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知识、权力
最新书摘:
-
观雨2020-11-25我们已经讨论过这样的论点:人因为把自己的经验说成故事因而赋予自己的生活和关系以意义并且,因为在实行这些故事时与他人互动积极地塑造了自己的生活与关系。如果我们接受这个论点,我们要怎样看待人对问题的经验和用于治疗之上呈现的问题?
-
观雨2020-11-25叙事的建立需要诉诸筛选的程序。我们在这个筛选程序当中,从我们的经验里面,滤除那些不符合主流故事的部分。随着时间的消失,也出于必然,我们的活过的经验大部分都没有说成故事,没有“说出来”或表达出来,反而是无形留在原地,没有组织,没有形状有些经验是未完成的经验,这完全是因为我们体验了什么东西所致之所以不了解,也许是因为这些经验无法说成故事,也许是因为我们缺乏实行的与叙述的资源,也许是因为我们缺乏词汇( Bruner,1986b:6-7)
-
观雨2020-11-25为了创造生活的意义,人就面对了一项任务,那就是他必须安排自身事件经验的时间顺序,建立自己和周遭世界前后一致的一份记录。他必须把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预期会发生的事件经验连成线性顺序,才能够建立这一份记录。这一份记录可以称为故事或自我叙事(参见 Jergen& Gergen,1984)。这个叙事如果成功,人对生活就会有连续感,觉得生活有意义。日常生活秩序的安排、未来经验的诠释都要依靠这一点。由于所有的故事都有开始(或历史)、中途(或现在)、结東(或未来),所以对现在事件的释不仅要由过去的经验塑造,也要由未来的经验决定我借用布鲁纳( Bruner,1986a)对北美原住民的田野调查工作来说明这点。
-
观雨2020-11-25社会科学家的结论是,我们不可能直接认识世界,所以他们认为,人所知的生活是透过“活过的经验”( lived experience)得知的。但这样的看法产生了新的问题:人怎样组织活过的经验?人和这种经验以什么样的关系赋予其意义,从这种经验的生命中寻找出什么意义?活过的经验怎样表达?采用文本类比的社会科学家回应这些问题时说,若要创造生活的意义,表达我们自己,经验就必须“成为故事”。“成为故事”这件事决定了我们赋予经验的意义。
-
观雨2020-11-25时间当中的一次行为虽然在我们注意到时已经不存在,但是我们赋予它的意义始终存在着。这种意义的赋予吸引了社会科学家的注意,因为试图了解,所以他们诉诸文本类比。这种人与意义之间的互动就像是读者与特效文章间的互动。另外,文本类比还使我们可以用文本的读与写来看生活与关系的演化,因为每阅读一次文本,都是新的一次诠释,因此都是不同的写作。
-
观雨2020-11-25在这次讨论中,我们会把注意力放在文本类比上。文本类比提供了葛兹所谓的“社会思想最宽广、最新的重划社会科学家之所以对文本类比产生兴趣,是因为他们观察到,发生在
-
观雨2020-11-25现在大家公认的是,凡是有假设意义的说法都是诠释的说法,都是种探寻的产物;而决定这种探寻的,是我们的地图或类比,或如高夫曼( Goffman)说的是“我们的诠释架构”。因此,我们应用的类比方法决定了我们怎样检查世界,决定了我们要针对事件问什么问题,决定了我们建构怎样的现实,决定了参与探寻的人要体验怎样的“真实”结果。我们使用的类比方法决定了我们将从世界“分出”什么样的特性。
-
观雨2020-11-25然而实证论一一“人能够直接认识世界”的观念却受到了挑战,社会科学家也开始了解别的科学家用的是类比( analogy),而他们用的类比法事实上已经被物理科学家所使用,这些物理科学家也是从别的地方挪用而来的。葛兹(Gcrt)说:“科学亏欠蒸汽机比蒸汽机亏欠科学多。”物理科学家追寻隐喻的时候,很自由地往他处追寻,然后借以衍生并改良理论。葛兹说这种转变是“社会思想的重构”。
-
观雨2020-11-25条件又如何影响人的生活与关系。我认为,家人之间对问题共同但不当的反应整合起来构成了对问题支持的生命系统( White,1986a)
-
观雨2020-11-25至于家庭治疗方面(这一直是我们特别感兴趣的领域),释法并不说家庭的某种潜在结构或功能失常决定了家人之间的行为与互动,而是说家人赋予事件的意义决定了他们的行为。
-
观雨2020-11-25我的结论是,叙事结构比隐喻、典范等相关观念优越,因为叙事结构强调秩序与顺序,比较适于研究变化、生活周期或任何一种发展过程。作为一种模型,故事还有一种二元面相一既是线性的,又是瞬间的(1986a:153)。
-
观雨2020-11-24己的这个特质去看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甚或透过这个特质去帮助他克服离家出走这件事。4。打破把治疗师当成专家的模式,进而去了解求助者如何变成自己或他人的专家。5。帮助求助者找出自己全新的自我认同( identity),进而生活得更好,发据一群支援者来支持这个全新的自我认同。
-
观雨2020-11-241。他们相信人不等价于间题的标签,重要的是人和问题的关系,例如,人是被问题牵着鼻子走,还是人找出办法去操纵题,甚至变成操纵此种题的专家。2。把人从问题中解放出来。当人觉得被问题困住时,容易产生无助甚或自己是失败者的想法,但当人有方法去掌握题时,人变得有创造力,能去开发不同的资源,此时人顿时变得自由,能从问题的怪诞中释放出来3。不把人放入既有的模式中,或用既有的规格去看待每一个人,因而此疗法能真正发现求助者的资产,纵使一开始此资产看起来很小。例如对于一个会离家出走的孩子,一般人不免会用既有的规格去看待,认为他是个有问题的孩子。但此疗法可能会去探索他离家出走时是如何照顾自己的,再透过照顾自
-
观雨2020-11-24种种比喻还能够衔接“叙事法”和“知识就是力量”这两个领域。身为人我们不但因为“说”自己生活的“故事”而为自己的经验带来意义,我们也有力量透过对故事的认识而“实行”自己的故事。当然,故事可能是资产,也可能是负债。如,大部分人对自己、对别人、对与自己相关的种种关系都有很多故事。有的故事能够增长能力和幸福,有的却会限制、剥夺、贬低我们、他人或关系,乃至于使这些事物变得病态。另外,有些故事则能抚慰、提升、解放、提振,甚至治疗我们故事若能够赋予我们生活事件的意义,这个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可决定我们的经验与行为的本质。如果是充满问题的故事占优势,我们就会体验不断的失望和痛苦。鉴于天生的保守倾向,我们会越来越难以自我解放,让自己习惯性地实行原本有问题的故事。就是因为有向题的知识占了优势,病态故事不断流行,所以探索“知识就是力量”オ显得重要。
-
观雨2020-11-24他们把治疗( therapy)比喻为“说故事”( storying)或“重说故事”( restoring),亦即关于遭遇问题的人的生活与经验的过程。换句话说,由于白纸黑字写下经过筛选的事件与意义,那些治疗用的信件和证书很具体地促成了人重新去创造新的、令人得以脱困的叙事。这种比喻具有相当直觉的吸引力,使相关者的生活大大的解脱、有变化。
-
观雨2020-11-24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处理关键性的问题:是问题对人的影响力比较大,还是人对问题的影响力比较大? Michael White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次理论的深度探索。他不但探讨了我们平常描述问题的方式造成的迫害效应,也探讨了我们用以描述(问题)的知识的设定与压制效应。在这里,他进入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领域。我们的生活都有这一面。虽然对我们来说,这一面好像很遥远令有些人感到害怕,但是我们的生活其实都建立在这一面之上。如,我们的自我认同感( identity)都是由对自己的“了解”和对自这个人的描述构成的。但是,我们所了解的自己,大部分却是由身处其中的文化习惯(如描述、贴标签、分类、评价、隔离、排外等)界定的。身为以语言表达的人类,我们事实上都受到预设性的语言习惯和看不见的社会文化协调模式等社会性“控制”。换句话说,只要某人的家人、朋友、邻居、同事、各行各业人土等认为他“有”某种特质或问题,事实上便已经对他“实行”了这种认知,对他行使了“权力”。在社会领域里,知识和权力是紧密相关的。 Michael White探索与彰显这些复杂的问题时,借用了福柯( Foucault)对现代历史的哲学分析。事实上,本书最大的原创性贡献之一就是, Michael White对福柯观点及其与治疗关系的分析。这一点呈现在第一章。第一章事实上是一篇重要的理论说明,涵盖了许多重要的领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讨论“知识就是力量”( knowledge as power)-这是家庭治疗师刚刚开始探索的领域。在这一篇理论说明当中, Michael White已经扩展了对“问题的外化”这一点的探讨。他探讨了“知识拥有的技术”会剥人的力量,却给予问题力量。因此,如果能够辨识这种隐秘的技术(如将问题的描述归到人本身),我们就能修将问题外化,引导人避开问题。
-
观雨2020-11-24至于家庭治疗方面(这一直是我们特别感兴趣的域)、诠释法并不说家庭的某种潜在结构或功能失常决定了家人之间的行为与互动,而是说家人赋予事件的意义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因此,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对人如何依据特定意义组织生活、如何因此造成问题的“生存”与“生涯”很感兴趣。这是我和某些家庭治疗理论家不一样的地方。我不认为人或“体制无论如何都会有问题、我感兴趣的是间题的生存需要什么条件,这种必要条件又如何影响人的生活与关系。我认为,家人之间对问题共同但不当的反应整合起来构成了对问题支持的生命系统( White,196)
-
观雨2020-11-24关于在“活的体系”中的事件的解释,贝特森对(主要是从牛顿物理学衍生而来的)线性因果观念的适用性提出质疑。他认为,我们根本不可能了解客观现实。说到柯奇布斯基( Korzybski)的名言“地图不是地方本身”,他认为我们对事情的了解,或者我们赋予它的意义,都是由事情的接受背景决定的,也受限于这个接受背景。换句话说,就是由我们赖以构成世界地图的前提与预设的网络所决定,并受限于这个前提与预设网络他认为这些地图都是一些模式,我们对于任何事情的诠释,都由事情是否符合这些已知模式而定,这叫做“部码决定全码”( part for whole coding( Bateson,1972)。然而,事情不止于此,因为,我们对于事情的诠释是由接受决定的,只要事情不“符合”这些,都无法生存,所以也无法作为事实”存在而让我们看到。
-
观雨2020-11-21前面说过,厘清问题在各种界面一一间题与不同的人之间、问题与各层关系之间产生的影响,会为人打开广阔的领域,寻找并辨认独特的结果。因此,厘清人对问题的影响,就不会受限于问题与人或关系的狭小焦点之上。
-
观雨2020-11-21相关影响力的问话包含两组问话。第一组问话鼓励人找出问题对他们生活与关系的影响。第二组问话鼓励人找出自己对问题的一生的“生命的影响。相关影响力的间话邀请人检视问题对他们生活与关系的影响,因此可以帮助人觉察并且描述自己与问题的关系。这种过程使他们脱离固定的、静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问题在人和关系的内在进入经验的、动态的世界。在这个动态的世界中,人会发现采取积极行动的新可能性,以及采取弹性行动的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