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最新书摘:
  • 我爱吃饭
    2012-08-05
    就近代都市计划观点论,庞大之皇城及西苑,梗立全城之中,使内城东西两部间之交通梗阻不便,为其缺点之最大者,然在当时,一切以皇室尊严为第一前提。民众交通问题,非设计人所考虑也。
  • 我爱吃饭
    2012-08-05
    华严寺薄伽教藏及海会殿。寺在山西大同县城西门内,为辽代巨刹。显存殿宇分为两组,俗称为上寺、下寺。其下寺薄伽教藏殿及海会殿为两寺中最古建筑
  • 我爱吃饭
    2012-08-05
    此长达三间(约十二米)之净跨上,须施长内额以承梁架两缝。但因额力不足,于是工师于内额之下约一米处更施类似由额之辅额一道。主额与辅额之间以枋、短柱、合槛、斜柱等联络,型成略似近代Truss之构架,至为特殊
  • 我爱吃饭
    2012-08-03
    顾炎武言:“予见天下州之为唐旧制者,其城郭必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廨舍之为唐旧创者,其基址必皆宏敞。宋以下所置,时弥近者制弥陋。”
  • [已注销]
    2011-12-06
    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 Minorz
    2011-11-26
    中国金石书画素得士大夫之重视。各朝代对它们的爱护欣赏,并不在于文章诗词之下,实为吾国文化精神悠久不断之原因。独是建筑,数千年来,完全在技工匠师之手。其艺术表现大多数是不自觉的师承及演变之结果。这个同欧洲文艺复兴以前的建筑情形相似。这些无名匠师,虽在实物上为世界留下许多伟大奇迹,在理论上却未为自己或其创造留下解析或夸耀。因此一个时代过去,另一时代继起,多因主观上失掉兴趣,便将前代伟创加以摧毁,或同于摧毁之改造。亦因此,我国各代素无客观鉴赏前人建筑的习惯。在隋唐建设之际,没有对秦汉旧物加以重视或保护。北宋之对唐建,明清之对宋元遗构,亦并未知爱惜。重修古建,均以本时代手法,擅易其形式内容,不为古物原来面目着想。寺观均在名义上,保留其创始时代,其中殿宇实物,则多任意改观。这倾向与书画仿古之风大不相同,实足注意。
  • fesheep
    2011-06-30
    无疑的将来中国将大量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如何接受新学科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作风及意义,老树上发出新枝,则真的是问题了。
  • fesheep
    2011-06-30
    十九世纪之中,艺术考古之风大炽,对任何时代及民族的艺术才有客观价值的研讨。保存古物之觉悟即由此而生。
  • homer
    2016-12-19
    结构取法及发展:一、以木材为主要构材建筑物皆因其材料而产生其结构法,更因此结构而产生其形式上之特征。二、历用构架制之结构原则。三、以斗拱为结构之关键并为度量单位。四、外部轮廓之特异1.翼展之屋顶部分2.崇厚阶基之衬托3.前面玲珑木质之屋身4.院落之组织5.彩色之施用6.绝对均称与绝对自由之两种平面布局7.用石方法之失败
  • 上海锁钥
    2015-10-21
    中国建筑之原始,究起自何时,殆将永远笼罩于史前之玄秘中。“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此固为后世之推测,然其所说穴居之习,固无疑义,直至今日,河南山西一带居民,穴居仍极普遍。宫室与穴居可以同时并存,未必前后相替也。殷商以前,史难置信,姑集所纪。黄帝公元前27世纪顷?,“邑于涿鹿之阿。迁陟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当时显然未有固定之城郭宫室20至尧之时公元前23世纪顷?,则“堂崇三尺,茅茨不剪”,后世虽以此颂尧之俭德,实亦可解为当时技术之简拙。至舜所居,则“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初期之都市已开始形成。“禹卑宫室,致费于沟淢少,则因宫室已渐华侈,然后可以“卑”之。至殷代末年公元前12世纪顷,纣王广作宫室,益广囿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然周武王革命之后,已全部被毁。箕子自朝鲜“朝周,过敌殷虚,感官室毁坏生禾黍”而伤之。其后约三千年,乃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予以发掘,发现若干建筑遗址。其中有多数土筑殿基,上置大石卵柱础,行列井然。柱础之上。且有覆以铜撷者。其中若干处之木柱之遍炭尚宛然存在,盖兵乱中所焚毁也。除殿基外,尚有门屋,水沟等遗址在。其全部布置颇有条理。后代中国建筑之若干特征,如阶基上立木柱之构架制,平面上以多数分座建筑组合为一院之布置,已可确考矣。与殷末约略同时者,有周文王之祖父太王由原始穴居之情形下,迁至岐下,相量地亩,召命工官匠役,建作家室宗朝门庭,咏于《诗经》。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在今长安之南。《诗经》亦有赋此区域之建筑者。据《诗经》所咏,得知陕西一带当时之建筑乃以版筑为主要方法,然而屋顶之如翼,术柱之采用,庭院之平正,已成定法。丰镐建筑虽已无存,然其遗址尚可考。文王于营国筑室之余,且与民共台池鸟兽之乐,作灵囿,内有灵台灵沼,为中国史传中最古之公园。成王之时...
  • 上海锁钥
    2015-10-21
    二、属于环境思想方面,与其它建筑之历史背景迥然不同者,至少有以下可注意者四:(一)不求原物长存之观念 此建筑系统之寿命,虽已可追溯至四千年以上,而地面所遗实物,其最古者,虽待考之先秦土垣残基之类,已属凤毛麟角,次者如汉唐石阙砖塔,不止年代较近,且亦非可以居止之殿堂。古者中原为产木之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盖中国自始即未有如古埃及刻意求永久不灭之工程,欲以人工与自然物体竟久存之实,且既安于新陈代谢之理,以自然生灭为定律;视建筑且如被服舆马,时得而更换之;未尝患原物之久暂,无使其永不残破之野心。如失慎焚毁亦视为于专天谴,非材料工程之过。此种见解习惯之深,乃有以下之结果:1.满足于木材之沿用,达数千年;顺序发展木造精到之方法,而不深究砖石之代替及应用。 2.修葺原物之风,远不及重建之盛;历代增修拆建,素不重原物之保存,唯珍其旧址及其创建年代而已。唯坟墓工程,则古来确甚着意于巩固永保之观念,然隐于地底之砖券室,与立于地面之木构殿堂,其原则互异,墓室间或以砖石模仿地面结构之若干部分,她面之殿堂结构,则除少数之例外,并未因砖券应用于墓室之经验,致改变中国木构主体改用砖石叠砌之制也。(二)建筑活动受道德观念之制裁 古代统治阶级崇向俭德,而其建置,皆征发民役经营,故以建筑为劳民害农之事,坛社宗庙,城阙朝市,虽尊为宗法,仪礼,制度之依归,而官馆,台榭,第宅,园林,则抑为君王骄奢,臣民侈僭之征兆。古史记载或不美其事,或不详其实,恒因其奢侈逾制始略举以警后世,示其“非礼”;其记述非为叙述建筑形状方法而作也。此种尚俭德,诎巧丽营建之风,加以阶级等第严格之规定,遂使建筑活动以节约单纯为是。崇伟新巧之作,既受限制,匠作之活跃进展,乃受若干影响。古代建筑记载之简缺亦有此特殊原因;史书各志,有舆服食货等,...
  • 上海锁钥
    2015-10-21
    中国建筑乃是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至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掺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 上海锁钥
    2015-10-21
    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较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因为一切有传统的精神,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由希腊而罗马而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血统,魄力极为雄厚,造诣极高,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幢,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聪明的应用。
  • 2014-07-02
    但梁思成考虑到该书是1949年前完成的,有必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对该书重新审读修改,因此不同意出版。
  • gggsssgs
    2013-02-21
    沈阳故宫 在辽宁沈阳城内,建于清初,规模狭隘。其外朝布置无三殿之制,仅于广庭北端正中建八角形殿曰大政殿,其两侧沿广庭之东西各立亭十。内庭宫室则视北平民间豪富府第且有逊色也。
  • 我爱吃饭
    2012-08-03
    唐代木构之得保存至今,而年代确实可考者,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一处而已
  • 如瓜
    2023-05-17
    从读懂梁思成开始王军欣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通校梁思成(1901—1972)《中国建筑史》之稿本、油印本,力求使这部在梁思成生前未能正式出版的重要著作,能够有一个趋近完善之本,这让我思绪万千。这部以梳理结构技术为重点的中国建筑专史,书写于烽火不绝、埃尘连天的战争年代,蒇事之后,命运多舛,殊议不绝于今,每每临文嗟悼,感慨系之也!供批判用的“古书”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史》原名《中国艺术史建筑篇》,1955 年以油印本印出时改为现名。此书与梁思成著《图像中国建筑史》均成书于抗日战争末期,是梁思成学术生涯第一季即中国古代建筑调查研究学术历程的总结之作。是书完成之后,梁思成倾力于战后重建事业,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以培养建设人才,投身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规划建设,1950 年与陈占祥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倡导“中而新”建筑创作,完成《营造法式》注释。是为梁思成学术生涯之第二季。考察梁思成学术生涯第一季,《中国建筑史》是一座里程碑。可是,梁思成生前只同意将此书稿以油印本的形式印出,作为高等学校交流讲义之用。油印本的封面注有“内部交流* 仅供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教材编审处”字样。梁思成在油印本前言中写道:“1953 年秋季起,我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师、研究生和北京市内中央及市级若干建筑设计部门的工作同志们讲中国建筑史,本拟每讲编写讲义,但因限于时间,写的赶不上讲的速度。但是同志们要求讲义甚切,我只好将这部十年前所写的旧稿拿出来付印,暂时作为补充的参考资料”,“解放后不久,中国科学院编译局曾建议付印,我因它缺点严重,没有同意,现在同意用油印的形式印出,仅是作为一种搜集在一起的‘原始资料’,供给这次听讲的同志们把它当作一部‘古人写的古书’来批判参考之用”。这部“古人写的古书”于1955 年2 月...
  • 我爱吃饭
    2012-08-05
    证之今日江南最大南宋殿宇,苏州玄妙观之三清殿亦可识其大略,“此殿自南宋淳熙六年重建后,迄今七百五十余年,虽迭经修治,然迄无再建之记录”
  • 寞默
    2012-08-11
    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
  • 我爱吃饭
    2012-08-02
    盖中国自始即未有如古埃及刻意求永久不灭之工程,欲以人工与自然物体竟久存之实,且既安于新陈代谢之理,以自然生灭为定律;视建筑且如被服舆马,时得而换之,未尝患原物之久暂,无使其永久不残破之野心。修葺原物之风,远不及重建之盛;历代增修拆建,素不重原物之保存,唯珍其旧址及其创建年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