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没有沈万三

最新书摘:
  • Jo
    2013-10-17
    …一个史学家要如实地写作本朝历史是非常困难的。…正直的史学家要想写出一部本朝信史,不仅需要具备正视事实的勇敢精神,而且需要掌握巧妙的表现手法。王世贞就是基本符合这种条件的史学家。
  • PandaHermit
    2012-12-20
    朕封诸子颇殊古道。内设武臣,盖欲藩屏国家,备悔御边,贤中助王,使知时务。所以出则为将,入则为相。—「谕秦王府文武官」见「太祖御制文集」卷七。
  • 岚大爷本人。
    2013-09-21
    朱元璋对他身后可能发生来自两方面危及中央朝廷的威胁都作了反复周密的权衡,杀功臣是为了维护朱家天下,这是他注意的重点;但如果以为他真认为朱允炆有叔叔们的保驾就可以稳坐江山,那就把深谋远虑的朱元璋估计得太低了,或者对洪武年间某些亲王的觊觎帝位未予重视。宗室问题在明代历史上占着相当突出的地位。大致可以这样说,在明前期,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宗室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一再引起国家政治局面的动荡;中期以后,随着宗室人数的迅速增加,形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寄生集团,给国家财政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大大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是导致明王朝覆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明初封建诸王最重要的特点是赋予诸王以兵权。护卫兵是指亲王直属的军队。洪武五年正月规定:“置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每王府设三护卫,卫设左右前后中五所,所千户二人,百户十人。又设围子手二所,每所千户一人。”按照明朝军制一卫五千六百人,三卫甲士约为一万六千多人。加上亲王有权节制封国内的守镇兵,军权是相当大的。特别是在洪武中期年长诸王经常奉诏统率大军出征,年纪小的也跟着学习军事,明初诸王在军事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里获得胜利,由宗支藩王变成天下共主。在即位的前后,为了争取诸王的拥戴,他需要打出恢复旧制的旗号,恢复了那些建文帝贬削的藩王,对诸王赏赉有加,示之以恩。甚至不惜改变祖制给予宗室以更高的品级礼遇。例如,按洪武年间的规定,郡王之子镇国将军为三品,孙辅国将军四品,曾孙奉国将军五品,玄孙镇国中尉六品,五世孙辅国中尉七品,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为八品。朱棣为了笼络人心,“遂加镇国将军从一品,辅国将从二品,奉国将军从三品,镇国中尉从四品,辅国中尉从五品,奉国中尉从六品”。另一方面,朱棣自己是通过武力夺取了帝位的,当然不能容忍其他兄弟也照样做。所以他在即位以后对于解除诸王的兵柄是抓得很紧的。永乐...
  • 我爱德沃夏克
    2012-11-27
    “洪都被围既久,内外阻绝,音问不通。”朱文正手下的战将和士卒伤亡惨重,他知道形势已经非常危急了,决定派千户张子明用东湖(东湖在南昌城内)里的小渔船趁夜间陈军不备之时从水关潜出,“越石头口,夜行昼止”,六月二十五日历时半月才到达朱元璋住处,报告了南昌危急的情况。朱元璋问他陈友谅兵势如何?张子明回答道:“友谅兵虽盛,而战斗死者亦不少。今江水日涸,贼之巨舰将不利用,又师久粮乏。若援兵至,必可破也。”朱元璋当即指示:“汝归语文正,但坚守一月,吾自当取之,不足虑也。”张子明返回途中在鄱阳湖口被陈君捉获。陈友谅对他说:“若能诱城降,非但不死,且得富贵。”张子明假意答应,在陈军押送下来到南昌城下,大声呼喊:“大军且至,但固守以待。”陈友谅大怒,下令将其杀害。
  • aquamarine
    2012-10-31
    到目前为止,从民间到学术界都说沈万三是明初人,至少认为他的主要事迹发生在明朝洪武年间。这是一个绝大的错误。沈富(沈万三)的确切生卒年虽然难以考出,但他在明朝建立以前即已去世是可以确定的。《吴江县志》说: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密从海道运米至燕京。” 张士诚的军队攻占平江路(苏州)是在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这就是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沈万三已死去12年以上。《吴江县志》的记载是否可靠,我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就沈万三子孙的生活年代来推算;二是从同沈氏家族有密切关系的人士的记叙中来论证;三是从可信文献中看沈万三本人的活动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