部发生,而不是源于外部的诱惑或压力。
-
Moon Sea2017-05-20实验结果明确证实了我们的预测:人们有自我一致的需求,预计自己得低分并且真的得了低分的人很少改答案,而预计的低分却得了高分的人为了确保自己得低分而改了好多答案。
-
Moon Sea2017-05-20那时我指向对认知失调理论进行少许修正,最终起到了重要的完善作用。将失调理论从一个有关态度的理论转变成有关自我的理论。有关自我的信仰是人们所持有的最重要的认知。于是当我们的行为或态度与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不一致时,就会产生最痛苦的心理失调。因此最优可能引发行为的改变。而且,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和中心性使人们抗拒改变自我概念。因此我这样表述自我一致:心理失调的存在,促使我们通过改变态度和随后的行为来维持我们的自我概念。我意识到,我们的大多数实验之所以能够成功。原因在于几乎所有被试都有相当高的自我观念。从自我观念的角度去思考认知失调,我发现了隐藏在原来理论构想中的一个假设:像盖瑞森.凯勒笔下的乌比冈湖居民一项,大部分人都为自己对每件事的认识和处理都比一般人高明。但是那些看低自己的人又是怎么样的呢?根据我的推断,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一个笨蛋,他就会觉得自己会做很愚蠢的事情。比如通过重度入门考验加入一个毫无价值的小组,或者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撒谎。因此在那些高看自己的人身上出现的认知失调就不会出现在这些人身上。相反,当他们做出聪明的行为时,反而会出现认知失调,也就是说,一个看低自己的人,当他的行为举止体现出积极的自我观念时,反而会出现认知失调。
-
Moon Sea2017-05-20但我实在讨厌那种会议,透着做作的潇洒和客套,让人浑身难受。甚至连邦迪和史莱辛格之间的争论都显得不太真实。他们似乎在享受自己的表演,而不是真的在什么重要的问题上有意见分歧。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哈佛教师大会。
-
Moon Sea2017-05-20我兴奋的意识到,自己在人类思维的研究中有了全新的发现:人如果经历千辛万苦菜赢得某物,就会更加珍惜它。
-
Moon Sea2017-05-20那时候我正巧在读一本约翰.怀廷的著作,是有关非洲和南美洲土著部落成人礼仪式的研究。怀廷描述了两种仪式的差别,但没有对其起源和目的给予理论化概括。我在费斯廷格的研讨课上联想到这本书,忽然顿悟到,这些对加入者进行考验和磨练的入会仪式也许能够发挥一种作用:形成一个更有凝聚力的群体。这就好比新入伍的海军士兵经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后,会培养出对军队的强烈忠诚;预备会员经过数周的磨砺后,会培养出对兄弟会的深厚感情;我在汽车里睡了一觉后,变开始喜欢布兰迪斯大学。由失调理论可以预测,认知“我千辛万苦加入这个群体”与认知“却发现这个群体没啥意思,其成员也甚是无趣”不相协调。为减轻心理失调大多数人就会故意忽略这个群体不好的一面,而侧重其好的一面。但自愿加入海军的人以及刻苦学习考进布兰迪斯大学的学生的行为都属于自我选择。在接受入门考验之前,他们也许已经处于喜欢的原因,选择参军或就读布兰迪斯大学。因此,在检验假设时,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充分。我需要设计一个实验项目,将被试随机分配到重度入门考验情境和轻度入门考验情境。检验是否前一组被试比后一组的更喜欢一个没有吸引力的群体。
-
一味不二2012-11-25从众(Conformity):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从众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因外在力量而表现出的从众行为叫做顺从(内心并不认同),而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从众行为叫做接纳。
-
一味不二2012-11-22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son Theory):当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时,人们往往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衡量自己的观点和能力。社会比较又分为上行的社会比较和下行的社会比较。前者是指将自己与某种能力或特点比自己出色的人进行比较,后者即将自己与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较。
-
CRO0072012-11-07在海滨木板道上担任话筒男的经历令我明白,新环境能够为我提供一个重塑自我的良机。
-
CRO0072012-11-07只有经过无数次刻苦的练习,小丑才能在演出时故意表现出拙态,而最后一刻却能安然入水。多年后我成为一位大学教授,发现只有备课时倾注无数心血,才能在课堂上表现出即兴随意的潇洒风范。那时我就会绕有趣味地想起那位小丑跳水演员,体会他的表演给我带来的启示:工夫在戏外。
-
任平生2013-01-07我欣赏一种观点:人格和能力并非一成不变。我们的能力固然受遗传所限……,但社会心理学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人们不受遗传和儿时不愉快经历的束缚。……讲求改变的社会心理学则会说:“好吧,你有个糟糕的童年,让我们帮你改变环境,改变你的动机,给你一个新的机会,让你战胜自我,改变自暴自弃的态度和偏见。”学生们不断自问:“我是谁?”我则引导他们将这一问题重新构建成:“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CRO0072012-11-07我始终坚持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依次明白两件事情:第一,我将何去何从?第二,我将与谁同行?
-
Vincent-W2013-05-30自我服务偏见(Self-serving bias)将失败和不好的事情归因于外部环境,将成功和好的事情归因于自己,如个人的性格及特质。 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当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时,人人往往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衡量自己的观点和能力。社会比较又分为上行的社会比较和下行的社会比较。前者是指将自己与某种能力或特点比自己出色的人进行比较,后者即将自己与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较。 自我合理化(Self-Justification)人们为维护自尊而对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每个人都有维护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心理需要,当人们做出负面的行为时,往往会为其行为寻找理由,确保能够从正面看待自己。 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最初持有的某种错误的期望引发某些行为,最终使期望变成现实的现象。 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当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自尊被满足以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是人们充分发挥 潜力的动力。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e)一种对获得显著成就、掌握技能或迅速达到高标准的欲望。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愿意追求高难度目标,并且愿意把大量时间花在他们追求的目标上。 角色(Role)处于特定社会位置的人被期望表现出的行为。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由于持有两个或多个不一致的认知而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以及因为做了一件与自己正面的自我自我概念不符的行为而产生的不舒服感觉。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人们影响他人的各种方式,包括因他人的观点、行动或仅仅只是他人在场而导致的态度、信念、情感和行为的变化。社会酬赏(Social Reward)诸如表扬、积极的关注、实在的报酬、荣誉和感激之心等...
-
martin2017-04-04“我始终坚持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依次明白两件事情:第一,我将何去何从?第二,我将与谁同行?我深知,只有课前准备充分,才能在课堂上随意发挥,并对学生的各种反应应付自如。他所有的结论我都不赞同,但作者无与伦比的论证天赋打动了我。有的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永远不要抱怨自己手里抓到的牌。从长远来看,好牌、一般的牌和烂牌出现的机会均等。任何白痴抓到全家福都会赢。打扑克的乐趣就在于想办法把手里的牌以最佳方式打出去。如果打法得当,再烂的牌也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