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灿烂的印度文化的主流

最新书摘:
  • Jinora
    2017-02-10
    印度教经历了从吠陀教到婆罗门教、最后到印度教的演变过程。公元前1775年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开始在印度河上游活动,以后逐步深入到印度内地。雅利安人在进入印度的同时带来了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的吠陀教。吠陀教信仰多神,崇拜种种神话的自然力和祖先、英雄人物等。凡日月星辰、雷雨闪电、山河草木以及动物都被幻化为神,并根据这些神所在的位置分为天、空、地三界。在天界的有天神伐楼拿、太阳神苏利耶、黎明神乌莎斯等;在空界有雷电神因陀罗、风神伐由、雨神帕阇尼耶;在地界有火神阿耆尼、酒神苏摩、河神萨拉斯瓦蒂等。它虽有灵魂观念,但还没有灵魂轮回的思想和信仰。到了公元前7世纪,吠陀教发展为婆罗门教。婆罗门教以《吠陀经》为经典,信仰多神奉创造之神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和毁灭之神湿婆为三大主神,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把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并另有贱民,主张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到了8世纪,商羯罗把婆罗门教改革为印度教。印度教的主要经典有《吠陀经》、《奥义书》、《往世书》、《摩诃婆罗多》(特别是摩诃婆罗多中的印度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罗摩衍那》等。印度教后来形成毗湿奴派、湿婆派和性力派三大派别,近代出现梵社、印度教大会、雅利安社罗摩克里希那教会等印度教组织。
  • 二號機❀Jean
    2017-01-05
    吠陀教印象多神,崇拜种种神话的自然力和祖先、英雄人物等。凡日月星城、雷雨闪电、山河草木以及动物都被幻化为神, 并根据这些神坐在的位置,分为天、空、地三界。婆罗门教以《吠陀经》为景点,信仰多神供奉创造之神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和毁灭之神湿婆为三大主神,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把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并另有贱民,主张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
  • 二號機❀Jean
    2017-01-05
    印度教经历了从吠陀教到婆罗门教、最后到印度教的演变过程。
  • 二號機❀Jean
    2017-01-05
    达罗毗荼人在印度西北部发展了莫哼左大罗和哈拉怕文化,所谓印度河文明,实际上指的就是达罗毗荼人的文明,他们对印度文曾作出过相当大的贡献。
  • Rae
    2013-11-24
    戴圣线节在每年印历斯拉万月(公历7-8月)的月圆日。在节日这一天,姐妹把圣线系在兄弟的右边手腕上,在额头的中心点上吉祥标记提拉克。兄弟给姐妹一些礼物和钱表示心意,保证在需要时保护她们的荣誉,贞操。湿婆大神启示说,人的灵魂坐落在额头中心,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把提拉克点在额头中心。
  • Rae
    2013-11-07
    存在的目的不是解脱而是醒悟。人是和真实在一起的,谈论把自己和真实解脱开来是没有意义的。知识带来醒悟,赶走使人不能看见真实本质的黑暗。我们周围的整个自然和人的现象世界只是幻想存在。实际上,它是 幻maya 的结果,缺乏现实性。幻不仅是把人们套入奴役状态的一张网,也是是我们看不见真正实在的本质的一副面罩。无知是无法摆脱生死轮回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