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批评的五种哲学视角

最新书摘:
  • 以明
    2018-05-25
    这些词汇的这种有选择的描述能力可以让我们在看到批评用它评论音乐时,听到某些我们在不借助这些词汇时可能不会注意到的东西。带着批评概念的丰富储备来聆听音乐,意味着将聆听变成一种真正的价值体验。而倘若聆听音乐时不加评判,不具备分辨音乐中内在特质的能力,则不过是享受一场温暖的音乐淋浴。恰当的音乐聆听具有内在批评性。批评家则是理想的聆听者。无论批评家由怎样的弱点,他对于音乐生活和音乐的发展而言不可或取。应当欢迎所有人进入音乐文化的世界中,让所有人尽其所能地成为任何层次上的参与者。倘若失去广大听众的批评性参与,音乐就会沦为一则令人愉悦的讯息,或是一种难熬(若非痛苦)的体验。
  • 以明
    2018-05-25
    因此,几乎可以将好的批评者界定为: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理性认知能力阐明评论对象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是我们在经验中未能捕捉到的
  • 以明
    2018-05-25
    当我说你不好时,我并不仅仅想要告诉你我的感受(你尽可以选择忽视我的感受,并且有理由这样做),而且希望你注意到你身上某种让我产生负面感受的东西。
  • 以明
    2018-05-25
    虽然批评性判断在性质上毫无疑问是从个人偏好出发,但这里的“个人”可能仅仅是我自己,也就是说,我自己的观点成为自己的唯一参考。这是最典型的情况。此时我们只能依赖自己,我们的评价有赖于自己所掌握的评价语汇,以及我们自己对所评价的客体对象的认知和了解。
  • 以明
    2018-05-25
    我们必须牢记作曲家所选择的这种时间艺术的根本要求是什么;单单是这些要求就超越了作曲家本身。既然作曲家选择了音乐这门艺术,他就必须受制于这些要求。它们能够为批评家和史学家提供评判艺术作品的依据,同时使它们得以为艺术家和听众提供建设性的帮助。
  • 以明
    2018-05-25
    如果我们参照其他作品来对这部作品进行判断,那么该作品所要满足的标准是由这些作品所设定的,而且这些标准对于该作品可能是陌生的。由此该作品的独特个性便遭到损害,或至少是未能得到尊重。另一方面,任何作品都不能假装根据其为自己设定的标准来得到判断,因为这种“特设标准”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 以明
    2018-05-25
    批评家是作曲家和听众之间的中介者,但也与一切公平的中介者一样,他必须同时面对作曲家与听众,并能够同时站在双方的立场发表见解。
  • 以明
    2018-05-24
    音乐只需凭借其自身在审美上值得关注的特质而无须指涉其他任何东西便足以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的世界并应对这个世界。者恰是音乐无限的微妙性、多样性和可塑性的用武之地。音乐能够极为细微地区分不同类型的持续,不同形式的暧昧性,不同形式的横冲直撞,不同形式的生长。由此音乐能够使我们更为敏锐地理解这些差异,给予我们诸种关于持续的概念,我们在日常经验中、在日常事务的压力下或许会忽略这些概念,但通过音乐我们能够以新鲜的洞察力和更为清晰的认知力将这些概念带入经验中。
  • 以明
    2018-05-24
    生长是一种非常根本性的变化,当生长最为成功并带来最丰厚的回报时,便成为我们生命经验的重要特征,虽然也会有种种障碍阻挠生长的进行,因而需要克服。音乐即是变化,在某种意义上它不过是以纷繁多样的形式和方式发生的变化,就此而言,音乐反映了或相当于我们个人生活和社会历史的某些最根本的特征。音乐例示了变化的某些方面,这些方面属于生命最根本、最普遍的特征,实际上它也开掘了这些方面,并在其中获得荣耀。我们或许可以说,音乐在本质上即是持续:最重要的问题始终是音乐接下来将把我们带向何方,每个音乐事件发生的标志是开启或收束的诸种可能性,是向前发展还是向后倒退,是连贯进行还是骤然中断,是疑虑重重还是果断坚定,是踌躇犹豫还是确信无疑,是构建聚合还是分崩离析。即便我们对某些作品已烂熟于心,但其中所发生的事情、音乐所显示出的特殊的持续形式依然极其重要、充满意义。
  • 以明
    2018-05-24
    就是在音乐会演出和聆赏(以及录制)的语境中值得注意的那些特性,这些特性的在场或缺失,或是在场的程度直接影响这首作品在审美上吸引我们的能力。
  • 以明
    2018-05-24
    仅当进行“特征展示”的事物自身被“事物展示“时,特性展示才相当于或包含有指涉。得到指涉的正是特性,而不是发生在或隶属于音乐以外世界的事物、事件、过程或情感状态这一理论也使我们得以给予其他艺术门类的作品一种语义性维度——无论是否为再现性艺术—因为挂出一幅画和发表一首诗都可被视为展示的方式
  • 以明
    2018-05-24
    音乐引用是对某一音乐元素的运用,既保持了该元素清晰可辨的身份,又将之归化或吸收到新的作品中
  • 以明
    2018-05-24
    音乐若要有效地指涉特定类型的心理状态,其自身必须提供让我们注意到那种心理状态的概念
  • 以明
    2018-05-24
    他希图实现生命及其恩典的擢升,并由此谴责死亡是最大的邪恶,以其特有的激情予以强烈的反对。听过这首交响曲的人会理解,在肖斯塔科维奇对死亡主题的处理中,丝毫不存在伪装的轻视、神秘的敬畏或好奇。
  • 以明
    2018-05-24
    起初以最为典型的维也纳风格引入艺术音乐的圆舞曲在此被转型为鬼魅的幻影——是对其原初形态所勾勒出的尖刻反讽的漫画形象。音乐的速度急剧飙升,近乎横冲直撞;原本优雅的乐句连接转变为刺耳沉重的强调重音;圆舞曲特有的甜美和声让位于怪诞的不协和音响;音乐的性格气质也从富丽堂皇与节制内敛走向混乱无序。这样的音乐达到登峰造极时,似乎类似一种精神分裂(若非偏执妄想)的状态。
  • 以明
    2018-05-24
    了解某个东西表示什么意思,是一种符号,而不是实现某种功能的手段
  • 以明
    2018-05-24
    了解客体对象的诸多细节、要素和组成部分如何形成该客体所特有的模式或结构
  • 以明
    2018-05-24
    知晓客体对象在何种条件下、以何种方式发展为其现有的面貌
  • nolix
    2018-04-18
    “它无意于要求具有必须(出于客观必然性)在时间的推移中被完全理解或准确推演的隐性含义。相反它在表明,这种准确无误的理解是否可能存在都是有疑问的。换句话说,它似乎在暗示着,感知的条件性和偶然性是很普遍的东西,不足为奇,他这么总结:因此浪漫主义音乐给人以这样一种印象:它通过重构另一种符号世界,来弥补古典符号世界的丧失,它不再能够模仿前代,在时间上从某一个调性前提中生发出具有逻辑统一性的意义而是以空间的方式,界定一个意义的世界,扩充音乐结构的概念。
  • nolix
    2018-04-18
    浪漫主义内涵着一种自律性——它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古典主义里那种老的自律性,即被理想化的准逻辑式的符号自律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着一种更为具体可见但在符号意义上并不完整的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