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杂吧地

老北京杂吧地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老北京天桥的文化生态,作者对这一“杂吧地”独特的历史风貌,以及不同时期的研究者对天桥的阐释及其理念与方法,然后提出了自己研究天桥的独特思路——“眼睛向上看”、“平视”。“上编 养穷人:口述的天桥”是十四个人的口述内容, “下编 杂吧地:学术写作中的天桥”是本书的核心,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其访谈调查的心路历程,接着就提出了其精彩的理论——将天桥象征性地比拟为北京的“下体”,从而提出了颇有启发性的“城市生理学”的概念。作者阐释了这块穷途没落的“下体”所在是如何形成的及其文化特质,并分析了天桥人群的来源与构成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认同。进一步,作者通过对相声这一产生于天桥的曲艺形式的追索,建立了旗人——八角鼓——天桥撂地相声的联系,推导出老天桥及其滋生的草根艺术被“污名化”的过程,以及一种由旗人开创的闲适文化灭亡的事实。
作者简介:
岳永逸,1972年生,四川剑阁人。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著作有《空间、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2009),及论文《村落生活中的庙会传说》等若干篇。
下载地址:
下载老北京杂吧地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ushupai.com/book-content-1690.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最新评论: 更多
  • 知心姐姐卢先生
    08-21
    后记写得也忒“秋风秋雨愁煞人”了吧
  • 呼嚕
    09-04
    妈呀。再读一遍才发现人名错误不是一般的多。
  • 侯磊
    10-07
    作者是个有心人,感谢他为天桥记录的史料。
最新书摘: 更多
  • 知心姐姐卢先生
    2011-07-16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就以民间惯有的幽默,表述出这种无可奈何而宿命的伤感:在特定空间中的个体人有限的生命机会(life chance)。达瑞多·拉尔夫认为,生命机会是受到社会关系、责任以及期待所影响的人的行动选择,是不均等也不公正的。事实上,生命机会既会影响到个体或群体生活的选择,也会影响到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影响到人们对于“好生活”(good life)的评价与憧憬,影响到人们的道德价值判断,等等。
  • 知心姐姐卢先生
    2011-07-16
    但是,杂吧地强调的不是简单的对立,也非空洞苍白的价值中立,而是如维克多·特纳的“反结构”(anti-structure)所指称的那样,杂吧地所具有的边缘、下贱、不洁、丰盈等下体特征不是别的,在一定意义上,它反而是社会正常运转、良性运行的缓冲器与机制,并最终成为社会的基石和社会前行、发展的源点。
  • 知心姐姐卢先生
    2011-07-16
    关于地点感和感觉结构,艾伦·普瑞德曾有长文进行详细的梳理与论证,但最终他还是将二者统合到了地点感之下,并精辟地指出:地点感是个人持续不断发展意识和意识形态当中的一部分,存在于个体参与地区性和更高层次社会结构再生产和修正的结果,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化、再生产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是个体自己在连续性的结构历程的时空流之中的外在—内在(external-internal)和生活途径—日常途径(life path-daily path)间的辩证。
猜你喜欢:
切换繁体
繁体
切换主题