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新史

最新书摘:
  • 周宗澍
    2018-03-07
    玄奘的描述表现了当时中国人对粟特人的普遍看法:「志性恇怯。风俗浇讹。多行诡诈。大抵贪求。父子计利。」唐朝正史的编纂这也有类似的偏见,他们在讲述粟特人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养育为商人时记载道:「生儿以石蜜啖之,置胶于掌,欲长而甘言,持缶若粘云。……善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傍国,利所在无不至。」
  • Binns
    2016-12-31
    库车出土的材料尽管不全面,但其所表现出来的却与想象中那种带有传奇色彩的丝路贸易不同。这些文书中没有民间商人进行的长途贸易,却表明中国军队对丝路贸易有很大贡献。当中国军队在西域驻扎时,钱币、粮食、布匹三种形式的货币就会流入该地区。中国军队撤走之后,由当地旅行者和小贩维持的小额贸易便重新开始。
  • Binns
    2016-12-31
    鸠摩罗什和其他译师成功地让汉语读者读到了数以千计的佛教作品。他们还发明了一个一直沿用至今的系统,即用汉语音译外语残次音节。 与梵语的接触还让中国人更好地了解到自己语言的语音结构。举例来说,中国人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语言是有声调的。
  • Binns
    2016-12-29
    佛教史家jinlai改变了之前对大乘小乘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看法。不同部派间的戒律略有差别,僧人根据所持戒律不同而归属不同部派。在三、四世纪的中亚,最活跃的佛教部派是说一切有部和法藏部。受戒之后,部派中一些人选择修习大乘教法,另一些人则不。其结果是大乘教徒与不接受大乘教法的人生活在一起。
  • Binns
    2016-12-29
    关于在尼雅讲犍陀罗语的人是来自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出的这个结论,显然与中文正史的记载相抵触 。因为正史中讲月氏人原本居住在甘肃敦煌附近,公元前175年因为匈奴兴起才不得不离开家园向西迁徙。 最合理也最简单的解释是:公元前二三世纪很多游牧民族进行了长途迁徙。不能指望三个世纪之后的人能精确记载这些迁徙。
  • Binns
    2016-12-28
    即便是有中国驻军的时期,也没有任何文献记载罗马帝国时代中国与罗马有所来往。与一般的看法相反,罗马人从未使用金币直接购买过中国丝绸。
  • Binns
    2016-12-28
    在唐朝,当中央政府铸造不出与其开销等价的铜钱时,丝绸便有了另一种重要的功能。当时政府承认三中通货:铜钱、谷物和丝绸。因为货币短缺经常发生,而谷物又容易腐烂,很多交易是用成匹的丝绸完成的。
  • 千船
    2015-09-04
    因为每处遗址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且出土文献语言不同,大多数学者主要只研究一处丝路遗址。他们分别发现自己所研究的遗址中保存丝路贸易的直接证据很少,并长篇大论地解释其原因。本书证明,这种对贸易的失语广泛存在于丝路遗址的出土文书中。
  • 很忙很低调
    2015-07-20
    “丝绸之路”这个名词是个晚近的发明。生活在这些商路上的人们并不使用这个词。他们把这条路称做撒马尔罕道(或者以另一个主要都市命名),有时称之为(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道”或者“北道”。到了1877年,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Baron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才造出“丝绸之路”这个词。此人是一位卓越的地理学家。他于1868年至1872年间在中国工作,调查煤矿和港口,并绘制了一套五卷本的地图集,在其中第一次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个名词。
  • 很忙很低调
    2015-07-20
    我们从这些文书中所了解到的颠覆了人们通常对丝路的看法,丝“路”并非一条“路”,而是一个穿越了广大沙漠山川的、不断变化且没有标识的道路网络。事实上,在这些艰苦的商路上往来的货物量很小。但是丝路确确实实改变了东方和西方的文化。本书将利用近两百年来所发现的文书,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令人吃惊的新发现,试图解释这条小小的“非路”是如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变革力的超级高速公路的。这条路不仅传播了货物,还传播了思想、技术、图案。
  • 弗兰
    2018-10-10
    荣教授提请读者注意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尽管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学者呼吁要保护敦煌文书,但没人离开过自己舒适的家,没人效仿斯坦因和伯希和亲身造访敦煌。
  • Binns
    2016-12-31
    吐鲁番出土的其他钱币和文数明白无误地一致表明,伊朗世界,特别是撒马尔罕附近的东伊朗世界,而非罗马,才是高昌最重要的贸易伙伴。640年唐朝征服这里之后也是如此。
  • 非常不小心
    2016-12-25
    粟特人操粟特语,这是一种中古伊朗语。在偏远的雅格诺布谷地(今塔吉克斯坦境内)还有人讲粟特语的后代语言
  • 很忙很低调
    2015-07-20
    没有什么比从垃圾堆中收集到的信息更有价值,因为这些信息从来没被篡改过。
  • 元非
    2017-06-18
    ……用汉字音译梵语的做法也让汉语本身发生了变化。据宾州大学汉学家梅维恒教授估算,汉语大概因此增加了35000个新词。不仅是般若(智慧)这种佛教术语,还包括“刹那”这种日常词汇。与梵语的接触还让中国人更好地了解到自己语言的语音结构。举例来说,中国人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语言是有声调的。这可是学汉语的学生第一天就会学到的。直到这时中国人才开始系统地了解自己语言中声调的性质。
  • 秋水无涯
    2017-07-03
    魏太和六年,博士河間張揖上《古今字詁》,其巾部曰:紙,今帋也,其字從巾。古以縑帛,依書長短,隨事截之。絹數重沓,即名幡紙,字從系,此形聲也。漢和帝元興中,中常侍蔡倫以故布搗剉作帋,故字從巾。是其聲雖同,系巾爲殊,不得言故之紙爲今帋。
  • 秋水无涯
    2017-07-03
    至中世漸用紙,《趙后傳》所謂赫蹏者,注云:「薄小紙。」然其實亦縑帛。《蔡倫傳》:「用縑帛者謂之紙,縑貴,簡重,不便於人,倫乃用木膚麻皮等。」則古之紙,即縑帛,字蓋從系云。
  • 秋水无涯
    2017-07-03
    孟康曰:「蹄猶地也,染紙素令赤而書之,若今黃紙也。」鄧展曰:「赫音兄弟鬩牆之鬩。」應劭曰:「赫蹄,薄小紙也。」晉灼曰:「今謂薄小物為鬩蹄。鄧音應說是也。」師古曰:「孟說非也。今書本赫字或作擊。」
  • 秋水无涯
    2017-07-03
    武發篋中有裹藥二枚,赫蹏書,曰:「告偉能,努力飲此藥,不可復入。女自知之!」
  • 秋水无涯
    2017-07-03
    前正史里曾有记录,有个杀人犯在公元前12年用纸包的毒药自尽了。在悬泉出土了一些年代最早的纸张残片,年代为公元前一世纪。这些纸片上写有药名,这证实了纸张最早的用途是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