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解脱道次第

最新书摘:
  • 快乐之
    2020-10-26
    這種對自己在實相的直接體驗、這種自我觀察的技法,就是所謂的内觀禪修。在佛陀時代印度使用的語言中Lassana的意思是張開眼睛,以一般的方法察看:但 Vipassana則是如實地觀察事物,不仅觀察事物呈現的樣子而已。我們必須貫穿相似真相,直到達整個身心結構的究竟真相。當我們體驗到這種真相,便會學習停止盲目作出反應,停止产生負面情緒自然而然地,旧有的不淨染污便會逐渐拔除。我們於是從痛苦中解脱,体验真正的快乐。禪修課程有三個訓練步驟。首先,修學者必須戒除任何會干擾他人安詳與和谐的言行。我們無法同時致力於譲自己從心的煩惱不淨解脫,卻又不断造作繁衍煩惱不淨的言行。藉由持戒行为,修学者让心安静下来,足以更深入的修行。下一步骤是培养对这颗狂乱的心加以掌控,藉由训练心,专注于呼吸这个单一对象上。修学者试图专注于呼吸,持续专注越久越好,这并非控制呼吸的练习,修学者不进行调息,相反要如实观察呼吸,如实观察气息进来如实观察气息出去。这样进一步让心平静下来,不再受强烈的负面情绪压倒,与此同时让心专注敏锐,有穿透力,足以修持内观。过道德的生活和主宰心,这两项先决步骤本身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却会导致对负面情绪的压抑。除非采取第3步骤:藉由发展对内在本质的洞察,净化心的不净染污,这就是内观。既是体验本身的内在实相,对正在不断变化的身心现象所呈现的感受,进行有系统及冷静的观察,这是佛陀教法的极致结晶,藉由自我观察达到自我净化。藉由对内在真相的观察,如实观察实相,这就是直接并且从经验层面了解自己,当一个人练习这个法门,就会不断让自己从精神染污的痛苦中解脱。从粗重、外在的相似真理一直贯穿到心物的究竟真相。然后从中超越,体验超越身心、超越时空超越受制约的相对范畴的真相:体验全面从一切不净染污、一切烦恼、一切痛苦中全然解脱的真理,对这种究竟真理冠以任何名称并不重要,这就是...
  • 快乐之
    2020-10-26
    這样的身心現象就像是同一體的兩面。一面是心生起的想法和情绪,另一面是呼吸和身體的感受。心生起的任何想法或情绪,任何精神上的不淨染污,都會呈現在當下的呼吸及感受上。因此,我們藉由觀察呼吸或感受,實際上在觀察精神上的不淨染污。我們並未逃避間题,反而在如其本然地面對實相。結果,我們發現這些煩惱不淨會失去力量:不再像以往那樣壓倒我們。倘若我們繼續察,它們最終會完全消失,我們於是开始過著安詳、快樂的生活,過著越來越不受負面情緒束缚的生活。這様的自我観察方法向我們展示了實相的兩個面向:内在与外在的面向。從前,我們仅注意外在的面向,忽略内在的真相。我們總是從外面找尋不快樂的原因;總是埋怨並企图改變外在的實相。我們對内在實相一無所知,因此從不理解痛苦源自內在,源自我們對愉悅和不愉悅感受的盲目反應。現在透過訓練,我们看見事情的另一面。我們可以覺知呼吸,也可以觉知内在的情形,不管是呼吸或感受,我们学会仅仅是观察它,不失去心的平衡。我們停止作出反應,不再繁衍痛苦。我们反而让不淨染污呈現,然後滅去。越是用功练習這個方法,負面情緒將會越快消除。心逐渐不受困於不淨染污,因而變得純淨。純淨的心總是充滿爱一對所有人充滿無私的愛,對他人的缺點和痛苦滿懷慈悲,對他人的成功和快樂充滿喜悅,對任何境遇都滿懷平等心。当一个人还到這個階段,生命的整個模式都會改變。絕不会在行為或语言上干扰別人的安詳與快樂。相反,平衡的心不仅使人变得安详,周遭的氛围也会弥漫安详与和谐,而这将会开始影响他人,对他人也有助益。始影他人,他人也有助益。藉由学习对内在一切經験保持心的平衡,便會對外在一切境遇养成不執著的態度。然而,這種不執著並非逃避或对世间问题漠不关心。有規律地練習内观的人對他人的痛苦变得更为敏銳,會竭盡所能解除他人的痛苦一心沒有半点焦躁不安,只會滿懷愛、慈悲和平等...
  • 快乐之
    2020-10-26
    二,這個解決方法有幫助;行得通。現在仍然可行。這样作出回應,心感覺到不再受困於焦躁不安。然而,這個方法仅在意識層面行得通。事實上,轉移注意力會把負面情绪推进潛意識深處,同樣的不淨染污在那裡持續產生並且繁衍,在心的表層,雖然显得安詳與和谐,但在心的深處,埋藏着一座由被壓抑的情緒所形成的沉睡火山,早晚會在猛烈爆炸中噴發其他内在真相探索者繼續深入探究,藉由體验自已内在的身心實相,了知轉移注意力仅是在逃避問题。但逃避并非解決方法;你必須面對問題。每當心中生起負面情绪,仅仅是観察它、面對它。一旦你開始觀察精神上的煩恼不净,它就會開始失去力量,慢慢萎縮凋零。那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法;避免了兩種極端一壓抑和表现,把負面情緒埋藏在潛意識,負面情緒不會遭到拔除,而让它展現為不善言行,只會成更多問题。倘若你只是观察,那么不淨染污便會滅去,你就不會再受它束縛。這聽起來妙極了,但真的可行嗎?面對自己的烦恼不净並不容易。當憤怒生起,我們還來不及發現,便迅速被愤怒压倒。然後,受到憤怒驅使,我們作出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或說出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話。當憤怒平息之後,我们开始哭喊並且追悔,哀求當事人或神的原諒:『啊,我犯了错,请原谅我,然而下一次深陷同样的处境,我们再次做出同样的反应,这样持续追悔,完全于事无补。棘手之处在于,当负面情绪生起,我们并未察觉,他从潜意识深处生起,当他到达意识表层,便已经变得如此强大,足以压倒我们,我们根本无法观察它。然而了悟究竟真相的人,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他发现每当心生起烦恼不净,身体上有两件事会同时开始出现,一件事是呼吸,失去正常韵律,每当心生起烦恼不净,我们的呼吸开始变得粗重,这是易于观察到的,在细微的层面,生化反应,在身体开展导致某些感受生起,每一种烦恼不净,将会在身体里产生某些感受。我们可以开始观察呼吸,开始观察感受,而我们会发现负面情绪很快便灭去。
  • 快乐之
    2020-10-26
    附生活的藝術:觀禪修人人都在尋找安詳與和諧,因為這是我們生活中缺少的。偶尔我們全都會經験到焦躁不安、惱火、不協調。當我受到这些痛苦折磨,我們並不會獨自承受:通常也會把痛苦傳送给他人。痛苦的人周遭瀰漫不快樂的氛圍,與此人接觸,也會受到波及。當然,這並非明智的生活之道我們應當安詳自處,也與他人和平共處。人畢竟是有社交需求的生命體,無法離群獨居,需要與他人往來。但我們才能安詳地過活呢?怎樣才能在内在保持和谐,並且在周遭保持安詳與和諧,讓他人也能在安詳與和諧當中生活?要解除痛苦,我們必須暸解痛苦的根本原因、痛苦的由来、倘若我們对问题進行探究,显而易見的是,每当我们的心开始产生任何負面情緒或烦恼不净,我们必然变得不快乐。心的负面情绪、精神染污或煩惱不淨,無法跟安詳與和谐並存我們是如何開始產生負面情緒的呢?再度經由探究,事情变得清晰。當別人的行為讓我們不高興,或事情的發展不如我們所顯,我們便會變得不快樂。厭惡的事物出現,我們内在開始產生緊張。喜愛的事物卻不出現,或中途遇到障碍,我們内在又開始産生緊張一我們開始在内心打結。而一生當中,厌恶的事物不断出現,喜愛的事物也許會出現,也许不會出現,而這個反應過程,打結一打難解心結的過程,讓整個身心結構變得那麼緊張,充滿負面情緒,讓生活變得痛苦。現在,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就是讓生活中沒有不如意的事發生一一切隨心所欲。我們必須培養趋吉避凶的能力,或來幫助我們的人必須有這方面的能力。然而,這根本不可能。世上沒有人總是心想事成,一切稱心如意,厭恶的事绝不發生。違背我們意欲與期望的事物不斷出現。問题是:当我们面对不喜欢的事物,如何能停止盲目作出反应,我们如何能停止产生紧张情绪并且保持安详与和谐。在印度以及其他国家历代有智慧的圣者,研究这个难题,人...
  • 快乐之
    2020-10-26
    這具兩足的骯髒軀體,散發一股臭味而且充滿污穢一從不同部位流出拖著這樣一副身軀,若還能自以為是並且蔑視他人,這除了無知,還能是何因?《經集》 Kojann今日禪修今日畢。(切莫拖延)誰曉得,死亡或會明天至。我不會自行招引死亡,然而死亡來臨之際,不必驚慌我時刻準備就緒。我應當不時修習 marananusati(覺知死亡,死隨念)。個人經驗,我已領略到這非常有益。修持之際,應當對加以視:「倘若我明天早上死亡,今生的最後一刻,心本將是如何?還會有所執著嗎,即使是對完成某些正法命的執著?每當某些激烈情緒的「行」在心中生起,我們應當立刻修習「死隨念」,並且要明白「假使我在下一刻死亡,這種情绪將會使生命之流偏向哪個可怕方向?」一旦生起這樣的覺知,就能輕易擺脫那樣的情緒偶爾修習「死隨念」還有另一項優點。修行人思索:誰得我一直在輪迴當中流轉了多少輩子?這回,由於某些善行的果報,我獲得了人的寶貴生命;我已經接觸到純淨的正法:我經培養了對正法的信心,不受無意義的儀式、學和宗派藩籬所約東。然而,我從中獲得了甚麽利益?作出這樣的衡量之後,不論找到哪種缺點,修行人會發展出熱忱予以修正。不管死亡明天早上來臨,或是百秋之後來臨,我無從得知。然而,不管壽命還有多長,我將會懷著知足的心,善用這些日子圆滿自己的 paramitas(波羅蜜,美德),並且渡過有意義的一生。不論哪種果報來臨,就讓它們來臨吧;不論果報何時來臨,就讓它們來臨一我交由正法來決定。我所能做的是,持續竭盡所能,善用此重要的餘生。為此目的,佛這些令人鼓舞的法語,長留我們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