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最新书摘:
  • 吊车尾圈圈|不去演唱会的理由
    2023-03-01
    在这个意义上,郝大维、安乐哲的如下判断是成立的:“在孔子思想中,影响最深远的、一以贯之的预设是:不存在任何超越的存在或原则。”他们还指出:把中国经典引入非汉语世界的尝试是从基督教传教士开始的,他们以及其他的西方哲学家诉诸超越的概念对《论语》进行解释。随后,又有人用存在主义来解释孔子。“孔子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道德论者,而西方哲学中的存在主义者则不太注意人与人的相互依赖他们较注重独立地实现个人的价值,认为决定性的超越原则是站在自我实现顶峰之上的个人,个人独立于他们所创造的世界。”(郝大维、安乐哲:《孔子哲学思微》,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页56。)为了与超越性这一概念相对抗,这两位作者米孔子思想的原则归之于一种强烈的内在论的先决设定。在我看来,这一概念仍然能准确揭示孔子的思想特点,因为礼乐的道德判断方式不但不以有或无的本体论前提,而且也根本不建立在实然与应然、内在与外在的二元论关系之中。因此,内论和超越论均无法说明孔子的道德评价方式。
  • 酷爱面包马甲线
    2021-01-13
    描述历史现象的概念和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范式产生疑虑:首先是对理论范畴和社会科学范式能否有效地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的疑虑;其次是对西方概念和范畴中解释中国现象时的有效性的疑虑“
  • 酷爱面包马甲线
    2021-01-13
    全书的叙述主线--即对“早期现代性”问题的追问。讨论主要从“天理的成立与郡县制国家”的关系着眼,分析儒学形式的转变。为什么对早期现代性问题的探讨会与帝国-国家问题发生关联?
  • 酷爱面包马甲线
    2021-01-13
    对于先秦儒者而言,礼乐与制度具有相互重叠的关系,单宋代儒者却以不同方式将两者区分开来,进而发展出“礼乐与制度的分化”这一命题。礼乐与制度的区分本身成为一个政治性命题,密切地联系着有关郡县和封建的政治思考。
  • 酷爱面包马甲线
    2021-01-13
    三组涉及政治制度的观念:第一组概念是产生于西方思想的帝国和国家;第二组概念是中国传统的郡县和封建;第三组概念则是更为古老的礼乐于制度。
  • 酷爱面包马甲线
    2021-01-13
    当我们说宋代包含了某种“早期现代”的因素时,我们需要在一个不同于京都学派的、摆脱现代性的时间目的论的和超越民族主义知识的框架中来重新表述这个问题。
  • 洛如默
    2012-04-02
    戴震是乾嘉时代的杰出人物,他的学问水准和思想能力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却也显示了那一时代的深刻的思想和道德困境。他身居京师,又是公认的学术重镇,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和探寻,有着较之他人更为敏感和深刻的体会。戴震在汉宋之间往返周旋,在儒释之间来回辩难,在道法之间依违其说,虽欲以儒归儒,以宋归宋,以释归释,以道归道,但最后却仍然在孟荀、汉宋之间调停其说,最后归于理礼合一、道器一体的儒学宗旨和经学教条。戴震的理欲之辩的批判力量建立在这个前提之上,而其限度也来自这一前提。我们从他对“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的呼唤中听到了一种微弱的暗示,这就是治道合一或理法合一构成了最为严重的压制。但暗示仅仅是暗示,那个在法之上能够表达对于死者的同情的超越性的范畴终于没有分离出来,如果那样的话,戴震就成了一个理学家。在他看来,道器一体、理礼合一和治道一致的儒学理想并没有错,问题是如何解释这些基本的原则。他的抗议的严峻性和立论上的正统性,恰恰表达了有清一代士大夫所面临的思想困境:理礼合一和治道合一是内在于儒学的基本命题,它是清代儒学经过艰苦探索得出的结论,从而也构筑了一种难以突破的思想前提;但恰恰是这一思想前提本身已经为他们置身的、试图加以批判的制度所利用。因【第458页】此,戴震的经学造诣越是深湛,他所感到的压力也就越是巨大;他的义理激情越是浓郁,他的内心紧张就越是强烈;他对思想困境的洞察越是清晰,他回应这些思想挑战的方式也就越是复杂;他对不同门派和取向的理解越是具体和深切,他的激烈的批判声调就不能不带有更多的曲折迂回。这种思想的复杂性造成了一种心理上和道德上的暧昧,也许可以说戴震因其丰富而略显脆弱。我猜想,戴震不会认可任何一种来自单方面的谴责,他或许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学术方式能收摄各种矛盾。无论如何,戴震在几种思想之间闪转腾挪、纵横捭阖、各个击破,恰恰说明经学内部蕴含着自我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