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心脏

最新书摘:
  • Chandler
    2024-02-17
    心绞痛在发作时有时候很像心肌梗死,疼痛似乎来自下颌、颈部、背部、肩膀或者左臂。如今,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被称为“牵涉痛”的现象,即心脏的痛觉感受器发出信号,这个信号在传向大脑时使用的神经通路和其他部位(如下颌、颈部)发出的信号使用的神经通路挨得很近,甚至融为一体,这会让大脑以及我们误以为痛觉来自其他与心脏不相关的身体部位。心绞痛通常发生在剧烈运动或情绪剧烈起伏时。此时,人们的心跳加速,但氧气和营养物质没能跟上心肌突然增加的需求。情况较好时,当人们停止体力活动或压力消解后,心绞痛的症状只需几分钟就能缓解。
  • Chandler
    2024-02-17
    心绞痛指的是胸部发作的窒息性或压榨性疼痛。今天,我们已经了解到心绞痛通常是冠状动脉疾病的症状,发生在冠状动脉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无法给心脏供血的时候。在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时,心绞痛的症状也会出现,这种痉挛有时会在服药、吸烟、遇冷,甚至情绪大起大落时发生,发病突然而短暂。但不论原因为何,在冠状动脉堵塞后,供血不足导致心肌不能接收到足够的氧气和养料,这就是心肌缺血。心肌缺血会刺激心脏的痛觉感受器,向身体发出警告,预警如果血栓或斑块把动脉完全堵死,情况将会更加危急,最终的结果就是心肌梗死。
  • Chandler
    2024-02-16
    在解剖学和生理学课上,经常有学生问我为什么自然选择经年累月还没把血红蛋白的突变基因淘汰掉。学生们的理论是:在现代医学发展起来之前,血红蛋白突变基因的携带者更难活到成年,因此将有缺陷的基因传给后代就更难。所以他们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种基因没有最终消失呢?其实答案就藏在残酷的进化权衡当中。首先,第一个线索是:镰状细胞病最高发的人群,他们的祖先都来自非洲、阿拉伯半岛、地中海和中南美洲——正好是疟疾发病率最高的地区,而镰状细胞病基因的携带者比正常人对疟疾的抵抗力更强。因此,在疟疾是公众生命“头号杀手”的地区,拥有一个血红蛋白突变基因其实反而能提升健康繁殖的可能性。携带者不会死于疟疾,就能把自己的基因传播开来,这一突变就一直留在了人类的基因库里。但很遗憾,获取这一优势的代价由那些拥有两个突变基因的人承担,他们会发展成镰状细胞病,遭遇致命危险。这就是进化权衡。
  • Chandler
    2024-02-16
    现在你明白我想说的要点了吧:避免在冬季过度劳动,尤其是在你刚吃饱饭之后(因为此时被导流到消化道中的血液更多)或者在你近段时间吃过高胆固醇食物之后,如加工肉制品、油炸食品、快餐和甜品。烟民也要注意,因为尼古丁能引起血管收缩。还有,铲雪前不要喝酒,酒精也是强效的血管收缩剂。如果你想把暴风雪留在你门前的杰作清理干净,请你注意保暖,时常停下来歇口气,还有换用小一些的铁锹,尽量推着雪走,而不是把雪铲起来。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直接雇个小孩儿给你清出一条车道或行人道。
  • Chandler
    2024-02-16
    冠状动脉是给心肌供血的血管。活跃的消化系统会让血液被导流到腹部,减少冠状动脉的血供。对那些冠状动脉已经变窄,或者心脏在无压力的条件下也只能收到勉强够用的血量的人来说,此时再加上在寒冷户外进行的体力劳动,无疑会让心肌的血供大幅减少,进而让肌肉收到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量降至危险的程度。更甚的是,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通常也会在冬天达到最低也最危险的水平。他发现,在冬季吃得越多、运动越少,血液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所谓的坏胆固醇)的含量就会呈上升趋势,男性平均上升3.5%,女性平均上升1.7%。此外,冬季日照的减少也会导致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降低,而人们认为维生素D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 Chandler
    2024-02-16
    心脏病患者在铲雪时容易发病,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尤其是在美国东北部,大雪天气非常常见,有时一场暴雪过后,一条马路上就能积攒几吨重的积雪。科学家认为,心脏病发作概率的增加主要是因为铲雪时的动作,尤其是抬升的动作,会让心跳加快、加重。铲雪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能使血压升高,给已经出了问题的“泵”造成崩溃的隐患。但这背后还有一个没那么明显的原因,那就是寒冷对整个事态的影响。一个人举着铁锹蹚雪走来时,他就暴露在了低温之下。此时,人体会试图为核心器官(如大脑、心脏、肺和肝脏)保存热量。要达到这一目的,人体就需要减少位于外围的身体结构(如四肢和鼻尖)的血供,将血液导流向前面提到的那些重要器官。这个过程通过局部血管收缩来完成,也就是让特定身体部位的血管关闭。血管中有些微小的“肌肉阀门”,叫作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在收到大脑的指令后它们能够关闭血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时,血流就不会通过该部位的毛细血管床了,就像高速公路上的汽车驶过暂时封闭的出口。这样一来,血液就绕开了毛细血管(由后微动脉发散而出),从而绕开对应的组织,不向其供应“物资”。
  • Chandler
    2024-02-14
    河鲀毒素也是能穿透血脑屏障的物质之一。爱吃鲎卵的人应该知道,你吃的卵里存不存在河鲀毒素是完全无法预知的。人们认为,鲎在捕食受污染的贝类或食腐时可能会吃下某种细菌,毒素就是这种细菌产生的。河鲀毒素中毒时,一开始的症状通常是嘴唇和舌头轻微发麻,但这也是辣口的泰国菜给人带来的普遍感受。紧接着,食客将会感到脸颊传来一阵针扎般的疼痛感,这时候他们可能才开始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但真正的恐怖此时才会接踵而来,中毒症状开始变为头痛、腹泻、胃痛、呕吐。随着毒素传遍全身,食客连行走都困难起来,这是因为毒素阻碍了神经冲动的传导,让四肢的肌肉无法收缩。河鲀毒素甚至还能影响心肌的电信号传导。我们在下文还会讲到,正是心脏的电传导系统负责让心脏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也就是维持心跳。最终,河鲀毒素中毒的患者大约有7%都会死亡。据说,死者在最后时刻都是清醒的。要是能重来,他们生前的最后一顿饭宁可去吃放了一周的寿司,甚至去生吞筷子,也绝不会再吃鲎卵或者河鲀肉了。
  • Chandler
    2024-02-14
    吃鲎的卵(一般是煮过或者烤过的)能带来不少坏处。其中之一就是可能致死。鲎卵食客的死亡一点儿也不安详,死因几乎可以确定是与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机制有关的。河鲀毒素是一种致命的神经毒素,黑寡妇蜘蛛的毒性和它比都是小巫见大巫(它要高出10倍)。河鲀毒素的恶名起源于最危险的美食——河鲀鱼肉(加工不当时是有毒的),但因为食用鲎卵而导致河鲀毒素中毒的事件也发生过好几起。河鲀毒素是绝对的危险品,经过消化后,它会积累在肌肉和神经等组织中。虽然河鲀毒素进入神经系统的方式暂不明确,但它可以突破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即血脑屏障,光这一点就足以取人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