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Female Body Experience

最新书摘:
  • 闻夕felicity
    2023-07-27
    波娃對其建構為女人處境者-即持家和賦予「家」意義等活動-全都予以否定評價。波娃說我們稱之為家務者大多都是苦差,雖然必要卻瑣碎不堪,這點確實正確;她說生命若是受限於這類活動,就等於是奴隸,其實也沒錯。然而,這樣一種全然否定的評價,悍然不顧許多女人的經驗-她們獻身於持家育兒,將其視為意義重大的人類任務。當然,如果伊希迦黑是對的,許多女人之所以全心投注於房子,是因為她們沒有其他事物能包被自我;但再怎麽說,全然拒絕許多女人賦予給「持家」的價值,似乎太輕蔑女人自己的聲音。依循伊希迦黑的腳步,我們能從傳統女性活動中被噤聲的意義裡,重新建構出核心價值。由於波娃倚賴超越性與內宥性的二分來概念化對女人的壓迫,她忽略了與傳統陰性角色相關的一些活動的歷史和個體特質-在上述引文中,她稱這些活動是在「守護好她持存的過去之物」。然而,經由物的安置與維護來賦予個體生命意義,乃是持家所固有之重要且無可取代的面向。
  • 闻夕felicity
    2023-07-27
    在波娃的基模中,內宥性表現的是生命的運動,而非歷史的運動。生命是必要且極度索求的。倘使少了食物與庇護、生病時乏人照應、嬰孩沒人防著受傷,超越性和歷史就都成了空話。然而,根據波娃所說,維繫生命的這些活動無法表達出個體性。這些活動是一般性且缺乏特色的,就像物種是泛指一般生物而非單一個體。因此,如果一個人的存在完全或大多只是在於維繫生命的活動,她或他就不可能是個具個體性的主體。女人的工作大多都局限於維持生命,因為她們要支持男人與小孩作為超離個體的計畫。就如伊希迦黑所說,對波娃而言,男人的主體性需要女人工作的物質性支持,而這工作剝奪了她自己的主體性。
  • 闻夕felicity
    2023-07-27
    商品化的家對認同的支撐,不只表現在作為消費自由的場所,也表現在作為一個人社會地位的標誌。房子的大小、風格以及尤其是地點,還有房子的景觀與裝潢,設定了個人在社會階層的位置。每個人都知道什麽是較好的房子或公寓、較高級的街道、較有水準的鄰里、較優良的社區;想向上流動的渴望,也往往顯現於想從某個地段或社區搬到另一處的欲望。把家作為地位象徵及投資機會的此一依附,創造且維持一種市場競爭,在這場競爭中,大多數人都是輸家。這個旨在維持可觀的「財產價值」、而不僅是舒適的生活空間的計畫,製造或加劇了種族與階級的排斥,迫使多數人棲身惡劣的住宅,而少數人則發些橫財。從住宅地位也與土地大小、築造大小相關來看,視房子為地位的這種依附,也使得土地和生活空間分配不當,給某些人太多,其他人則太少。這套商品化住宅的社會經濟組織,就這樣把家的價值變成一種特權,並讓許多人遭到相對或絕對的剝削。
  • 闻夕felicity
    2023-07-27
    在許多社會裡,「家」指的是村莊或廣場以及位於其中的房子,棲居既發生於戶内,也發生於戶外。儘管幾乎每個社會都多少會用房子的大小和精細程度來區辨個人地位,但還是有許多社會,房子小而簡單,並不拿來當作地位的象徵。這些房子及其內容物只是認同的次要來源。在許多這樣的社會,人們比較是從集體的築造-例如教堂或聚會所-獲致個人自尊。他們將創造力投注於對這些築造的建築及裝飾,包括雕刻、樑柱、雕像、繪畫和精細陳設。例如毛利人著名的雕刻,就大多屬於每一氏族會堂(marac)的集體聚會所。甚至在當今的資本主義城市,有些人也主要「生活」在街坊或街道中,而非自己的家。他們坐在廣場、車站、酒吧和咖啡屋裡,回家多半只是為了睡覺。不過,公民私利主義(ctvic privatism)的中產階級認知,覺得這種以街為家的生活失序且具威脅性。在「比較好」的地段和社區,人們保持分際與隱私,個個藏身家中,街道只有青少年。
  • 闻夕felicity
    2023-07-27
    商品化的家 Commodified Home伊希迦黑的修辭召喚一種(父權的)普同性。她那女人閉鎖於房中的意象-男人將其所有物安頓在此房子中,以滿足為失去的安全子宮尋找替代物之欲望-假定了一種特屬現代中產階級的家的概念。這種藉著在客體中看見自己以及藉著擁有、占有及累積財產來填補其存在缺口的主體,是一種具歷史特定性的現代資本主義的主體。經濟與社會心理過程在二十世紀的勾連,更特別鼓勵主體做這樣的表達:藉由商品消費來實現其欲望。儘管這種消費主體是在發達工業社會中獲得最完整的實現,然而其魅力已遍及全球。房子與家在此消費意識中占有主要位置,是個人財產以及一種特定以商品為基礎之認同的核心。“對家之吸引力有所基進批判的論者,犀利地指出家與認同的此一連結,乃是無為主義(duiedism)與特權的根源。家的這種商品化概念,將認同與從公共世界撤退相關連,也與個人所有物的數量和地位相關連。
  • 闻夕felicity
    2023-07-27
    後現代生活的問題,是要終結這種剝削,是否得完全拒絕這種體現於家的父權意識型態中的認同與主體性支持計畫。我在第六節所討論的女性主義論者,對此的回答是肯定的。雖然我同意她們關於遠離家的許多理由,我也希望探索其他的可能性。我們能否保留這樣一種家的構想:它支持人的個體主體性,主體在其中被視為流動的、局部的、轉變的,且與他人處於相互支持的關係?我認為伊希迦黑指出了這種在渴求固定認同-其在歷史上一直監禁著女人-之外的選擇。不過,在主題化此一房子與家的另種概念前,我想先探索更多它的問題面向。
  • 闻夕felicity
    2023-07-27
    如果築造設立了世界,如果築造是人現身為棲居於世之主體的手段,那麽,無法築造即是一種剝奪。在父權性別系統中,男人是築造者,女人是築造者的滋養者,也是男人放在其創造物中的裝飾品。由於女人無家可歸,她們被剝奪了成為主體的機會。海德格說,語言是存有的居所。男人築造的,不僅是把環境聚攏成一處地方的具體遮蔽處、廟宇聖堂或橋樑;陽剛性的主體也是文明本身的創立者,他們為事物命名、建立理論與史詩,藉此讓自己的重要性代代相傳。伊希迦黑指出,女人在語言中的位置,顯現了她的遭棄,也顯現她沒有能力為自己得到主體的位置。
  • 闻夕felicity
    2023-07-27
    由於女人被男人用來當作他主體性的基礎,所以她沒有支撐自我之物。她是遭棄的。她也必須處理與他同樣的失去,處理被終有一死性、完全自由與無所基礎遺棄,並處理被溫暖安全的母體驅逐。藉著她,男人給自己造了個家,以替代此一失去。他能創造,是因為拿她當繆思;他能歇息,是因為有她在家裡打點他一切所需。而她唯一的慰藉,是試著從身為「在家存有」(being in the home)此一至高他者中取得滿足。她試著從「為他存有」(being for him)中,獲得自己的主體性。她試著用裝飾包被自己。她用珠寶、化妝、衣服遮蓋自己,企圖製造出一種包被,給自己一個空間。但最後,她卻遭到遺棄,落得無家可歸,沒有自己的房間,因為他以她為包被,打造了他自己的房間。
  • 闻夕felicity
    2023-07-27
    我們只能棲居在一個地方。建築用牆圍出區域,用平面連結出區域,因而創造了場所。牆壁、屋頂、柱子、樓梯、柵欄、橋樑、塔樓、道路和廣場,製造出地方,創立了人類世界。用海德格的話來說,人們透過築造,設立了世界,也設立了自己在世上的位置,成為具有認同與歷史的某人。人們透過為日常生活和儀式建立物質支持,占據了世界,並理解到自己的生活反映在這個環境中的特定性,亦即帶有歷史意義之聚攏物的物質性。“如果這種方式的築造是主體性出現的基礎,是具有認同與歷史之在世棲居的基礎,那結果就是只有男人是主體。畢竟大體而言,女人並不築造。We can dwell only in a place. Edifices enclose areas with walls and link areas by planes, thus creating locations. Walls, roofs, columns, stairs, fences, bridges, towers, roads, and squares found the human world by making place.2 Through building, man establishes a world and his place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Heidegger, establishes himself as somebody, with an identity and history. People inhabit the world by erecting material supports for their routines and rituals and then see the specificity of their lives reflected in the environmen...
  • 闻夕felicity
    2023-07-27
    接下來我要挑戰一類女性主義文本,它們的作者都拒絕家的構想,認為它不當地具有統一化且帝國主義的意涵。瑪丁(Biddy Martin)與莫罕蒂(Chandra Mohanry)、勞瑞蒂思(Teresa de Lauretis)、侯寧(Bonnie Honig)的論文都論道,對家的渴求表現了對確定性那具壓迫性的追尋,以及對特權的執著。雖然我同意她們大部分的分析,但我質疑為了女性主義而將家的構想全部丟棄的作法。家的諸多價值在今日確實暗示特權,但對那些價值的分析,以及將之民主地落實在所有人身上的允諾,在今日世界可以具有巨大的政治批判潛力。那些價值除了維護,還包括安全、個體化(individuation)及隱私。
  • 闻夕felicity
    2023-07-27
    在本文我要爬梳這種矛盾性。一方面,我同意諸如伊希迦黑、波娃等女性主義批判者所說的,在歷史上,凡支撐一個家、保持房子舒適,都靠女人付出犧牲自己的代價。女人服侍、滋養、維護男人和小孩的身體與精神,培養他們的信心和寬闊的主體性,讓他們得以在世上留下印記。然而,這種居家的角色,卻使得女人自己的認同與計畫無法獲得支持。再者,和一些女性主義批判者一樣,我質疑家的構想往往所代表的那種對完整且固定的認同的渴求。不過,和這些批判者不同的是,我不打算將家的構想逐出女性主義價值的範疇。雖然在歷史上,家的構想帶有壓迫與特權的意涵,但它也含有批判的解放潛力,因為它獨特地表達了諸多人類價值。探索以女人居家工作為典型的意義構成活動,可揭露其中一些價值。這裡我不採單一的直線論述,而是要將數條主題軸線交織在一起。這些軸線都圍繞著主體性或認同的意義。本文起頭於海德格之視棲居(dwelling)等同於人類存有方式,以及他把棲居區分為築造(huilding)和維護(preservation)的說法。雖然海德格宣稱兩者一樣重要,卻似乎特別重視築造,認為其乃一個主動主體的世界創立活動,而我則認為這種重視具有男性偏見。
  • 闻夕felicity
    2023-07-21
    整个80年代是欧美新保守政权统治的年代,60年代以来基进的民权论述、市民社会与复杂的文化认同内容被新的技术官僚简化为一个个形式标签,使深度民主化计划和转型正义之实践被“数量化的分配模型”所支配主导,因而变得相当形式和表面。正如她一开始就明言的,“‘身体经验’是本书书名的另一个关键词。这些论文并不把身体视为观察、研究活解释的客体或事物。事实上,这些论文旨在描述以血肉之躯活着、感受着的主体性与女人经验”。她的理论计划正式为了在这已被僵化了的两党政治对立以及社会正义相当形式化的分配结构中,让行动者重新恢复能动性,让市民社会从官僚治理体制中复活,让阴性身体得以重获行动能量,以恢复性别政治的提问能力。
  • 闻夕felicity
    2023-07-21
    ……一般女性主义喜欢把女性身体受到压制概念化为“男性目光”凝视下的“客体化”结果,因为男性凝视过程吧女体给“他者化”与“客体化”了。但女人在这样的体制中成长,接受了这样的镜像规训,她必须一方面意识到男人目光,可另一方面要意识到自己的美学,所以她的主题被迫一定是“分裂的”。这个自我分裂的主题处境无疑地更加接近“女体”所处的真实世界,也是“女性观点”很重要的辩证之处。传统上女体之所以在分析后被遗弃,正式因为她承载了被二元对立所划界的理论传统和认识论视野。杨批评波伏瓦在《第二性》的启蒙式论述中,常为了要去说明那个不平等的性别结构,在一一举证了阴性特质造成的性别处境后,同时将女性特质和阴性处境贬抑为“此等的”,解放因而还得通过“意识觉醒”才能达成。启蒙以来的女性主义理论大抵继承了上述明显身心二元对立论的传统,偏重以“意识觉醒”consciousness-raising为基础的认同政治。为了打破对立走出新局,杨进而鼓吹一种重新聚焦“主体性”的女性主义观点与分析,并提倡肉身化哲学思考以找回那鲜美多汁的“女体”。因此,她呼吁着,如此试图将女性主义“肉身化”的只是生产需要进一步打破感兴与理性、身与心、主体与客体过于二分的知识传统,重新搅拌与规训、观看、权力、欲望等相关的因素,以还原“女体”存有于世界中的血肉面目与脉络。这正是奠基并围绕在“女体经验”这个问题疑旨上的认识创新人物,一种必须重新整合身心对立的新哲学思维,一种亟需重新编织的关照主体生成过程的心公共政治学。
  • 闻夕felicity
    2023-07-21
    ……我们意识到处理关乎行动者时,必须深入关照主体的感受与欲望、历史的条件、他人目光、社会分工安排、社会与文化权力的操弄等多面向的因素如何交汇建构,然后才能找到一种经过批判整合又贴近身体、有关连性又具有能动性的“诠释”。
  • 闻夕felicity
    2023-07-21
    女孩们总是迟疑地、却步地,不敢在行动中真正使用她的身体,仿佛这个“有血有肉的身体”从来就不是“她自己的”。这个“女孩丢球的特殊姿势”经常被福全社会命名为“具有阴性气质的身体”。杨用一种存在现象学式existential phenomenology的方法来探索这个小女孩丢球时被赋予的性别编码和解释以重新勾勒出这个充满问题的“阴性身体”之“生成”becoming过程。并且,她企图在本体论、认识论和知识论上重新贬值不同的知识视野以重建这个充满权力刻痕却又被遗弃的“女体”,使她复活。
  • 司马乐天
    2022-09-02
    女人生活于其中的客体化威胁,并非仅有被观看的威胁。她也活在自己身体空间被侵入的威胁下。这种空间与身体的侵入,最极端的形式来是性侵的威胁。但我们(女人)天天都可能遭遇更微妙的身体侵入。举例来说,在某些状况下,人们通常不允许男人被女人以某些方式触碰,却允许女人被他人——即男人——在同样的状况下以相同的方式触碰。我认为,那被描述为阴性空间性模态的封闭空间,部分是为了防卫这种侵入。女人倾向在自己周边投射一道存在的屏障,与“那里”不连续,好保持与他人的距离。女人生活的空间之所以紧绕着自己、狭小且封闭,至少部分是为了规划出一个自己能在里面做个自由主体的小小空间。
  • 司马乐天
    2022-09-04
    主流的健康模型假定正常、健康的身体是不会改变的。健康和稳定、均衡及固定状态相连接。然而,只有少数人——也就是还没老的成年男性——会感觉身体状况并无规律或显著的改变。对他们来说,身体状况的显着改变,通常即标志一种破坏与失常。然而,身体状况规律、显著或有时是剧烈的改变,乃是成年女人身体正常运作的一种面向。改变对健康的孩童、老年人及一些所谓身心障碍者的身体存在而言,也是一种核心面向。然而,医学却隐隐将不变的成年男性身体概念化为所有健康状态的标准。
  • 司马乐天
    2022-09-04
    哈兰德指出,在穿衣时,我们(女人)追求的是用主流图像的审美模式来塑造自己。在这种投射中,镜子提供我们一种再现的方式。在镜中,我们看到的不是‘纯粹的事实’,而是我们那回应主流杂志与电影意象的着衣意象。当代都市生活提供我们无数机会,让我们看到自己——在旅馆和戏院大厅,在餐厅和洗手间,在火车站和商店橱窗。当我觉得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我很喜欢沿着城市街道行走,借商店橱窗瞥见我走路的样子,却又试着不看到自己正在看自己。我想象自己身在电影中,打扮得适意愉悦,自在地沿街晃游,走我自己的路。镜子给了我图像,而在杂志与型录(编目、目录、样册等意思,是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商业服务品目)中的图像,反映了我在没说出来但已示意的故事中的身份。女性主义的问题是:是谁的想象,召唤了这些图像及其意义?
  • 二毛
    2012-12-17
    对活生生的女性与阴性经验的描述,则能说明为何处境不同的女人可以对彼此的肉身化(embodiment)处境感同身受,同时并保留足够的模糊空间。
  • aiko
    2013-01-16
    我身体的整合性在怀孕中被松动,不仅是因为内里的外在化(我理解:即一个他者的生命却存在于我的体内),也因为我身体的边界本身就是流动的。在怀孕期,我真的无法确切感觉我的身体在哪终止,世界又从何开始。我反射性的身体习惯被硬生生去除;我习惯的身体和我此刻的身体之间的连续性破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