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逝水年华

最新书摘:
  • 李大日宣
    2016-01-17
    19 从审美的角度看,人的类型实在有限,以至我们定然到处会有不断认出熟人的快乐。54 陷入爱情的人一定不快乐,快乐的人肯定并未陷入爱情。67 身当痛苦,我们才会去寻根究底。69 智慧是教不出来的,只有我们通过自身的经历去发现。快乐对身体是件好事,但惟有悲伤才使我们心灵的力量得以发展。74 当痛苦转化为思想的那一刻,痛苦加于我们的影响即随之减轻。我们对现实仍是一无所知,反为更多无谓的幻想左右。78 要想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也许首先得能够承认、接受这一事实:从某种程度上说,自己的确无知。无知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有所不知并不说明你无能,因此大可不必将其视为个人的弱点。90 我们的表达方式实与我们的感受方式息息相关,而我们描绘这个世界的方式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们最初怎样体验这个世界。109 交友有何益处?朋友在一起不过是做些让人开心的蠢事罢了。我们来者不拒,一辈子乐此不疲,但是心底里谁都清楚,这是自欺欺人。123 交谈并不是为了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以为是地大发议论,它首先是为了获得温暖,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我的心智活动完全是个人化的,有时也有与他人的交流,但这与他们智识的高下无关,对我而言,只要他们善良、诚实就行。128 我们会嘲笑他的习惯,却依然对他有好感。134 对友谊不屑一顾的人也有可能正是世上最珍视友谊的人。他们视友谊为倾听的良机,而不以教训他人为乐。142 我们的不满多半并非因为生活有什么内在的缺陷,而是因为我们不能恰如其分地看待自己的生活。159 优雅未必就附着在通常被人视为优雅的形象之上。164 要做到对身边的人与事保持一种欣赏的态度总是很难的。165 要他们对较平凡的事物永久保持新奇感,或至少是终其一生持欣赏态度,几乎是不可能。166 我们都是习惯的奴隶,对任何事物,总是容易一经熟悉即不再当回事儿。168 一物就在眼前,我们...
  • 可以证明
    2015-02-17
    可以想见,一旦得知大难将临,每个人都会倍感时间宝贵,生命无价,普鲁斯特这部富有教益的书则更进一程:但愿生命的思索与我们长相伴随,不要等到末日将至的那一刻;但愿我们在玩最后一次高尔夫,在水已没顶之前,已然端正了对生命的态度。
  • H.
    2013-08-07
    我们的内心如同新调试过的雷达,在捕捉飘荡于意识之上的浮物,那情形就像你图清静带着收音机走进一间空屋,却发现收音机里只有一个特别的频率是清楚的,满屋子都是发自乌克兰电台的声音,或是某个出租车中心的午夜闲聊节目。于是你的思绪开始四处游走,看看日影移动,说不定还会为什么事情一阵说不出的悲哀袭上心来,而此前你甚至不知道自己会为此动情。总之,书以其充盈的感性刺激着我们麻木的神经,让我们变得敏感起来。
  • prub
    2012-12-22
    “爱?我倒是常做,可从来不说。”
  • prub
    2012-12-22
    倘你当真和一个女子同居了,你很快会发现她身上那些使你产生了爱情得东西都消失了,然而嫉妒却能使两个人重新走到一起。
  • prub
    2012-12-22
    再美丽得东西,轻而易举就能到手,也就不过尔尔了。
  • prub
    2012-12-22
    多少有些抵抗的女人,不能马上占有得女人。那些你甚至不指导将来能不能归你拥有得女人,才是令人感兴趣得。
  • prub
    2012-12-22
    这些品性往往很难求之于一人⋯⋯写这本书时我真的感到,要是斯万认识我又肯接受我的指导,我应该能有办法让奥黛特回到他的身边。
  • prub
    2012-12-22
    我喜欢海鸥,它们身上有大海的味道,即使飞过石头的路面,它们也能嗅到海的咸味儿。
  • prub
    2012-12-22
    温暖的茶水和着那小块玛德莱娜方入口内,立时有一阵颤栗之感穿过我的全身,我万念皆空,专注地品味起出在我身上的奇事。一种微妙的快感侵入我的感官,那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感觉,不知从何而来。那一刻,生命的无常之感突然离我远去,人生的灾难于我无伤,生命的短暂也只不过是幻觉…..现在我不再感到渺小、孤独和无聊。
  • 片桐
    2012-05-19
    朋友总是想从我们这里得到赞许之词以证实我们对他们的爱,岂不知有时我们虽对他们不满却仍然喜欢他们,这两者之间实有距离。
  • tiaah
    2023-11-26
    陈词滥调之害,即在于它们仅抓住了一点皮毛,却令我们误以为这些词已将某个具体的情境一言道尽。我们的表达方式实与我们的感受方式息息相关,而我们描绘这个世界的方式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们最初怎样体验这个世界,正因如此,陈词滥调之害,委实不可等闲视之。
  • 洪满
    2012-10-01
    普鲁斯特原话:好书了不起而又美妙的特征之一即在于,对作者而言,书也许可说是“结论”,对读者而言,书则是“激发”(由此可见阅读在我们精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书本当然重要,但也有其限制)。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离我们而去之际,正是我们自己的智慧萌发之时。作者所能做的一切是激发出我们的欲望,我们却盼望他提供答案……这是阅读的价值,同时也就是它的局限。要让原本只是一种激发的事情变成一项训练,这是强使阅读扮演它担当不起的角色。阅读是通向精神生活的一扇门,它可引导我们进入精神世界,却不构成精神世界本身。
  • 洪满
    2012-10-01
    他认为应该为了特定的理由阅读,不是为了打发时间或是无谓的好奇心,也不是纯粹只想知道罗斯金有些什么感受,而是为了回到自我,找到自己的感受:“要唤起自己感受到的一切,将大师感受到的东西在自己心中重新创造出来,实在是再好不过的法子。”我们应该为了领会自己的感受而去读他人的书,我们应该延展的是我们自己的思想,尽管也许是某位作家的思想帮助我们达到了这一目的。因而,一种完满的学术生涯就要求我们做出判断:我们着手研究的作家在其书中表达的东西是否与我们自己所关注者相合,而且即使在经由翻译或注释去对其理解的步骤中,我们也该同时注意理解和延展其内在一面。
  • 洪满
    2012-10-01
    我们的表达方式实与我们的感受方式息息相关,而我们描绘这个世界的方式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们最初怎样体验这个世界,正因为如此,陈词滥调之害,委实不可等闲视之。
  • 片桐
    2012-05-19
    我们内心深处有某些我们自己不得其门而入的角落,阅读则提供了打开心灵门扉的神奇钥匙,即此而论,阅读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令人赞叹。然而另一方面,如果它的功用不是将我们内心的生活激活,而是干脆取而代之,如果真理对我们不再是一个惟有通过自己心智的努力趋赴的理想,而只是些物质性的、存在于书页之间的东西,如同别人已停停当当酿好的蜜,我们只需举手之劳,从图书馆的书架上取下,机械地翻阅即可,那阅读就变得危险了。
  • fannia
    2013-08-07
    再聪明的人年轻时都说过错话,做过错事,或竟过着荒唐的生活,凡此种种,晚年想起真是令人汗颜,恨不能将其从记忆中尽皆抹去而后快。可是我们真不该悔不当初,将过去全盘否定,因为谁也不能肯定现在的自己已经大彻大悟(当然是就我们能够企及的智慧而言),除非我们已犯过种种错误,经历种种缺憾,由此抵达了智慧的彼岸。我认识一些年轻人。。。从他们走进学校的那一天,老师就向他们灌输高尚的情操、道德的完善之类。将来回首往事,他们也许会觉得了无遗憾,要是愿意,他们甚至可以将过去的所言所行一一公之于众而毫无愧疚。但说实在的,他们是可怜虫,无谓的教条的牺牲品,他们学来的东西毫无意义,只有负面的作用。智慧是教不出来的,只有我们通过自身的经历去发现,没有人可以分担,任何人也不能代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