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之美
最新书摘:
-
afu2011-03-17怀素的《苦笋帖》联通姓名只有十四个字----“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是写给朋友的短信,告知笋和茶都极好,赶快来,署名怀素。成为名帖,是因为书法。小小纸片上盖满大大小小帝王收藏印记,容易让人忽略了文字简单到一清如水,叙述的事情也简单到一清如水,似乎偷偷暗笑,不知道为什么知识分子都有那么多悲愤抱怨痛苦,浓眉深锁,嘴角向下。
-
[已注销]2018-03-19西周以后,文字在历史里的重要性显然超过了图像,文字成为主导历史的主流符号。
-
[已注销]2018-03-19毛笔可能不只决定了一个文明书法与绘画的走向,似乎已经虚拟了整个文化体质的大方向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
-
[已注销]2018-03-19结是最初的文字,是最初的书法,是最初的历史,也是最初的记忆
-
[已注销]2018-03-19上古人类结绳记事,或许只记攸关生命的大事,例如大地震、日全食、星辰的陨落……
-
Oscar2017-11-29“审美”必须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失去了回归自身的感受,艺术与美都只是徒有形式而已。
-
舒服和韵锦2014-03-21人的一生,其實也沒有那麽多大事好記,真要打‘結’,幾個‘結’也就夠了。上古人類結繩記事,或許只記攸關生命的大事,那個“結”,可能是三十萬年前一次山崩地裂的地殼變異的記憶,幸存者環顧灰飛煙滅屍橫遍野的大地,驚魂甫定,拿起繩子,慎重地打了一個“結”。那個“結”,是不能忘記的事件。那個“結”,就是歷史。
-
流浪渔2013-04-17书法的美,仿佛是通过岁月劫毁在天地中一种不肯消失、不肯遗忘的顽强印证。
-
NoaNoa2013-03-10这是彻底而完全的“美学教育”,不是在教技巧,不是在教写字,而是通过写字,回归到自身的感觉去体悟生命。“永字八法”里少了这种生命的连接,单纯技巧的训练通常只能走向正楷书写,像王羲之的“行”“草”,都需要卫夫人感觉领悟的带领。 卫夫人不只是书法老师,而是一位最好的美学老师;她不只教书法,也教孩子体会自己的生命本身。
-
萤2013-01-30唐宋之际,中国文化发生体质上的变化。从美学上来看,有非常明显的对比。在绘画上,唐代是以人物为主体,宋代则以山水为主体。由唐入宋,一部绘画史真可以说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美学上体质的变化,更明显地表现在颜色的褪淡。唐代在色彩上崇尚强烈的对比,金碧、大红、青绿,都是唐人喜好的颜色,强烈夺目。陶瓷史上的“唐三彩”,釉色璀璨斑斓、混杂流动,把色彩的感官煽动发展至顶峰。宋代的绘画以水墨为主,色彩几乎消失,影响了此后一千年中国绘画的主体走向。宋代瓷器也大多追求单色,定窑的纯白,汝窑的雨过天青,建阳窑的乌金,都不再是色彩的炫耀喧哗,而是回归到更内敛、含蓄、朴素的色彩本质。书法是一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宋代的书法美学也如同水墨山水,追求素净空灵,追求平淡天真,渴望从时代的伟大里解放出来,更向往个人自我的完成与个性的表现,不夸张宏伟壮大,宁愿回来做平凡简单的自己。唐代楷书大多与政治历史息息相关,或是奉诏立碑书石,都有特殊纪念意义。宋代名帖更多是个人生活兴之所至的文稿诗词札记,更接近东晋文人的书翰手札。书法回归到平淡天真自在的性情流露,远离政治,也远离历史,没有伟大的野心,只是要回来做真实的自己。
-
Evana2020-08-07欧阳询的墨迹本特别看得出笔势夹紧的张力,而他每一笔到结尾,笔锋都没有丝毫随意,不向外放,却常向内收。看来潇酒的字形,细看时却笔笔都是控制中的线条,没有王羲之的自在随兴、云淡风轻。
-
J2020-04-24行书与楷书不同,不强调法度的严谨齐整,反而追求当下的随性与意外,把艺术创作里不受可以控制的情感流露作为重点,让书法线条随心情变化自由发展。在理性意识与感性直觉之间的游离,有点像苏轼自己所说,写作时“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这样的论述,其实是把艺术创作部分交给潜意识的感觉来主导,使创作过程游离于理性边缘,自在、随性、意外、偶然,不断与理性对话,若即若离,产生“下笔如有神助”的经验。所谓“神助”其实并不神秘,可以解释为创作者在严格法度训练之后的放松与解脱。“意到,笔不到”,不斤斤计较于点划撇捺的形式,而更看重在特殊心境下创作者一气呵成的心事表白。
-
yoyo2017-06-08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
-
whitejasmine2013-05-19唐代楷书大多与政治历史息息相关,或是奉诏立碑书石,都有特殊纪念意义。宋代名帖更多是个人生活兴之所至的文稿诗词札记,更接近东晋文人的书翰手札,书法回归到平淡天真自在的真性情流露,远离政治,也远离历史,没有伟大的野心,只是要回来做真实的自己。
-
whitejasmine2013-05-19一般人所说的宋代四大书家——苏(东坡)、黄(山谷)、米(芾)、蔡(京或蔡襄),是四种非常不同的个人风格。唐楷强调时代性超过个人性,宋代恰好相反,个人书风的完成超越了时代一致的要求。
-
旃昕2012-03-11“点”是开始,是存在的确定,是亘古之初的安静。因为安静到了极致,“线”有了探索出走的欲望。“线”是绵延,是发展,是移动,是传承与流转的渴望,是无论如何要延续下去的努力
-
yoyo2017-07-03第一课:点,高峰坠石。真正懂得书法的人,并不是看整个字,有时就是看那个“点”。从“点”里面看出速度、力量、重量、质量,还有字与字连接的“行气”。如果去临摹,“行气”会断掉。不是在最自由的心情下直接用情感去书写,书法很难有真正的人的性情流露,也就没有了“审美”意义。第二课:一,千里阵云。“千里阵云”这四个字不容易懂,总觉得写“一”应该只去看地平线或水平线。其实“千里阵云”是指地平线上云的排列。云低低的在地平线上布置、排列、滚动,就叫“千里阵云”。有辽阔的感觉,有像两边横向延展张开的感觉。云排开阵势时有一种很缓慢的运动,很像毛笔的水分在宣纸上慢慢晕染渗透开来。因此,”千里阵云“是毛笔、水墨,与吸水性强的纸绢的关系,就是在写水平线条时,如何让它拉开形成水与墨在纸上交互律动的关系,是对沉静的大地上云层的静静流动有了记忆,有了对生命广阔、安静、伸张的领悟,以后书写”一“的时候,也才能有天地对话的向往。第三课:竖,万岁枯藤。”飞白“就是因为水分不够了,毛笔干的时候会出现一条一条的细丝,如同枯老粗藤中间强韧的纤维,在视觉上变成很特别的美。好似老树,好似枯藤,好似竹木的内在充满弹性不容易拉断的纤维。老藤拉不断,有很顽强、很坚韧的力量,这个记忆变成写书法的领悟。”竖“这个线条,要写到拉不断,写到强韧,写到有弹性,里面会有一股往两边发展出来的张力。”万岁枯藤“不再只是自然界的植物,”万岁枯藤“成为汉字书法里一根比喻顽强生命的线条。”万岁枯藤“是向一切看来枯老、却毫不妥协的坚强生命的致敬。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高峰坠石“理解了重量与速度。”千里阵云“学习了开阔的胸怀。”万岁枯藤“知道了强韧的坚持。第四课:撇,陆断犀象。讲的是汉字结构里向左去的一”撇“,例如匕首的”匕“最后一笔,从右往左斜向切入。这一”撇“是”逆笔“,毛笔笔锋逆势而行,要像切断的犀牛的尖角,要像截断的大象的弯曲的...
-
萤2013-01-30文同在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各有一张“墨竹”。“墨竹”在北宋成为绘画主题,明显是用书法的撇捺笔法线条来入画。文人画里的兰、竹,在宋元之际大为兴盛,演变成后来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其实是宣告了画家的基本功必须建立在书法的撇捺功力上。画墨竹,画兰草,用笔其实和写字一样。传世的苏轼画多不可靠,从文同“墨竹”来看,画中每一片叶子都是书法的撇捺,枝干如篆,细枝如行草,书法已完全入画了。但是画面上没有题诗,仍然不是后来文人强调的“诗”、“书”、“画”三绝。“诗书画三绝”第一个在作品上集大成的人物,应该是赵孟頫。赵孟頫具体说出:画奇石用了书法上的“飞白”皴擦,画枯木用了古篆字的笔触,画墨竹需要了解精通写字的“永字八法”。赵孟頫重新界定了“书画同源”这一古老成语的全新理解,也清楚昭告了新文人美学以书法主导绘画的精神实质。或许,赵孟頫代表了一种心灵与外在现实两相矛盾下妥协的圆融。喜欢他的书法,称赞这“圆融”;不喜欢他的书法,也常以这“圆融”解释他一路委曲求全的“姿媚”。书法美学已无法把“字”与“人”做完全的分割。“书品”也就是“人品”。
-
KrSpirit`行思2012-04-17徐冰对汉字的颠覆,表现在八零年代的《析世鉴》(又称为《天书》)作品中,徐冰一共刻了四千多个能懂的汉字,在大张的连续宣纸上印满他所创造的新字,并以垂挂方式铺满天花板和四面墙壁,另有一套四册的传统线装书,用宋版印刷的风格,印满这些无人能懂的字。《天书》的第一次展出,是在1989年的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4年,徐冰又创造了“方块英文书法”,他将英文26个字母改造成类似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然后把英文单字合成类似中国的方块字,并用毛笔以颜体楷书书写出来。 与《天书》看似可读而实际不可读正相反,方块英文字是看似不可读但实际上可使用的文字,对懂得英文的人来说,方块英文的阅读、书写都极具游戏性。 下图看得懂是什么字吗?试着把笔画拆解成英文单字,就是travelers between cultures——文化间的旅者。(编写)
-
whitejasmine2013-05-14宋代瓷器也大多追求单色,定窑的纯白,汝窑的雨过天青,建阳窑的乌金,都不再是色彩的炫耀喧哗,而是回归到更内敛、含蓄、朴素的色彩本质。书法是一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宋代的书法美学也如同水墨山水,追求素净空灵,追求平淡天真,渴望从时代的伟大里解放出来,更向往个人自我的完成与个性的表现,不夸张宏伟壮大,宁愿回来做平凡简单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