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剧情
最新书摘:
-
豆友373669562021-02-17自恋妄想,不需要尊重事物本身的规律,不需要经过现实的检验,一步就可以到达理想状态。但是,一旦接触广阔的真实世界,应对陌生领域的各种琐事,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我的才华优势就没有了,缺乏经验和时不时地躁狂妄想,让我在现实世界中很笨拙,屡受挫折,陷入抑郁。抑郁,是自恋受到打击后,自我攻击、自我否定,继而导致情感隔离麻木,身心停留在低能量水平。而躁狂,是对抑郁的抵抗,生命力想要伸展,不甘心半死不活的样子,干脆一步迈入幻想中的完美状态。所以,抑郁一阵之后,往往会开始躁狂;躁狂一阵之后,又开始抑郁。总之,躁狂与抑郁都是婴儿的心理水平,是偏执分裂的位置:要么偏执于完美,想象母亲给予自己完美的呼应和满足未被满足的自恋;要么偏执于一切毁灭,没有希望,自我完全塌陷。
-
豆友373669562021-02-17这听上去荒诞而可悲,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自恋幻觉,宁可斩断现实中的关系,制造冲突和不幸,然而人性中就是存在这样的缺陷。在修行中,这叫作“小我”,即头脑虚构出来的自恋小我,它的存在基础是不断证明“我是对的,我是好的”。如果一个人在乎自己的正确,远远胜过在乎真实的关系和活生生的感受,那么他的心理发育水平注定无法建立滋养的亲密关系。在他的关系中,另一方必然会枯萎,甚至会怀疑自己的欲求是可耻的,不敢再发出声音,不敢再期盼得到回应。
-
豆友373669562021-02-17在婚姻中,彼此不能交流情感感受,一方像黑洞一样总是毫无反应,或者不断评判、否定、攻击对方的情感需求,这是世上最亏本的事情,因为亏掉的是人的生命力,是人对幸福的感受力。所以,婚姻不能碰触的底线不是出轨,不是家暴,而是在一起真的不开心。事实上,如果我们足够勇敢地走出关系,在死一般的不存在感里待着,和它共处,痛苦终究是会过去的。一旦我们不再向一个爱无能的人索爱,不再向外寻求自己的生命支柱,那么内在的力量就会逐渐回归,热情、创造力、感受力会在我们身上复苏。
-
豆友373669562021-02-17两性关系,又叫亲密关系。为什么是亲密关系,而不是责任关系、付出关系、义务关系?顾名思义,维系两性关系最重要的是亲密感。有亲密感,两性关系自然能维持下去‘没有亲密感的婚姻,通常是两种结果,出轨或离婚。亲密是什么?是两个人之间彼此有呼应,情感能量可以流动的状态。失联的孤岛,因为过早失去亲密依恋体验,成年后也不知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于是随之发展处各种策略,心理学上叫做“防御机制”,以避免在关系中被抛弃。这些策略,并不一定被清晰地意识化,很可能像木马程序一样,暗中操控了人的一生。男人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更成功,赚更多钱,女人就不会离开我了。女人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努力照顾家人,为家庭付出越多,就越不会被抛弃。这些策略,都是童年时保护我们活下来的信念。真的情感需要不被看见,无法流动,情感的河流日渐干涸,出轨或离婚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人的内心深处渴望亲密,就像鱼儿渴望水一样,在婚姻中总是得不到,最终只能外求。付出感给对方带来的内疚,是亲密关系的杀手。当一个人在关系中不断牺牲自己、辛苦付出,会累积越来越高的道德资本。道德资本像一座堤坝,拦截了爱和亲密的流动;道德资本越高,关系越趋近死亡。付出感必然伴随怨气,付出越多,怨气越重。如果在关系中觉得自己是在付出和牺牲,就意味着“我不爱这个关系”。若父母对孩子抱怨“我为你付出了一辈子”,言下之意就是“我一辈子都没有爱过你”。同样做一件事情,我们可以选择是活在为别人付出的妄想牢笼里,还是为自己而活的自由意志中。当我们能够从潜意识的“魔咒”中醒来,成为一个心理上的成年人,为自己创造内心真正想要的生命体验,自然能够建立起亲密流动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再是那个潜意识里恐惧随时被抛弃的孩子。成年之间,不存在抛弃与被抛弃,只存在合适与不合适。无须再去讨好对方,只需要尽情为自己创造丰盛、亲密、流动的人生体验。
-
大颜小熹2021-01-30“剧情”,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可以从一个角度来衡量——多大程度上走出剧情,看见真实的外界。如果你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和她相处,总是被激发各种强烈的情绪、无数的纠缠、痛苦的感觉。这个人就是专门“修理”你的人,不,专门“引导”你的人。
-
百无禁忌2020-10-14我们要和解的不是外在的父母,而是内在的父母。我们要尊重的也不是父母,而是真相本身。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不爱孩子的父母,我们不需要去改变他们,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承认真相本身一承认父母就是不爱自己。然后让这种家族的苦难于自身终结,让自己成为家族中爱的起源。
-
姜丝梅儿2020-03-09当我们能够从潜意识的“魔咒”中醒来,成为一个心理上的成年人,为自己创造内心真正想要的生命体验,自然能够建立起亲密流动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再是那个潜意识里恐惧随时被抛弃的孩子。成年人之间,不存在抛弃与被抛弃,只存在合适与不合适。无须再去讨好对方,只需要尽情为自己创造丰盛、亲密、流动的人生体验。
-
姜丝梅儿2020-03-09如果体验不到爱的流动,那么为这个关系做任何一点事情,都是在损耗自己的能量。所以,我们会期望对方感恩自己的付出,不要离开,因为已经为对方损耗太多。
-
姜丝梅儿2020-03-09付出感给对方带来的内疚,是亲密关系的杀手。不幸童年造就的潜意识魔咒,让很多女人相信:我付出那么多,如果他想离开我,就会内疚,所以他不会这样做。而事实是,内疚是人类最不愿意承受的感觉,所以古代有剔骨还肉一说,现在有很多男人宁可净身出户,也要离婚。当一个人在关系中不断牺牲自己、辛苦付出,会累积越来越高的道德资本。道德资本像一座堤坝,拦截了爱和亲密的流动;道德资本越高,关系越趋近死亡。付出感必然伴随怨气,付出越多,怨气越重。若一个人累积道德资本到达“道德圣人”的极端程度,可以想象,这样的道德圣人,必然最终成为孤家寡人。若一个家族由“道德圣人”掌权,通常这个家族中,精神力量最弱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精神分裂症甚至自杀的情况,因为他背负了整个家族的怨气。
-
姜丝梅儿2020-03-09一代又一代人都在制造“孤独婴儿”。有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原因,比如产假过短、隔代抚养等,也有现代“科学主义”制造的陷阱,比如科学哺乳、定点入睡、睡眠训练(训练婴儿独立自主入睡)。当母亲背离了母性本能,不能按需喂养,不能及时回应婴儿,婴儿与母亲的亲密依恋得不到满足,不得不过早学会自我安抚,导致了一批又一批精神上的“失联孤岛”。
-
姜丝梅儿2020-03-09如果一个男人从小被妈妈情感勒索 —— 要照顾妈妈的情绪,要以妈妈的感受为中心,那么这个男人表面上看起来对女人通情达理、愿意付出、很是包容的样子,但其实他的骨子里十分厌恶、鄙视女人。只要女人对他表达情感需要,他就会觉得无比沉重,恨不得赶紧躲开,甚至还会攻击和羞辱女人。在这种男人眼里,女人不可以有情绪,女人的情绪不是正常人类情感,而是发臭的恶疾,让人唯恐避之不及。在这样的婚姻中,如果女人不觉醒,继续跟男人纠缠,必然会变得越来越枯萎,越来越像一具绝望的行尸走肉。
-
姜丝梅儿2020-03-09有些男人对父母越孝顺,对妻子和子女往往越冷酷无情。这是为什么呢?人的本性都渴望自由,渴望拥有自由意志。听父母的话,自由意志就会被压抑,自然感到痛苦和愤怒。所以,当受到父母强烈控制时,懂得反抗的是正常人,而有些人不仅不反抗,还要加倍孝顺父母,对父母加倍付出,他们内心的愤怒去哪儿了呢?
-
姜丝梅儿2020-03-09有一项实证研究,主题是什么保证了夫妻关系能够长久维持下去。结果发现,保证夫妻关系得以维持的核心因素,并不是人们通常以为的两人“三观”一致、门当户对、感情基础深厚等,而是夫妻两人有没有和解的能力。当冲突发生的时候,有没有一个人能够伸出和解的橄榄枝,而另外一个人能够接过这个橄榄枝。事实上,有些冲突是无法解决的,或者说至少暂时无法解决,但只要一方能够发出和解的信号,另一方又能够接受和解,夫妻关系就能继续下去。很多离婚的夫妻,他们之间其实没有很大的冲突,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当这些琐事引发争吵,双方又不愿意伸出和解的橄榄枝,或者一个人递出,另一个人不接,这样的关系迟早会走向终点。可以发生冲突,也可以和解,这是一个人人格健康的重要标志。要想拥有这样的健康人格,首先得有一种信念:相信自己是结实的,不会因为对方表达了攻击性而破碎,不会因为害怕被报复而压抑攻击性;相信父母是结实的,虽然我们表达了攻击性,他们可能会难受,但是不至于陷入无休止的抑郁和痛苦中。也就是说,内在的自己是结实的,内在的父母也是结实的,这样我们就敢于在关系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要,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即使发生冲突,也能够伸出和解的橄榄枝,这样的关系才是坚韧的。
-
姜丝梅儿2020-03-09在解套的过程中,有一点尤其需要注意:当你发现自己又要重蹈覆辙的时候,不要指责自己,埋怨自己“怎么这么蠢,又跳坑了”,而应该表扬和鼓励自己:“好棒啊,我终于觉察到这个坑了,这就是一次跨越性的成长,非常棒的觉知。
-
阅是喵2020-02-27当我们陷入套路中时,可以问自己:我为何会陷入这个剧情?为何总是扮演对方剧本中的角色?如果一个人会陷入别人的剧情,一定是因为他内心也有一个类似的剧本。
-
弓长小初2019-07-06男人和女人之间也有一个常见的剧情,有些男人不太会捍卫自己的利益,扮演“老好人”的角色,而女人总是忍不住想去保护男人,替他争取利益。周围的人,甚至包括这个男人,都来指责女人: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女人自己也很纳闷:本来我是个挺大方的人,为什么结婚之后越来越计较利益?——这是个套路。表面上看似大方甚至无欲无求的男人,其实并非如此。他的内心可能仍然不成熟,索取感一旦被激发就将铺天盖地、没有边界。男人特别害怕不成熟显现出来,为了防御,反而反向去扮演一个无欲无求的人(心理学上称作“反向形成”的防御机制)。男人越表现得无欲无求,女人越想帮他捍卫利益,程度上是“对称”的。
-
豆友373669562021-02-16如果父母对孩子各种纠缠和控制,孩子依然很孝顺,你就应该警惕了。大部分人的原生家庭都不完美,但孩子有觉醒的意识,懂得反抗,懂得表达界限,那么也可以放心,因为这样的人依然保有表达情感的通道和能力,能够和另一半携手成长,创造爱。
-
豆友373669562021-02-16相信自己是结实的,不会因为对方表达了攻击性而破碎,不会因为害怕被报复而压抑攻击性;相信父母是结实的,虽然我们表达了攻击性,他们可能会难受,但是不至于陷入无休止的抑郁和痛苦中。在我的世界里,冲突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只要发生冲突,关系就完了。虽然有时还维系着面子上的关系,但实质上关系已经死亡。也就是说,内在的自己是结实的,内在的父母也是结实的,这样我们就敢于关系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要,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即使发生冲突,也能够伸出和解的橄榄枝,这样的关系才是坚韧的。无论多么好的关系,发生冲突,彼此之间失去联结,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怎么修复关系,有没有勇气去修复,能不能把“针尖对麦芒”这种尖锐的能量变成“即使有冲突,我依然爱你。来,抱一抱,我们可以继续谈论冲突,同时确信彼此相爱”
-
大颜小熹2021-01-21努力和坚持忍耐不一定能换来好的东西,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个,才能活得轻松和幸福。
-
姜丝梅儿2020-03-09很多人在表达自己的需求时,往往不能直接简单地说出自己要什么,而是先证明自己的需求是有道理的,自己的欲求是正确的,应该被满足。既然自己是正确的,就意味着如果对方不满足你、不顺应你,那么错就在他;如果对方满足了你,也不是出于他的好意,而是他理所当然就该满足你。可想而知,这种关系让人不舒服,因为它是一种权力的关系,而不是爱的关系 —— 我对你有权力,所以你应该听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