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崩溃与现代性危机
最新书摘:
-
打伞的龙猫2024-01-08……里拉反对阿伦特将艾希曼主要描绘为一个缺乏动机、被动服从的纳粹分子。他质疑这种歪曲会遮蔽艾希曼的真相,即:艾希曼的确是一个自觉而狂热的反犹主义者。他潜在地指出,这种对恶的解释——恶是一种“无思”的状态——会遮蔽恶的真相。对这个真相,“恶之平庸”只是一面幌子。里拉的文章在《纽约书评》登出后,立即遭到了巴德学院阿伦特中心学术负责人伯科威茨(Roger Berkowitz)的反击。伯科威茨认为,里拉误解了阿伦特所说的“恶之平庸”的内涵,将其错会为平庸之恶,即:如同“齿轮”般的普通人所犯的恶,以及恶行是平庸的。伯科威茨指出,“恶之平庸”是指那些如同艾希曼那样的人们,认为自己出于信念和义务来遵行上级命今,自愿乃至积极地成为行政机器上的杀人工具。他们封闭在自己狭小的认知世界中,不愿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无思”不是说他们从不思考,没有文化或不懂哲学,而是说,他们没有能力从别人的角度来换位思考。“平庸”不是指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是指他们人格的“肤浅(shallowness)”,或者说他们对他人的“沉默(dumbness)”。
-
打伞的龙猫2024-01-07阿伦特所说的“无思”是指他无法从别人的角度进行思考,而意识形态分子在阿伦特看来,正是这样一种“无思”者。伯科威茨建议人们重读阿伦特在《起源》中的著名章节“意识形态与忍怖”。阿伦特在这里指出,极权性质的意识形态将事物的发展理解为一个机械的逻辑进程,意识形态分子遗忘了意识形态缘起的观念,而只关心以意识形态来统治现实。他们从不思考,从不面对现实与他人,只相信意识形态逻辑的机械推演。在此意义上,阿伦特认为艾希曼既无思,又是一个意识形态分子,意识形态与无思,并不构成冲突。……艾希曼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时,声称自己的行为是出于对康德道德命令的尊重。阿伦特则指出,他偷换了康德的道德命令的内涵,用元首的意愿取代了实践理性。正是接续对艾希曼扭曲康德原意的批评,阿伦特接着指出艾希曼“没有能力思考”,因为在康德那里,思考意味着,既是为自己,也是从每个他人的立场出发,这就是那个著名的观点:要如此行动,仿佛你行动的原则可以成为所有人的普遍命令。从阿伦特的哲学角度而言,即便艾希曼确有斯坦格内丝所“发掘”的狂热纳粹面目,他也仍会被视为“无思”。因为他既没有真正为自己思考——在元首命令和“你不可杀人”的传统道德诫命之间掂量,也没有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无思”的判断是出于康德而非海德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