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伤的艺术
内容简介:
以往人们认为,哀伤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丧亲者会遵循一种自然的轨迹而逐渐获得疗愈。然而,死亡本身就是人类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对自身或所爱之人离世的方式不一定总是自然的,回应方式也并不能一概而论,它由各种文化力量和话语共同塑造而成。 本书作者鼓励人们在遭遇丧失之后,通过不断打磨、润色两个人关系当中曾经存在的一些细节来帮助生者缓解丧亲所带来的痛苦。书中内容充满智慧,案例让人印象深刻,其中运用问句形式开展的对话,重新建立了生者与逝者之间的关联,可以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力量和解脱的体验。 本书论证精妙,所提出的方法简便易行,能够帮助咨询师和处于丧失阴影笼罩下的人开启有智慧的对话,让他们在对话中找到逝者生命中的美好与活力,也让他们自己的生活更加丰盈。
作者简介:
罗琳・海德克(Lorraine Hedtke),社会工作硕士,注册临床社工,心理学博士。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咨询心理学教授,兼任美国后现代陶斯学院研究员,并在世界各地讲授死亡与哀伤相关的培训课程。
下载地址: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12439.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w01-28今天我是哀伤的:陪伴我几年的房子,在今天终于交到了别人手上;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被子最后也只得丢弃……原本指望通过阅读本书去体验其他人的哀伤以缓解我的哀伤,读到三分之一,哀伤感确实没了,是生生被挥之不去的别扭感取代了:哀伤本来是情绪、感受和体验,我以为哀伤的艺术化是抽丝一样把哀伤细致温柔地展开,多维度地反观它、反复去体验它,直到哀伤化蝶,而我们的哀伤感受得到安慰。然后本书却生搬精神分析、后结构主义、身份认同等等一大堆风马牛不相及的理论硬套到哀伤身上,制造了一种想要感受却被理论遏制、想要思考却又被拉回到肤浅的对话中的极其别扭的阅读体验。坦白说,一本书读起来竟让人左右为难、别扭尴尬,我也是第一回遇到。
-
冬至04-03叙事疗法视角下的哀伤治疗。写得很扎实,不仅拎出一条治疗主线,还将叙事疗法的思想背景阐述得比较清楚。所以,书中满是梅耶霍夫、福柯、德勒兹和怀特的思想,对普通读者来说有些艰涩了,很适合对哀伤治疗和叙事疗法感兴趣的心理咨询师。
-
ZzzBeatris02-24心理咨询师绝对不会用这么结构化语言来讨论死亡这么敏感且脆弱的课题。一个能与你产生深层联结的人,很可能仅仅在非结构的环境中就能帮你,而不是班门弄斧用死亡艺术套福柯思想,枯燥生硬。所以不论技巧多复杂,有多少引证,都不会帮到你,关键在于智慧和洞察力,而传达洞察里的形式和使用洞察力类型实属次要。
猜你喜欢:
-
2024-06-0816
-
2024-06-084
-
2024-06-085
-
2024-06-086
-
2024-06-086
-
2024-06-0810
-
2024-06-086
-
2024-06-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