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礼仪

最新书摘:
  • 天徒想
    2021-01-31
    涂尔干强调对社会事实的把握是学术的基础。社会科学的使命首先是呈现社会事实,然后以此为据建立理解社会的角度,建立进入“社会”范畴的思想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断磨砺有效呈现社会事实并对其加以解释的方法。
  • 天徒想
    2021-01-31
    每一个体的一生均由具有相似开头与结尾之一系列阶段所组成:诞生、社会成熟期、结婚、为人之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社会阶层、职业专业化,以及死亡。其中每一事件都伴有仪式,其根本目标相同:使个体能够从一确定的境地过渡到另一同样确定的境地。
  • 天徒想
    2021-01-31
    每一普通社会均含有若干各具自主性的特殊社会群体。
  • 天徒想
    2021-01-31
    过渡礼仪的完整模式在理论上包括阈限前礼仪(rites préliminaries,即分隔礼仪)、阈限礼仪(rites liminaires,即边缘礼仪)和阈限后礼仪(rites postiliminaires,即聚合礼仪)在实践中,这三组礼仪并非始终同样重要或同样地被强调细节。
  • 天徒想
    2021-01-31
    这三个亚类别并非在每一社会和每一仪式中具有同步发展。分隔礼仪在丧葬仪式中占主要成分;聚合礼仪在结婚仪式中占主要部分;边缘礼仪则在怀孕、订婚和成人礼仪中占重要角色,而在收养、第二个孩子分娩、再婚或从第二个年龄段到第三个年龄段过渡之礼仪中扮演极小角色。
  • 天徒想
    2021-01-31
    此过渡极其重要,我相信理当以一特殊类型单独归纳出“过渡礼仪”(Rites de Passage),并从中进一步分析出分隔礼仪(rites de séparation)、边缘礼仪(rites de marge)以及聚合礼仪(rites d’agrégation)。
  • 天徒想
    2021-01-31
    本书目的便正在于此:试图归纳全部伴随着从一境地到另一境地,从一个到另一个(宇宙或社会)世界之过渡仪式进程。
  • Ysabel
    2013-05-26
    无论过渡礼仪模式如何复杂,从诞生到死亡,此模式最常见的是直线形。然而,某些民族,如阿萨姆的鲁杉人,则表现出圆周形,其中的每一个体都经过同样无尽系列的过渡阶段,从生至死,由死复生。这种极端的循环模式在佛教中获得伦理与哲学意义范畴,而对尼采的‘永恒回归’(Retour Eternal)理论而言,则具有心理学意义。
  • 天徒想
    2021-01-31
    例如,一位孕妇被禁止吃桑葚,以免孩子会畸形。此时她所遵行之礼仪是动力性、感染性、直接性,同时也是被动性的。处于沉船危险中的水手发誓,向守护女神(Notre-Dame de la Garde)献上一只小船,他则在执行一种泛灵性、感应性、间接性,同时也是主动性礼仪。
  • 天徒想
    2021-01-31
    一独立礼仪可同时属于上述四类。若排除四种对应礼仪,任何一礼仪都存在十六种分类可能,如下表所示: 泛灵性礼仪 感应礼仪   感染礼仪 主动礼仪   被动礼仪 直接礼仪   间接礼仪动力性礼仪
  • 天徒想
    2021-01-31
    可对主动礼仪(rite positif,即将意志转化为行动)与被动礼仪(rite négatif)作出区分。后者被称为禁忌(tabous)。禁忌即为禁止,是“不许做”或“不许行动”之命令。禁忌只有与“主动”礼仪相互对立地共存于一个仪礼中才可被理解。
  • 天徒想
    2021-01-31
    直接礼仪(rite direct),是为了立即产生结果,不受任何外部介体干扰,如一条咒语或咒物。与此对应,间接礼仪(rite indirect),不论是誓言、祷语还是宗教行礼,是一种初始行为,以期带动某种自然或人性化力量,如一个魔鬼、一群神灵,或一个神祇,令他们为礼仪表演者效力。直接礼仪之效果体现在直接反应;间接礼仪之效果则犹如回音。间接礼仪不一定是泛灵性的。
  • 天徒想
    2021-01-31
    建立于感应性礼仪与泛灵论基础上之礼仪。基于感染性礼仪与动力论(即非人性力量)之礼仪。基于此信仰:先天或后天获得之特征为物质性,并通过直接接触或一段距离可传递。感应性礼仪不一定是泛灵性的;感染性礼仪也不一定是动力性的;这四类各自独立,但它们被那些从不同角度研究巫术-宗教现象的两派学者划分为两组。
  • 天徒想
    2021-01-31
    感应性礼仪基于此信仰:同类互惠、异类互惠、包容与被包容互惠、局部与整体互惠、图像与实物或真人互惠,或者言语与行动互惠。
  • 天徒想
    2021-01-31
    迈向对礼仪分类之第一步需将礼仪分为两类:感应性礼仪(rites sympathiques)与感染性礼仪(rites contagionnistes)。
  • 天徒想
    2021-01-31
    动力论指有关马纳(mana) 之非人格化理论;泛灵论指人格化理论,无论此人格化力量是以单一还是多重形象出现,是动物还是植物(如图腾),具有凡人还是神人(如上帝)之形态。其理论之综合成为宗教,其方法(仪式、礼仪、神祇供奉)我则称之为巫术。
  • 王唯凝
    2012-04-04
    他们所看到的仪式是心理活动和思想的结果,而实际上应理解为围绕仪式的社会关系。(Glunkman,1962:1451)
  • 王唯凝
    2012-04-04
    对范热内普的批评,几乎都是抱怨他没能将其思想更进一步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